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知止:看透股市規律,才會熱愛市場

2019-08-30     股經匯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不去做,更重要的是自己潛意識當中對「正確的方法」有一種本能的強烈的「牴觸」心理,這就需要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省。而這種「自我剖析」很多時候是血淋淋的:當必須承認自己並不優秀、當自己必須承認自己是個平庸的人、當自己必須承認自己的操作與身邊的散戶的拙劣表現並沒有什麼不同時,原來自信心存在的基礎完全崩潰了,心痛的感覺畢生難忘。然而這種心痛所帶來的好處是徹底認清了自己的本來面目,不再抱著「我比別人優秀,所以我會成功」這樣幼稚的想法、不再認為「自己可以為市場把脈」,而轉向「一切隨勢而動,順水行舟」。

亞當理論是我所有理念和操作的基礎,也是我在探索階段對市場認識最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一切的精髓只有四個字:「順勢而為」,其實自己轉了很大一個圈才發現經典理論的經典之處,可惜包括我在內的幾乎所有人都曾忽略過、不屑過,而去尋找什麼「制勝絕招」。但這似乎又是個無可奈何的現象,也只有當真正深刻理解市場之後也才能明白何為經典。

一些成功者總是在找到市場的解決辦法後將其細化、複雜化、延伸化和理論化來加以包裝,讓後來者「雲里霧裡」,感覺似乎很高深,人為的造成了理解上的距離,這一點上克羅做的最好,大道至簡。我的感覺是成功的操作方法雖然表面有很大差異,但實質卻非常近似,只是我不太喜歡這種細化和理論化的包裝,幾句話可以說明的問題卻要用一本書和諸多「不知所云」的術語去解釋,當然原因大家都心裡有數。

我有一個猜想,當初有人用「波浪理論」獲勝時,其主體思路一定是簡要可靠的,只是後人對其不斷理論化和細化才使得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已經完全不是當初的本來面目,以致使其只能起到「解釋」作用而全無實戰價值。

很多朋友在「尋找捷徑」這種潛意識的驅使下,盲目追隨這種「潮流」而放棄對市場的基本認識過程,其實如果不能深刻理解「交易系統」,或這些新興交易理論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缺乏基本的市場認識,後果仍然是失敗無疑的。這也就是我非常看重基礎的市場理念的原因,任何想要繞過這個環節而去尋找成功的「金鑰匙」都是不現實的,你是否見過某位大師是依靠別人成功的操作技術來獲勝的,每一個成功者無疑不是在深刻理解市場之後才創建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認真而耐心的去體驗市場和交易的感覺,去感受失敗的痛苦最終才能夠深刻的理解市場和自己,前人已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方法來幫助我們解決技術問題,並不需要我們自己去「自創」什麼,只要在市場理念正確的基礎上依賴一些技術分析和策略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就足夠了。

其實我在反覆強調「客觀」、「務實」 、「規則」這些詞語,但我同樣明白也只有真正依靠自己領會了這些語言的含義,也才能真正理解我要表達的意思,這也就是認同和共鳴的區別。說到底,最終還是要靠自己的,我的這些文章與前輩們所做的經驗教訓總結相比,實在太過粗淺,我所能夠做的也不過是將自己的想法拿出來,對一些有緣的朋友可以起到清晰思路和啟迪提示的作用,而且也僅此而已。

但凡感受過股市的人就總會有一種滄桑感,誰都無法免俗,我也是如此,股市猶如人生的濃縮,大悲大喜盡在其中。正所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在股市中拼搏過的朋友,無論自己最終是帶著成功的自信,還是失敗的痛苦走出市場,有一點無須質疑:炒股讓我們的性格更加成熟,讓我們的人格更加充滿魅力,耐力增強,不再衝動,對金錢名利已經看淡,更加珍惜身邊的家人、朋友。

炒股之路異常坎坷,因為我是過來人,你們所走的每一步,我都經歷過,也都徘徊過,也都絕望過。但我是羨慕你們的後來者,因為老一輩的炒股人剛入市場的時候,國內根本沒成熟的理念,也沒成熟的老師來給我們傳道,致使我們走了太長的彎路,絕大部分人都先後陣亡,剩下來的倖存者屈指可數,摸索了很久才上了正路。

