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想返崗:「看到42開頭的身份證,嚇都嚇死了」

2020-03-28     二三里資訊

3月26日,齊成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這意味著她可以解除隔離,返回自己的住所,也基本掃清了返崗障礙。

齊成從湖北荊門回貴州貴陽工作,她一開始並未料到返崗會這麼「麻煩」——她擁有湖北的健康碼以及復工證明,但因為健康碼無法互通,到了貴陽後仍需要做核酸檢測、CT檢查,一一「過關」後才能正常復工。

齊成的遭遇並非個案。目前仍有不少湖北籍人員試圖回貴陽復工未果,在一個微信交流群中,有關返崗的好消息與壞消息不間斷傳來,他們返崗心切卻只能選擇等待與觀望。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於穩定,企業復工復產也按下了快進鍵。但與此同時,一些湖北籍返崗人員在外遭遇差別化、歧視性對待的案例,仍時有發生。包括「湖北籍返崗人員到達目的地高速收費站被勸返」「當地居委會工作人員禁止湖北籍返崗人員下車如廁」「湖北籍返崗孕婦因隔離期未滿不能就診」等等。

「很多人看到42開頭的身份證,嚇都嚇死了。」3月26日,李巒英向《財經》記者談及返崗經歷時表示。3月14日,李巒英和丈夫吳慶德第一次從湖北恩施出發返黔,直到3月25日才在貴陽被通知可解除隔離,期間屢屢受挫。

一位湖北籍返崗人員被解除隔離。受訪者供圖

早在3月11日,湖北方面就發布通告稱,要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的辦法,集中精準輸送務工人員安全返崗,幫助外地滯留在鄂人員安全有序返鄉。然而各地接納湖北人的態度與政策並不一樣,導致一些湖北籍人員的返崗之路並不順暢。

湖北籍人員返崗的大環境無疑在變好:在北京,已有越來越多滯留湖北的人員陸續返京;在杭州,持有湖北健康碼的人員不需隔離就可直接返崗;在珠海,市委書記甚至親自前往高鐵站迎接湖北籍返工人員……

但在有些地方,湖北籍人員返崗仍存在一些障礙,包括湖北的健康碼在復工當地不被認可;擁有健康證明仍被要求進行核酸檢測與CT檢查;返崗前被要求隔離等待等等。

3月20日,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強調,要推動湖北的健康碼與更多省區市互認。3月19日,應勇在湖北荊州站為赴粵返崗人員送行時,呼籲請求全國各地、全社會善待湖北人民,善待湖北農副產品。

健康碼不互認,「我們被勸返了」

3月22日早晨7點,齊成從湖北荊門駕車出發,在當日抵達貴陽。上二廣高速時,齊成被要求測量了體溫,並向交管人員出示湖北健康碼和復工證明。在貴州省界大興收費站,齊成再次被要求測量體溫,並在掃碼填寫了個人資料後才通過。隨後,齊成到達了其單位在貴陽當地為其安排的酒店,接受隔離。

除了前述兩份材料外,齊成還隨身攜帶了自己的健康證明。健康證明是單位要求的,由本人到村委會開具,用以證明身體健康情況。只有在拿到健康證明後,工作單位才能發放復工證明。

3月26日晚,齊成的核酸檢測結果呈陰性,終於解除隔離。齊成被允許可以出門買菜,但居委會同樣叮囑其「不要亂跑」,並要求每天2次上報體溫,必須滿14天,「湖北來的都一樣,不是針對你一個人」。

和齊成「相對順利」拿到貴陽健康碼不同,李巒英夫婦從湖北回貴陽的返崗之旅更為波折。3月14日上午,李巒英夫婦從湖北恩施出發,開車數個小時,在到達貴州銅仁地界時,他們被當地交警勸返。

3月中下旬開始,隨著湖北多個城市陸續釋放解封信號,不少湖北人開始嘗試返黔。如李巒英夫婦一樣,這種嘗試可能不止一次——被勸返一次後,看看風頭和新發的文件,他們會選擇鼓足勇氣再出發。

3月17日,李巒英夫婦再次出發,這一次,他們終於踏上貴陽的土地。但抵達貴陽只是第一步。持有湖北健康碼、健康證明材料、社區證明材料的李巒英夫婦發現,這些在湖北有效的東西在貴陽並沒有實際效用——主要是當時湖北的健康碼並不被貴陽方面認可,所有的證明材料加起來也不足以給李巒英夫婦一個正常返崗的「通行身份」。

