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轉換體驗結束,總的來說,我們受益匪淺。下面,我淺談一下我的心得:
1.口腔護理:
口腔護理,在我親身體驗口腔護理的過程中,我感到:
口腔護理液的溫度——合適
棉球大小——合適
棉球的乾濕度——控制較為重要。太干則口腔清洗不幹凈,過濕又容易引起病人不適。比如對口內的生理鹽水不適應,昏迷病人則可能引起嗆咳。
輕柔程度——口腔護理時,搭檔為我做口腔護理,止血鉗稍稍碰觸到牙齒,發出極為輕的金屬聲,但我卻感到特別緊張與不舒適,聲音似乎直接穿透了耳膜,說不出的不舒服。擦洗上顎時,比較癢,太深了又容易噁心。
因此,操作的嫻熟與輕柔,操作過程中與病人的溝通,極為重要。
2.為臥床病人更換床單:
動作應輕柔,不可大幅度抖動床單,防止浮塵揚起。
在搭檔協助我側身時,突然有種恐慌感與眩暈感。因此,一定與病人做好溝通,安慰病人,建立信任,給病人安全感。
床單不平整會感到不舒適,哪怕只是一塊很小的摺疊。這就是「勤整理,勤更換」的意義所在。
圖文無關
3.翻身扣背:
翻身時如更換床單所述,要給病人安全感,促進病人舒適。扣背時,應手背隆起,不應整個手掌接觸病人,否則,即使未用很大力氣,也會異常疼痛。扣背節奏感把握好,太快病人會不適,疼痛;太慢則達不到效果,事倍功半。掌握好力度和節奏,則事半功倍。
4.與病人家屬更換角色:
家屬與病人一對一,有時甚至是幾對一。護理工作中微小的不足就很容易發現。我甚至開始感謝我們的家屬與病人對我們的寬容與理解。病人表情的每一處變化,家屬都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在液體輸注完畢時,等待的幾分鐘時間似乎很久,按響呼叫器後沒人回應或者回應態度極為淡漠與不耐煩,都可能引起家屬的不滿,為醫療護理糾紛埋下隱患。
因此,對一些態度稍差的病人與家屬,我們需要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做好溝通,建立信任,用心去交流,用愛去灌輸,相信沒有哪位病人和家屬是無情無義的。
遇到了新的病種,自己難免覺得無所適從,因為長期沒有接觸,所以對病種生疏。病人家屬的「問長問短」則顯得更加應該理解。我們是專業人士尚且如此,況且是他們呢?捫心自問:我們的耐心,細心都去哪了?
小結:
通過本次角色扮演體驗,使我更加熱愛我的工作,更加愛我的病人。護理工作中,將心比心,在病人入科室的第一時間,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宛如病人搬入一個新家,我們也是家裡共同的一員。我們有個共同願望,就是希望病人早日康復,早日出院。而護理工作,不只是做做表面工作,或者誇誇其談,重要的是自己心裡要有「料」。用知識武裝頭腦的人才是最智慧的。
最後,我感謝我的領導,感謝我的搭檔,給了我這個可以親自體驗病人及家屬角色的機會,激勵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加用心,使患者滿意、家屬欣慰。
想了解更多資訊,歡迎關注我們的今日頭條號(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和微信公眾號(cjmn2015)
歡迎您到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平台投稿:cjmnwx@vipcjm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