巴菲特之所以偉大,不在於他在75歲的時候擁有了450億的財富,而在於他年輕的時候想明白了許多事情,然後用一生的歲月來堅守。


資金管理:不要丟了給你的錢,不要丟了你的賭注,不要丟了你的頭寸。只在一個價位上建立你的全部頭寸是錯誤的,也是危險的。相反,你必須首先決定你要買多少股票,比如,如果你最終要買1000股,那麼,剛開始,在關鍵點上買200股,如果價格上漲,但還在關鍵點的幅度之內,就再買200股。如果它還在上漲,就再買200股。然後看看它的表現如何,如果它繼續上漲,或者在調整之後仍在上漲,你就可以繼續跟進,一下子買進最後400股。最重要的是注意,每一次跟進必須是在比上一次高的價位上跟進。當然,同樣的規則也適用於賣空,每一次賣空都應該在比前一次低的價位上賣空。

我絕對相信,價格運動模型正在不斷地重複,它們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只是稍微有一點變化而已。這是因為股票的價格是受人驅動的——而人的本性是從來不會改變的。

如果我在一筆交易中的損失超過10%,我就馬上拋出。我從來不問原因,股票價格跌了,這就是我退出來的原因。如果我在某種情況下買進一隻我看好的股票,但它沒有按照我所希望的那樣表現,沒有上漲,我就會主動把它賣掉——我是看好這隻股票才買進的,但它沒有按照我的希望所表現,對我來說,這就是賣掉這隻股票的足夠證據,如果這隻股票後來漲了,我也不責備自己,也不會有什麼痛苦的想法。

聰明的投機這總是有耐心的,而且總是有儲備金的。

成交量的變化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它幾乎總是意味著發生了什麼事情,發生了什麼變化,出現了什麼不同,出現了什麼偏差。因此,它總是受到利弗莫爾的注意。但究竟是因為成交量導致某隻股票價格下跌,還是因為普通股民對某隻股票的「真正興趣」而使這隻股票價格攀升,對於這些問題,利弗莫爾從來不問「為什麼」。成交量是一個值得警惕的信號,對他來說,這是一個不喻自明的事情。這種事情「發生了」,對他來說,這就夠了,不用去問「為什麼」。在賺錢機會失去時,原因就會出來了。不要老想著弄清一些事情發生的原因,要讓市場給你提供線索,股票的運動就是一種經驗性的證據,等到以後就會知道其中的原因了。

如果成交量大增,而價格卻沒有跟著上漲,沒有創造新高,而且沒有行情將繼續下去的任何明顯跡象,那麼在這個時候,就要注意,這往往是一種明顯的提示,警告這隻股票的價格也許已經到頂了。

在一次行情快結束的時候,成交量大幅度增加往往是一次真正的分配,因為股票從強手轉給了弱手,從專業操盤手轉到了普通股民。一般股民認為成交量大幅度增加是正常調整之後——不是向最高價格調整就是向最低價格調整——而出現的活躍和健康的市場的一個信號,但是這種看法是沒有充分證據的。

利弗莫爾總是非常警惕地觀察整個市場或單個股票的成交量,把成交量看成一次大盤結束的重要信號。他還看到,在一次長期行情的末尾,有些股票價格突然直線攀升,而且成交量大增,然後就停滯不前,進而從高位滑落,表現疲軟,最後就是一路下跌,這些股票是表現不正常的股票——在一次大調整來臨之前,它絕不會創造「新高」。

成交量大增也為拋售不能立即兌現的大筆股票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利弗莫爾知道,想在每一次高峰或低谷時抓住機會是愚蠢的。最好的做法是在出現成交量大增的時候,把大批股票拋向一個強勢市場。在平倉的時候,也是如此,你最好在一次劇烈的快速滑落之後恢復頭寸。利弗莫爾從來不企圖抓住最高位或最低位。

不要為這種事情而泄氣:你買的證券漲得太慢。只要你有耐心,好的證券是會及時給你優厚的回報的。

我早年曾被壓得喘不過氣來,因為我是在錯誤時間買進的,這為我使用關鍵點理論提供了一個線索。在那些交易中,我有很多次「都沒有處在贏利當中」。如果你是在關鍵點出現之前買進的,那你就可能是買早了。這是很危險的,因為這隻股票也許不會形成一個正確的關鍵點,清晰地表明它的方向。但是你必須小心——如果你是在超過最初關鍵點5%或10%的價位上買進的,那你就可能是買晚了。你也許已經失去了你的優勢,因為這一次行情早就開始了。

