Phonics,即自然拼讀,這兩年風靡大江南北,成了各大培訓機構主推的英語啟蒙教學方法。從最初的誇張鼓吹,「見詞能讀,聽詞能寫」,到如今為普通家長所熟知,經歷了不少坎坷的道路。
前兩天,有位寶媽向我諮詢自然拼讀的學習。
她家寶貝今年6歲,為了孩子的英語啟蒙,買了不少有關自然拼讀的卡片和繪本故事書,並且還在外面上了一個自然拼讀的輔導班。半年下來,收效甚微,慢慢地對這一「神奇的」方法失去了信心。希望我能夠為她提些建議。
我見過她家孩子,很聰明的一個孩子,膽子大,適合學習外語,敢於開口。經過具體了解,我發現,他此前從來沒有學過英語,完全是零基礎。
其實,這也是幾乎所有中國學生學習自然拼讀的現狀,是中國人學習自然拼讀的最大誤區。
事實上,對於這個舶來品,在中國的推廣,其效果,是有些誇大其詞的。畢竟,英語屬於拼音文字,自然拼讀適合拼音文字的學習,但是,並不適合英語零基礎的孩子學習。
如果要用「路線圖」來看英語啟蒙,建議按以下順序開始訓練:
TPR(全身反應教學法)--- 灌耳音(繪本和動畫片音頻) --- phonics (自然拼讀)--- sight words (高頻詞)--- 自主閱讀
01
聽力輸入不足
自然拼讀是聽說和讀寫的過渡訓練,是將聽力詞彙轉化為閱讀詞彙的過程,是孩子從聽故事到自主閱讀的必經之路。
英語國家兒童在學習自然拼讀之前,已經進行了三、四年的聽力輸入了,聽力和口語基本沒有障礙了,在有了一定的聽說詞彙的基礎上,再學習自然拼讀,就要輕鬆多了。
中國孩子大都沒有經過聽力詞彙的積累,缺少重要的灌耳音的環節,直接過渡到自然拼讀,即使有外教輔導,並且閱讀了大量英文繪本,還是不能夠進行自主閱讀,是很正常的情況。
那麼,有人會問,是不是只要大量地灌耳音,一定能擴大聽力詞彙呢?
答案是,No。
每天聽兒歌、看英文動畫片的孩子有很多,但是真正聽懂的孩子鳳毛麟角。原因到底出在什麼地方呢?
回顧一下我們小時候學習漢語的過程,就明白了。
父母都是通過動作或表情,即肢體語言,來教會我們學習基本的生活用語的。在英語教學的專業術語中,這叫TPR, 即全身反應教學法。具體地說,就是名詞看圖片,動詞做動作。這是積累聽力詞彙的第一步。
除此之外,父母帶孩子一起閱讀入門級的英文繪本,一頁一個單詞或兩三個單詞,鞏固和擴大聽力詞彙,同時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
02
缺少語言環境
此外,中國學生學習自然拼讀的另一個誤區,單純地學習字元音,缺少練習的語言環境,最後跟我們當年學習國際音標類似,在英語字元音的基礎上,又多學了一套語言系統,結果是越搞越複雜,使大多數孩子知難而退,甚至是半途而廢了。
這種語言環境,主要是指說和閱讀。
現代父母,大都是「聾啞英語」的受害者,正所謂「己之昏昏,何以使人昭昭」。因為自己沒有學好,所以不敢「誤人子弟」,造成孩子學了英語,沒有用武之地。時間長了,慢慢就淡忘了。
閱讀稍微要好些,但很多父母白天忙於工作,晚上沒有追劇刷屏,忽視了孩子的英語閱讀訓練。殊不知,閱讀是鞏固詞彙最好的方法。
所以,即使每個周末跟外教學習,但是因為平時缺乏說和閱讀的鞏固訓練,學習效果也要大打折扣。需要指出的是,在自然拼讀的學習中,有許多發音規律,必須經過反覆地練習,才能熟練掌握的。
針對說的問題, 父母首先要突破心理障礙,不要怕自己口語不好,要大膽開口,不要怕說錯,先從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現學現賣,勇敢走出第一步。
03
整體識詞初探
苗苗自然拼讀的學習也走了許多彎路。
在她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沒有教過她26個字母,純粹是「英語聽說」和「整體識詞」的訓練。
自然拼讀裡面的大量「規律」,很快就把小朋友給「蒙圈」了。雖然有繪本和視頻輔助學習,但是,需要很多時間的重複練習。
除了不斷地擴大閱讀量之外,我對苗苗的詞彙學習做了如下規劃:
第一階段:英漢對照圖解詞典,3000詞彙
第二階段:英英詞典,4000詞彙
第三階段:SAT或托福詞彙,10000詞彙左右
以前單純地使用英英詞典《4000 Essential English Words》(共6冊),效果不太好。在試錯總結之後,現在是第一階段,使用的是《10天背完3000英語單詞》,圖文對照。10天一個循環,大量重複,自然熟記。
真正的自主閱讀,至少需要三千到四千的詞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