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對我們到底有多重要,關愛我們的胰腺

2019-07-09     肝膽疾病專家王東

幾千年前的中醫就提出了人體」五臟六腑「的概念,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但在人體內除了五臟六腑這些」名人「之外,其實還隱居著一個容易大家所忽略的「隱士」。如果它每天正常工作,我們吃進去的脂肪、蛋白質和糖類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消化和利用,但一旦它開始「罷工」,就會嚴重影響我們對營養的吸收,出現腹瀉、消化不良、消瘦等症狀,它生起病來,不僅來勢洶洶,而且很難治療,還可能帶來威脅生命的嚴重後果。對了,這個」隱士「就是人體內的重要器官之一——胰腺。

隱居在暗處的內臟--胰腺

一、人體的胰腺在哪裡?

胰腺「隱藏」在腹膜後,屬於後腹膜器官,深居在人體的中上腹部,其頭部(胰頭)位於十二指腸彎曲所形成的凹處;其主體,即胰腺的主要部分(胰體),位於胃的正後部;而胰腺的尾部(胰尾)則延伸至脾臟處,甚至深陷入脾門(脾臟血管進出脾臟的位置)。

胰腺長約14-18厘米,重65-75克。

胰腺屬於後腹膜器官

二、胰腺功能,內外有別

胰腺雖小,但功能複雜,同時兼有外分泌功能和內分泌功能。

1、胰腺的外分泌功能

外分泌腺是一類有導管的腺體,其分泌物不進入血液,由導管流出,如肝臟產生膽汁,通過膽總管流到十二指腸;胰臟的外分泌部分能產生胰液,由胰管流入十二指腸。

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要通過胰管進入腸道

胰腺分泌的胰液,內含鹼性的碳酸氫鹽和各種消化酶。碳酸氫鹽能中和進入十二指腸的酸性胃液,使小腸黏膜免受強酸腐蝕,同時為小腸內多種消化酶的活性提供最適宜的pH環境。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包括胰澱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等,被稱為「生命的力量」,消化酶是一類複雜的蛋白質分子,是在我們體內的生物催化劑,可以加速消化。食物到達腸道後,消化酶在消化道內消化食物,使各種營養物轉化成非常微小的顆粒物,然後才可以被人體吸收和利用,為新陳代謝提供必不可少的能量。

消化酶對營養的消化吸收必不可少

一旦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出了問題,後果就會導致嚴重的營養吸收障礙和營養不良,主要症狀表現為腹脹、消化不良、體重減輕、虛弱、脂肪瀉(糞便中冒油花)、腹痛等症狀。

2、胰腺的內分泌功能

內分泌腺是指沒有分泌管的腺體,它分泌的物質——激素——直接進入周圍的血管和淋巴管中,由它們將激素輸送到全身。人體內有許多內分泌腺,有的單獨構成一個器官,如腦垂體、甲狀腺、胸腺、腎上腺等,也有的內分泌腺存在於其他器官中,如胰腺內的胰島,卵巢內的黃體等。

胰島素調節體內血糖水平

胰腺中的胰島分泌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前者能促進組織攝取、貯存和利用葡萄糖,促進脂肪的合成及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和貯存;後者能促進肝糖原分解、脂肪分解並抑制蛋白質合成,這種物質與胰島素相對抗,起著增加血糖的作用。

糖尿病其實就是胰腺出了問題

當胰腺的內分泌功能失常時,如胰島素缺乏,那麼進入組織細胞內的葡萄糖減少,肝糖原的分解就會增強,導致肝臟釋放進入血液的葡萄糖增加,血糖水平升高,引起糖尿病,表現為多食、多尿、皮膚乾燥、飢餓、視物不清和疲倦等症狀。

三、7種因素,傷害胰腺

1)過量飲酒:嚴重破壞胰腺的功能,導致胰腺導管梗阻、自我消化,誘發急、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發生也有關;

2)吸煙:研究表明,大約27%左右的胰腺癌是由吸煙引起的;

3)肥胖:肥胖導致高脂血症、膽石症高發、糖尿病等,都增加胰腺炎和胰腺癌發病;

4)愛吃含鹽量高、熏制及腌漬的食物: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吃熱狗與香腸等加工肉類超過50克的人,比不吃的人患胰腺癌的幾率高2/3;每天吃50克以上豬肉、牛肉等紅肉的人,得胰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50%;

肥胖、暴飲暴食、運動少、熬夜、吸煙、飲酒等,造就了胰腺疾病

5)暴飲暴食:促使胰液過度分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容易誘發急性胰腺炎;

6)運動少:少運動的人,超重和肥胖的幾率高,發生胰腺疾病的機率也高;