這之後,和返黔的很多人的遭遇一樣,李巒英和丈夫吳慶德陷入了與社區工作人員、當地防控工作人員的漫長拉鋸之中,雙方無法就是否需要隔離、能否居家隔離、隔離費用由誰支付等問題達成一致。

李巒英夫婦到達貴陽的第一個晚上,就與社區的工作人員「講道理」講了7個小時,雙方的僵持與爭論從晚上10點持續到次日凌晨5點。最終,李巒英夫婦二人妥協,由工作人員將其帶到貴陽花溪區麗楓酒店進行隔離。開始幾天,按照工作人員要求,李巒英夫婦必須分住兩間房,並支付兩間房的費用。

吳慶德稱,在酒店隔離期間,他和妻子分別做了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3月25日下午,他們被解除隔離。

正是在3月25日,貴州省政府辦公廳發布了《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做好湖北來黔返黔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該文件明確指出:「除武漢市以外湖北省低風險地區來黔返黔人員,掃健康碼為正常的,由所在地政府開展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不再集中隔離14天;掃健康碼為正常,並能夠提供近14天內已做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不再進行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對目前尚在隔離且已經核酸檢測為陰性的解除隔離。」

上述《通知》指出,省有關部門要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和湖北省有關方面溝通,實行健康碼數據互聯互通互認。

3月27日上午,貴陽市疾控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財經》記者表示,湖北健康碼已與貴陽健康碼互通。「雖然健康碼互通,但仍然需要做核酸檢測,費用由政府承擔。在做核酸檢測並等待結果過程中需要在酒店隔離,隔離費用自理。」

不過,同在3月27日上午,《財經》記者撥打了貴州省健康碼熱線,接聽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湖北貴州兩省健康碼互認的通知,湖北人員入境後需要用微信掃一掃,填寫完成貴州當地的健康碼。湖北低風險地區在貴州掃描後會顯示為黃色健康碼。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人試圖從湖北回貴州工作,在一個微信交流群中,大家仍在熱烈討論各個社區的要求:包括需不需要做核酸檢測、CT檢查;要不要在酒店隔離等結果;費用誰來出等等各種問題。這種討論已經持續了很久,「前輩」們積極分享經驗,但幾乎每個人的具體際遇都不一樣。

3月27日,胡玉舞終於下定決心由鄂返黔。胡玉舞在出發前已給社區打電話報備,雖然很多細節還不清楚,她從自己打聽到的消息中隱約判斷到,(返黔)應該沒有大問題。

「我每天都發好多信息,問能不能回來?」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2月10日左右,柳善明的工廠就該開工了。在柳善明身後,站著200多位「急著上班」的工友,他們的工作地都在河北廊坊市安次區仇莊鄉的一座工業科技園內。

時間一天天流逝,一起流逝的還有柳善明工廠每月6萬多元的房租和無法完成的訂單。3月26日接受採訪時,身在湖北隨州的柳善明仍然很是焦急:「離開湖北的通道都開通好些天了。為什麼還沒有個明確的政策呢?」他不斷和前述工業科技園市場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聯絡著。「我每天都給他發好多信息,問能不能回來?」柳善明當日告訴《財經》記者,他已經持續諮詢了至少半個月,但得到的答覆要麼是否定的、要麼是模糊的。

柳善明的遭遇並非個案。在河北省網絡問政綜合平台網站上,一份名為《湖北居民能否返回河北廊坊》的投訴稱:「你好,我們是滯留湖北廊坊居民,在湖北已居家隔離近兩個月,現在湖北所在地黃岡蘄春已為低風險地區可返工,返回後我們也願意繼續接受隔離措施,但是報備居委會時卻一直不讓迴廊坊,請問政府能不能幫忙解決?」

上述投訴的最新辦理跟蹤信息顯示,3月24日,廊坊市開發區衛生健康局已受理該留言,但尚未有明確回復。《財經》記者檢索發現,在前述問政平台上,還有數條類似投訴、詢問返工政策的信息,但截至發稿,都未得到明確的公開回復。

3月27日上午,柳善明終於看到了一絲曙光——前述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稱,有關領導會儘快安排他和工友們的復工事宜。3月28日上午8點多,柳善明告訴《財經》記者,自己和工友們正在等待進行核酸檢測,拿到檢測結果後河北就能夠開具復工證明。明天他打算和工友們出發返冀。

