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對於部分人來說,可能算是比較稀奇。不過對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因為我自己是侗族。標題說到我們那個縣78%都是侗族,所以在高中之前我一直覺得漢族才是少數民族。班上偶爾轉來一兩個漢族或者是講普通話的同學, 大家就用奇怪的目光去看他們,所以那時候我真的感受不到侗族是少數民族。
直到上大學去填資料,我發現班上只有我一個人是侗族,其他人都是漢族。這時候我才真正理解到,原來我們侗族真的是少數民族。大學期間有很多同學都說,我看起來跟他們漢族也一樣,沒有一點少數民族的特點,不唱山歌不住山洞的。
為了消除部分朋友對少數民族的誤解,所以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首先從表面上我們那個小縣城基本上都已經被漢化了,無論是飲食文化還是當地人的穿著基本上都跟漢族差不多哈!
不過侗族確實是有一些比較特別的服飾,還有一些比較特別的建築物。比較有特色的衣服一般就是農村的老人才會穿,年輕人和縣城裡面的老人都不會穿。一些有特色的建築物也比較少,而修建的目的可能是為了開發旅遊。
比如一些「鼓樓」,「吊腳樓」,「風雨橋」這些,都是比較有特色的侗族建築。開發旅遊村寨的建築物,一般都帶著濃濃的侗族風,不過這些都是特意修建的。還記得我親戚他們村子就是開發旅遊,他本來是起的小樓房,但因為開發旅遊的需要。
所以當地幫他在外圍貼上了木板,這樣整體看上去就不會顯得那麼突兀。但他就是不願意,並表示給多少補償也不會去貼木板。不過去年到他們家拜年的時候,發現木板已經全貼上了,估計是補償到位了吧!
不過我們那個地方為什麼會被稱之為「南楚極地」?字面上理解的話,可能是因為我們這個地方以前算是楚國的一部分,而且在楚國的南方。並且相對偏僻人口較少,所以才被稱之為「南楚極地」。
這些年通道縣那邊在努力地開發旅遊業,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從一個本地人的角度來看,這些景點景區還是比較坑的。最無語的是一個村寨,進入村寨要收50門票,裡面的消費也很高,我好像是去年去的一次。
一共是點了兩個菜花了我一百多,但你要知道這兩個菜在縣城頂多就是三四十,所以說你裡面的消費既然有那麼高,就不應該去收門票了。因此對於想來我們這邊旅遊的朋友,我推薦你們去一些未開發旅遊的村寨。
那邊的人真的非常淳樸,但凡是開發旅遊跟利益掛鉤的地方, 都沒有什麼人情味了。不過我說這些並不是特意黑老家,畢竟我們也沒有放圖也沒有說是那個村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