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就退休,放棄留校機會搬去鄉下「修仙兒」。一人、一狗、三隻雞,終日與草木為伴,據顏姐目測,他也許是第一個因為生活太佛系而走紅的90後。
屋主:遇水君(遇水品牌創始人、遇水·草木生活體驗空間主理人)
300㎡的家位於浙江杭州,裝修花費總計10萬元。他用枯枝野花裝修家,卻意外美得不像話。
屋主-遇水君
90年出生的遇水君,去年剛從中國美院研究生畢業。從大學時期,他就開始不停的搬家,從市中心的10㎡蝸居,到如今的300㎡大別墅,這個空間既是家,也是他的草木工作室。
房子位於杭州郊區,總共4層。2017年搬進來後,他用30天、10萬塊,把300㎡的毛坯房變成了家。
房屋信息
四層平面戶型圖
房子在改造前已空置12年,很多牆皮都已剝落。因為是租來的,遇水君希望來的時候什麼樣,走的時候還能給主人還原,所以牆面和地面都保持了毛坯狀態。
硬裝方面,不變動原房屋格局,僅根據居住需求劃分功能區。遇水君將原一樓的地下車庫改成了個人展區,二層為客廳和餐廚區,三層作茶室和草木工作間,四層為臥室和乾花間。
軟裝方面「移花入室」,用一屋子草木植物來營造家的氛圍感。
因為預算有限,遇水君基本是一個人完成了整間房的裝修。鋪地磚、砌牆、手作櫥櫃吧檯,沒錢買窗簾乾脆就扯了兩塊白布替代,從舊貨市場淘來一屋子家具,就這樣裝完的家卻成為不少人的理想住宅。
一層車庫
閒置空間改展廳
沒有車,車庫對遇水君來說完全是個閒置空間,因為採光差,裝修時在這裡裝了筒燈照明,利用淘來的舊家具,他將這裡改成了一個可放置自己作品的小展台。
玄關
砌磚牆,用枯樹造景
客廳入口處正對樓梯,裝修時遇水君用紅磚砌了一面牆來遮擋,利用白色細石子造一處枯山水,磚牆前的枯樹更多作為裝飾,通過牆中間的圓洞看頗有中式框景的美感。粗糙的紅磚質感在枯枝的映襯下,古樸耐看。
會客廳
紅磚砌成的書櫃
別人家的會客區都是沙發加電視,遇水君的客廳只有一張圓桌几把椅子,外加一整面手砌紅磚書櫃牆。
書牆細節。撿來的紅磚用水泥砌上牆,釘上木板後就變成了書櫃牆,基本可以0預算實現。
因為熱愛烹飪,遇水君的家偶爾也做私廚對外開放,這樣的設計更方便招待。
遇水君的私廚,沒有固定菜單和價格,客人覺得好吃可以多給點,不好吃就少給點,也是相當佛系了。
淘來的燈串被隨意掛在毛坯頂上,晚上開啟燈時繁星滿天,低成本也能營造家的氛圍感。
餐廚區
手捏水泥吧檯
開放式廚房也在一層,櫥櫃和吧檯都是遇水君自己用水泥和磚澆築的,吧檯也常用作餐區使用。
廚房算是遇水君家的「網紅角」了,也是他最愛的角落。操作台正對窗外的小院,春夏秋冬均有草木景色為伴,下廚也變成美事一件。
廚房日常
辦公區
利用家具將空間一分為二
沿著會客區的木扶梯上來,能看到遇水君的工作室。擅長以草木標本作畫的他,很多作品都是出自這裡。
工作室被遇水君用高書櫃一分為二,一邊是日常辦公創作的手作台區,一邊放置了矩形方桌和書櫃,偶爾也用來會客。
遇水君在辦公區的牆面造了個中式框景,視覺上能讓空間更通透,有種獨特的美感。
工具齊全的工作檯,遇水君收藏的草木標本和昆蟲標本也被收納在里,無形中變成了空間中極具個人特色的小裝飾。
遇水君的作品
從小在鄉野長大,對花花草草尤為親近,考入中國美院後他開始嘗試用枯草與多種藝術形式結合作畫,比如水彩、國畫、書法等,沒想到卻意外受到朋友們喜歡,後來有人甚至願意花上萬元來買他的畫。
榻榻米茶室
白色帷幔營造氛圍感
與工作室相鄰的空間是遇水君的榻榻米茶室。除了植物元素外,沒有多餘的裝飾。這裡除了用作遇水君日常飲茶休憩的空間外,有朋友來留宿也可以直接睡在這裡。
臥室
保留天窗,用光線裝飾空間
臥室位於最頂層,靠近天窗。據遇水君自己說,他在裝修前曾花費一周的時間觀察室內不同時間段的光影變化,在他看來光線也是空間最好的裝飾。
主臥作為日常休息空間,也是遇水君不工作時最常待的地方。有別於其他功能區的裝飾,這裡的色彩要更豐富一些。藍色床品搭配綠色被子,右側隔出來的空間則用來收納日常衣物。
床邊的真皮座椅,是遇水君花25塊錢從舊貨市場淘來的,坐感舒適,用來閱讀或發獃最合適,簡直超值。
乾花間
枯枝野花做裝飾
四層陽光最好的一間,被遇水君改為乾花間,用來保存作品和各類植物標本。房頂懸掛的草木自然風乾後,變成房間內獨一無二的裝飾。
乾花裝飾細節
院子裡的小花園
看過遇水君的生活,很多人都說年輕人活成這樣太佛系不夠拼搏,沒車沒房、也沒有固定工作。我們似乎總以為「好生活」只有賺夠錢才能實現,但多少才算夠呢?對遇水君來說,把熱忱投入真正熱愛的生活,比一味追求物質要重要的多。
部分圖片來源於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