我後來的交易理論的一個關鍵是:只在關鍵點上進行交易。只要我有耐心,在關鍵點上進行交易,我就總能賺到錢。

我還認為,一隻股票的行情的最大部分往往發生在這一次行情的最後兩個星期或更長一段時間。

沖高回落——一天之內的逆轉,我非常擔心隨著成交量非正常地增加——至少比平均成交量增加50%而出現的價格「沖高回落」,這種情況往往導致「一天之內的逆轉」。

我總是在市場上尋找價格偏離市場的跡象。對我來說,價格偏離就是股票價格嚴重偏離了它的正常價格。股票價格的突高,成交量突然增加或突然下降,股票價格突然偏離正常價格形態,對我來說,所有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信號,而且往往是退出交易的信號。

對我來說,一個強烈的信號,一個使我大吃一驚並給予關注的信號是「一天之內的逆轉」,這是在一次長期行情快結束時經常出現的一種運動。我把它定義為:「一天之內的逆轉就是當天的價格超過前一天價格,但當天的收盤價卻低於前一天的收盤價,而且當天的成交量超過了前一天的成交量」。

突破新高——對於傑西·利弗莫爾來說,「新高」總是好消息,對他來說,這意味著這隻股票已經突破了高端阻力,而且很可能繼續上升。利弗莫爾不喜歡畫圖,他喜歡用數字說明一切。


倉位管理被很多人狹義地理解為「保護止損」或者「初始止損」,這只是理解到倉位管理的一小部分內容,但總比從來不考慮倉位管理的投資者強。「止損」動作只是倉位管理技術的一部分,止損策略的作用是告訴交易者在特定的交易當中,什麼條件下應該撤離部分或全部倉位。倉位管理技術還涉及「進場」、「出場」、「加倉」和「減倉」動作。

科學的倉位管理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報酬率越高,動用的倉位就越高;勝率越高,動用的倉位就越高。進場和加倉的依據是潛在報酬率上升或潛在勝率上升,減倉和出場的依據是潛在報酬率下降或潛在勝率下降。

金字塔加減倉法是科學的倉位管理技術,由傑西·利莫佛先生髮明。金字塔加減倉法認為如果一筆交易處於盈利狀態,那麼交易者應該力圖利用銀價趨勢的持續性來增加倉位,但要求後續加倉量要輕於之前的加倉量。這個要求既符合科學倉位管理本身的要求,也符合人類的心理安全傾向。金字塔加減倉法基於趨勢的持續性,所以保證了實現金字塔加減倉法的可行性。而金字塔加減倉法本身是為了解決趨勢的稀缺性帶來的大規模盈利機會不足的問題,這也是利用金字塔加減倉法的必要性。

科學的倉位管理必須同時考慮風險報酬率和勝率的結構,考慮整個帳戶凈值的變化狀況,同時必須能夠被定量化的處理。無論是初次進場,還是持倉中的加減倉,以及最終的出場,都應該看作是根據銀價當前走勢導致的風險報酬率和勝率結構變化,對倉位進行的相應調整,這才是倉位管理的正途。

下面對金字塔加減倉法進行介紹。金字塔倉位管理技術包括倉位調整時機與位置的界定方法,以及倉位調整幅度的界定方法。

金字塔倉位管理技術基於支撐線和阻力線,因為這是在市場中對於風險報酬率最為有效的界定工具。圖8-12展示的是做多過程中金字塔倉位管理技術的倉位調整時機和位置的界定方法。

首先我們要找到進場點。若現價附近存在較強的支撐線,則支撐線略上的區間無疑是很好的進場點。因為支撐線可以作為我們對多頭市場的假定依據:當銀價處於支撐線之上時,趨勢向上;當銀價跌破支撐線時,多頭趨勢被破壞。另外,支撐線也為每一筆交易界定潛在風險報酬結構。當我們把初始止損放置在支撐線下方的時候,潛在風險幅度就被確定了。

進場後,根據市場的發展,也即相應的風險報酬結構變化,採用跟進止損的方式來改變倉位管理。當銀價如假定那樣繼續前進,每突破一道壓力線並上升一段距離後,或者回踩確認壓力線已經成為有效支撐線後,我們將止損移動至該支撐線下方。跟進止損是一種鎖定浮動盈利的有效方式,實質是相當於通過變相減倉來減少風險暴露。這種減倉方式不同於部分倉位出場的傳統減倉方式,這種減倉來自於減少既有倉位的盈利,而不是減少既有倉位本身。