柳善明及其工友為返崗而準備好的離鄂申請表。受訪者供圖

柳善明及其工友為返崗在社區辦理的健康證明。受訪者供圖

而在此之前,3月27日下午,柳善明工廠所在的廊坊市安次區仇莊鄉政府工作人員對《財經》記者表示,不同區、不同街道的政策可能略有差異。復工問題需要和企業對接,對接之後由企業上報給政府,之後由企業安排隔離等問題。柳善明則表示,他自己就是所在的企業負責人,卻仍在較長時間內諮詢無門。

3月27日下午,《財經》記者致電廊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詢問湖北籍務工人員返工被拒的相關投訴處理結果及政策要求,對方表示不清楚有湖北人士反映的報備遭拒絕的情況;就湖北返崗人員的具體政策,對方表示需要問居委會。

柳善明工廠所在的廊坊市安次區地理位置特殊,是首都政治「護城河」一線陣地。疫情發生後,安次區立即進入戰時狀態,啟動一級響應,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全區重大政治任務,把「內防擴散、外防輸入、拱衛首都、共克疫情」作為首要目標。

2月29日,廊坊市委書記馮韶慧來到安次區的社區、企業調研檢查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他強調,要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倖心理,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不放鬆,積極有序促進企業復工復產,統籌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圓滿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

3月16日,《廊坊日報》報道稱,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確保復工復產企業員工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築牢企業復工復產『防火牆』」。

試用期快結束時,「我被辭退了」

和李巒英夫婦返崗時遭遇被勸返等波折不同,來自湖北黃岡的張潔在疫情期間失去了返崗機會,她被辭退了。

張潔此前在廣州的一家小型外貿公司工作,她告訴《財經》記者,在今年2月試用期快到期時,她被告知不用再去廣州上班了。

1月底張潔回到老家過春節,疫情暴發後黃岡「封城」,她因此無法按計劃返崗廣州。但張潔稱,她從2月開始就在家遠程辦公,每天在釘釘打卡。「試用期快結束時,領導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回去上班,又過了一個星期通知我因為業務不達標不能轉正,我問是否可以申請延長試用期,對方說不可以。就這樣我就被辭退了。」張潔表示,她2月的薪資也被減半,「理由是沒有到辦公室上班。」

對於試用期被辭退的現象,主要研究領域之一是反就業歧視法的北京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閻天表示,《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在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說明理由。因此,用人單位在試用期內辭退員工,也要有一定條件,需要提前通知,並且有正當理由,舉證該員工不能勝任工作。如果遭遇試用期內被非法解除勞動關係,員工可以到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投訴,申請勞動仲裁,對仲裁不服還可以提起訴訟。

但張潔表示,自己沒有簽訂試用期合同,維權會很困難,還不如趕緊尋找新的工作機會,目前她還在黃岡家中待業。北京市京師(重慶)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國強,也比較擔心一些變相的、隱形的就業歧視,導致湖北籍人士就業機會減少,而一些低收入的務工人員又缺乏維權意識。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是否會加劇對湖北人就業的區別對待或者地域性的就業歧視?閻天認為,從促進經濟增長的角度,應該儘量打破各種阻礙勞動力流動的障礙,如戶籍、地域、身份等,這也是《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出台的主要意義,「打破制約人力資源流動的障礙,有助於人力資源在全國範圍內優化配置,提高效率。從經濟發展角度來說是應該反歧視的,但是在今年全國抗疫的形勢下,需要做利益權衡,即是否處於公共安全和公共衛生考慮,為此犧牲一部分勞動力的流動,犧牲一部分經濟效率,這需要權衡。」

針對湖北籍人士返工的區別政策或者製造一些障礙因素是否構成就業歧視,閻天告訴《財經》記者,是否構成就業歧視主要看有無區別對待和是否有正當理由。目前的情形因涉及疫情,因此與一般的就業歧視不同,需要依賴醫學上的專業判斷。如果政府制定政策是基於科學的、公共衛生防控的需要,這種考慮必須得到尊重。「另一方面,確實也存在情緒化的、出於偏見的區別對待,這種歧視是法律嚴格禁止的,我們一定要區分這兩種不同的類型。」地方政府如果是基於公共衛生和健康考慮,有權力對不同地方的務工人員作出區別對待,但需要作出說明,比如說,如果地方政府制定湖北人暫時一律不許來的政策,「地方政府有說明理由的義務,這是公法上、行政法上的義務。」