7)熬夜:經常熬夜的人罹患胰腺癌的發生率比正常人高出3倍多。

四、急、慢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20%~30%的患者臨床經過兇險,成為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總體病死率為5-10%。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較複雜,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膽道疾病:膽道結石向下移動過程中,有可能阻塞膽總管末端,膽汁可經「共同通道」反流入胰管,引起胰腺組織壞死,造成急性胰腺炎;

膽源性胰腺炎最常見

2、高脂血症,俗稱高血脂:高血脂性胰腺炎的發病率呈上升態勢,當甘油三酯≥11.30毫爾/升,臨床極易發生急性胰腺炎;當甘油三酯<5.6毫爾/升,發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險性減少;

3、飲酒:過量飲酒逐漸成為我國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致病危險因素之一。酒精可直接損傷胰腺,還能間接刺激胰液分泌,並引起十二指腸乳頭水腫和oddis括約肌痙攣,致胰管內壓力增高,細小胰管破裂,胰液進入胰腺組織間隙,此時胰蛋白酶原被膠原酶激活成胰蛋白酶,對胰腺進行「自我消化」,發生急性胰腺炎;

飲酒傷害的不僅是肝臟

4、十二指腸反流:當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十二指腸液可向胰管內反流,其中的腸激酶等物質可激活胰液中各種分解蛋白的酶和磷脂酶A,從而導致急性胰腺炎的發生。十二指腸內壓力增高的原因有:十二指腸潰瘍、十二指腸憩室、環狀胰腺、十二指腸炎性狹窄、胰腺鉤突部腫瘤等;

5、其他:創傷、胰腺血循環障礙、飲食、感染、藥物、高血鈣、妊娠等因素。

急性胰腺炎的症狀主要包括:位於上腹部的劇烈腹痛,常向背部放射,多為急性發作,呈持續性;同時常伴腹脹,噁心、嘔吐、發熱、寒戰、黃疸等。出現以上症狀或疑似急性胰腺炎時,必須立刻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慢性胰腺炎是各種原因所致的胰實質和胰管的不可逆性慢性炎症。表現為反覆發作的上腹部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內、外分泌功能減退或消失,慢性胰腺炎的發病原因中,酗酒、吸煙仍然是主要因素,而且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不可輕視。

五、胰腺癌

全球胰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位居所有腫瘤第八位,中老年好發,男性比女性多見,90%的病人在診斷一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僅1%-3%。

胰腺癌致死率最高

胰腺癌發病高危人群包括:有胰腺癌家族史;突發糖尿病特別是不典型糖尿病,年齡在60歲以上,缺乏家族史,無肥胖,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40%的胰腺癌患者在確診時伴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患者,目前認為慢性胰腺炎在小部分胰腺癌患者中是一個重要的癌前病變,特別是慢性家族性胰腺炎和慢性鈣化性胰腺炎;既往行遠端胃大部切除者,特別是術後20年以上的人群;長期吸煙、大量飲酒,以及長期接觸有害化學物質(萘胺及苯類化合物者)等。

胰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主要包括:消化不良、噁心、黃疸、脂肪瀉、疼痛和抑鬱,以及不明原因的體重急速下降等。80%~90%的患者在診斷時存在體重減輕和吸收不良。早期發現並進行及時的手術治療和術後輔助放化療,有可能提高胰腺癌的總體生存率,另外術後可長期接受胰酶替代治療,可減少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導致的營養不良和疾病死亡率。

胰腺癌目前仍然難以攻克

六、保護胰腺,遠離不良習慣

對於普通人群,要保護胰腺,首要的是控制飲酒量;減少高脂肪飲食和避免暴飲暴食,原因在於高脂肪、高蛋白飲食會刺激胃腸道釋放出多種激素,增加胰腺對致癌物的敏感性;另外還需警惕含亞硝酸鹽量高的熏制、腌漬食物;同時建議多運動、起居規律,不熬夜;還要提防一些藥物的副作用,如利尿藥、雌激素、促皮質激素、四環素等。

加強體育鍛鍊,可以減少疾病發生

如果一旦查出胰腺疾病後,除了要積極接受正規治療外,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自我調整,包括嚴格戒煙、戒酒;避免高脂飲食;適量補充脂溶性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營養不良者可給予營養支持;如出現胰腺內分泌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在藥物治療(二甲雙胍、胰島素)的同時注意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發作;如出現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症狀(脂肪瀉、體重下降及營養不良等),需補充外源性胰酶製劑,首選含高活性脂肪酶的微粒胰酶膠囊,建議進餐時服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BOdYmwBUcHTFCnfXPC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