做空過程中金字塔倉位管理技術的倉位調整時機和位置的界定方法如圖8-13所示,與做多過程的界定標準同理,在此就不一一詳述了。

下面介紹金字塔倉位管理技術的倉位調整幅度的界定方法。金字塔加減倉法的核心是:無論是加倉還是減倉,都必須是遞減的。加倉之所以是遞減的,主要是為了控制加倉的風險,如果加倉量過大,則經不起銀價的回調或反彈。減倉之所以是遞減的,主要是為了及時限制風險的擴大,在觸及止損區域的開始階段就應該撤離大部分的倉位。但要注意的是不能撤離全部倉位,這是為了避免市場「噪音」造成的錯誤觸發止損的情況,所以出場是分批出場,而不是一次性全倉出場。

在滿足進場條件的情況下,以初始進場手數50手為例(初始進場持倉量可參照前面「簡易倉位管理技術」內容的界定方法),之後每一次加倉都是遞減的,例如第1次加倉是30手,第2次加倉是20手,第3次加倉是10手,第4次加倉是6手,第5次加倉是3手,第6次加倉是2手,第7次以後的加倉都是1手。在滿足出場條件的情況下,以100手的倉位為例,每一次減倉都是遞減的,例如第1次減倉60手,第2次減倉30手,第3次減倉10手。

金字塔加減倉的模型如圖8-14和圖8-15所示。圖8-14是做多過程中的金字塔加減倉模型,圖8-15是做空過程中的金字塔加減倉模型。

單看倉位管理模型比較抽象,把模型和實際行情結合起來,這樣效果會直觀很多,如圖8-16所示。

這裡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減倉區域是專門針對止損區間的,減倉的過程全部在初始止損區間或者跟進後的止損區間內執行。所為「變相減倉」的跟進止損動作並非金字塔減倉的部分,即跟進止損是全倉的操作,並不是過半倉位的操作,這點切勿混淆。

圖8-17是把實際倉位管理操作更直觀化的例子,實例中展示的是2011年3-4月的白銀跨年度牛市尾聲部分,光是這段時間內就存在至少5次的加倉機會。在嚴格限制風險的情況下,倉位從原來的100手逐步增加到230手,盈利能力相當可怕,是一般倉位管理技術和無倉位管理理念的交易方法永遠無法企及的。讀者可以從實例中細細體會倉位管理的奧妙。

金字塔加減倉法在震盪行情擁有極快的資金周轉速度,在單邊行情中能帶來巨大的盈利,而且風險完全在控制範圍之內;唯一的缺點是在震盪行情中會出現次數較多的觸發止損現象,造成小幅虧損或者盈利能力偏低。儘管如此,金字塔加誠倉法在單邊行情中的巨大盈利能力足以令其在震盪行情中的尷尬顯得微不足道。因此金字塔加減倉法是科學的倉位管理方法,非常適合大、中資金投資者或者有條件盯盤的投資者。


投機市場的遊戲就是一個管理和控制風險的遊戲, 再是追求利潤的遊戲

估計很多人不同意這樣的看法, 但這是我的理解,這使我很安全! 盯住止損,止損是自己控制的; 不考慮利潤,因為利潤是由市場控制的! 其實資本市場的實質就是資本再分配, 最高的境界就是心態的較量。

大多數人都要過戰勝自己這一關, 能儘快意識到自己的弱點才有可能少走彎路! 股票就是「賭博」,玩的就是心態, 贏時要放膽,輸時要捨得放棄。 對行情賺到錢沒啥了不起, 看對行情虧了錢還能不受影響接著下單才厲害。 自己不是輸在盈利能力, 而是死在虧損大了捨不得砍,老是幻想能挺回來。 允許自己犯錯並能控制自己的虧損應該是最終的目標。

戰勝自己很難的, 我覺得能明白自己的毛病想法去避開比較現實。 只做自己有把握的行情, 做單不用想的那麼複雜,簡單有效就行。 根據自身特點找到合適的方法, 就能在市場活得長久,紀律和心態控制比技術提高更重要。

男兒在世,一諾擲地,自當濺血赴約, 然投機市場,比拼的是放棄的技巧,似不宜過分執著為好。 任何時候忘記了去尊重市場,都會鑄下大錯。 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戰術才是長期成功的關鍵。 思考創造了人,多想想,想透澈點,盲從會死人的。