書記高鐵站迎接返崗人員:「終於把大家盼回來了」

湖北人趙衡決心繼續在河北石家莊的岳父岳母家觀望,夫婦二人帶著孩子「太過折騰」,在政策明朗之前,他們不想再冒險進京。

趙衡夫婦有過嘗試。3月15日下午,駕車載著妻、子從石家莊回京的趙衡在高速進京口遭遇「攔截」,最後無奈折返。趙衡原籍湖北,在北京工作多年,這次春節在石家莊岳父母家度過,已經兩年多未曾回過湖北。

春節後,趙衡一直在岳父母家遠程辦公,近期公司要求返崗辦公。3月15日,他們一家駕車離開石家莊,行至固安縣進京安檢口時,被工作人員盤查。

趙衡的妻子告訴《財經》記者,看到趙衡持有湖北籍身份證,工作人員以湖北籍暫時不能進京為由拒絕他們一家進京。隨後,他們又繞到京台高速進京口,仍然無法通行。

夫婦倆抱著兩歲多的小孩,在兩個安檢口和工作人員多次溝通,並聯繫北京家中所屬的小區居委會和責任防控部門,表明自己是北京居民家庭(趙衡的妻子和兒子是北京戶籍),疫情期間沒有出入、路過湖北。「小區所屬的防控部門也向安檢工作人員反饋屬實,表示可以接收回京,並叮囑我們進京後配合社區防疫。但最終,安檢的工作人員還是告知湖北籍人員不能進京,原路返回。」無奈,夫婦倆夜間駕車返回石家莊。

趙衡的妻子表示,趙衡從事金融工作,無法返崗只能繼續遠程辦公,但遠程辦公有不便之處,長期下去「就怕工作難保了」。

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宋佳告訴《財經》記者,近期她接到一些諮詢,有湖北籍人士進京在河北被勸返的,也有對一些地方隔離政策的諮詢。其中一名向她諮詢的人士稱,他本想進京但在河北燕郊被攔,想臨時去朋友家借宿,小區不允許,又住不了賓館,最終只能原路返回。對於這樣的諮詢,她也無能為力。 據宋佳觀察,這次疫情對傳統行業的務工人員返崗影響較大,另外對小商戶的影響很大。她代理的兩起房屋租賃糾紛,都發生在武漢。因武漢「封城」,兩商戶經營受到影響,而高額的房屋租賃費難以承擔,向租賃方提出減免租金遭到拒絕後,提起訴訟,目前武漢當地的法院已經受理。

好消息是,已有越來越多北京滯留湖北人員陸續返京。3月26日下午,北京市重點站區管委會副主任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天預計有713名北京滯留湖北人員分別從湖北黃石和十堰等地乘坐高鐵抵京。加上首批滯留湖北的返京人員,目前已有超過1500人從湖北回到北京。

北京湖北之外,更多城市已經實現人員自由流動。《財經》記者通過檢索公開資料發現,湖北健康碼的互認已在多地實現,也有多個省份公開表示若根據健康碼信息,湖北返程人員的身體狀況正常,可以不再集中隔離。至3月27日,湖北健康碼已經可以和浙江、廣東、湖南、江蘇等省份的多個城市健康碼互通。

以杭州為例,當地早在3月18日就宣布與湖北健康碼互認,持有湖北健康碼的人員返崗杭州後,不需要隔離便可直接上班。這之後,浙江溫州、廣東深圳等地也出台了類似政策。

3月24日晚10時許,載有1006名湖北荊州務工人員的返崗專列駛入珠海站,這是疫情發生以來,首列開進珠海的湖北務工人員返崗專列。讓返崗珠海的湖北籍人員深受感動的一幕是,他們深夜抵達珠海,發現有市委書記郭永航、市長姚奕生等領導到站迎接。「荊州的兄弟姐妹們,各位工友們,終於把大家盼回來了!歡迎大家回到第二故鄉珠海!」 郭永航表示。

湖北籍人員在全國返崗的利好政策越來越多。3月23日,陝西西安也修訂了對湖北返崗人員集中隔離的政策。「對湖北非武漢來(返)西安市人員,通過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申領國家防疫健康信息碼, 結果顯示『未見異常』的,不再集中隔離;無相關健康證明的,繼續實施集中隔離;鼓勵通過『點對點、一站式』等方式進入西安復工。對前期來西安市,現仍集中隔離的湖北非武漢來(返)西安人員,由區縣、開發區免費做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取消集中隔離措施。」

(文中齊成、李巒英、吳慶德、柳善明、胡玉舞、張衡、張潔為化名;《財經》記者房宮一柳、管藝雯對此文亦有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GseIHEBrZ4kL1ViBUi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