任何一種方法固定下來都能最終贏利,只是科學控制倉量的學問。 久錯必對,久對必錯,取長去短,少取長活,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在有成績後可以放棄,而在受到挫折後絕對不可放棄。 因為成功是最後一分鐘來訪的客人。(對做大趨勢者猶為重要)

金 融交易的全部---- 就是要有一套有效的價格趨勢策略, 加上良好的資金管理和風險控制機制。 用「分散」而「持久」的手段, 在投機市場上長期地占有機率優勢,而不是孤注一擲。 既然是做趨勢就不應該經常換短線來做, 因為趨勢和短線考慮的角度是不同的,手法也不一樣。 操作方法到一定程度要繼續改善也是很難的, 因為無論如何都有出錯的機率存在。

永遠不要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永遠不要承擔過度的風險。 只要你在入場前確定了自己能夠承受得起的風險, 從原則上來說那就是個好交易。 「計劃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計劃」, 說起來很容易的一句話, 但是你是否能夠「交易你的計劃」,卻是最關鍵的一點,也是最難執行的。

勝己才能勝人!

市場變幻無窮,大贏大虧,對投資者人性的考驗、性格的陶冶,相信沒有哪種行業能夠比得上。交易者操作失敗的原因很多,但事實證明, 80%的虧損是由性格和心理因素造成的,只有心態正常才能產生理想的結果。正如吉恩·阿加斯里特所言,「心想事成。成功因你而為。」

投資者自己,投資者自己的情緒正是在這個風險市場上生存和發展的敵人。交易中往往自己的情緒被交易者當成自殘的武器用來對抗市場,事實上,市場就是市場,市場沒有感覺,也沒有感情,它自始至終並未傷害過你。可笑而可悲的是,多數的投資者被自己的情緒打敗了。

人的性格,是一種雙重組合:堅定與動搖、頑強與脆弱、膽識與畏縮、耐心與急躁、細心與大意、驕傲與謙虛、知足與貪婪、果斷與遲延……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並非他們天生沒有缺點,而是他們在實踐的磨鍊中,努力發揮自己的優點,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你必須心平氣和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因未來的買賣而輾轉難眠。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情緒,那最好另謀發展。因為在市場裡,每天都有很多刺激的事情發生,要應付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必須精明冷靜,否則便會舉棋不定。

很多投資者都學習過許多理論技巧,策略方法,但在實際投資中卻完全派不上用場,正確的投資理念被貪婪和恐懼所代替。

還有的投資者認清了形勢,選對了品種卻賺不到錢,機會在猶豫與彷徨中悄然喪失。事實上,投資者整個的交易人生就是在和自己內心的情感進行抗爭。最優秀的投資者都清楚地了解自己,他們具有不尋常的技巧,他們有自己的制度和判斷,知道什麼時候應該積極地參與市場,而什麼時候應該呆在一邊。在這個戰場中,最具有殺傷力的武器已經不再是資金的多寡,而是智力、毅力和勇氣的有無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強弱!

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你的操作,一旦你對市場形勢有了一個基本的概念,便不要輕信人言。成功的投資者大都不喜歡跟隨多數派的意見。當所有人都看好大勢時,他們便會冷靜地思索,有沒有看淡的理由,反之亦然。歷史告訴我們,大多數人的觀點總是錯誤的。成功的投資者發現一般人,特別是小戶的看法,居然和自己一樣時,便會感到不安。當大多數分折師看好,成功的投資者便準備進行平倉或者看淡,因為大多經紀公司提供相同的意見,可能影響小戶過份買入,或者過分出售。一些公司收集很多分析師的主張,編成市場意見,如果百分之七十的分析家看漲,則這暗示了有過多的人入貨,隨之而來的下跌,自在情理之中。


做股票三年也沒能盈利?越抄底虧的越多?買股不是問朋友就是看哪個順眼買哪個?怎麼辦?其實你缺少的是一種兵器,一種在股市上馳騁疆場的兵器,而戰法就是這種兵器!每一種戰法適合的人群不同,而征戰股市就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戰法!

為了回饋粉絲朋友,特將多年的實戰經驗總結成篇,其中比較適合大多數小散和適用近期行情的有龍頭股戰法和漲停複製法,更有特別定製的散戶進階十招!

有需要且想要系統學習的朋友可以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股經匯壇(ID:lwbg005200)獲取,探索操盤之心法,靜析個股之靈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AbH6GwBJleJMoPMIO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