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與世界同步
自主學習能力
朱永新表示:「傳統的學校教育無法真正做到對每個孩子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但人工智慧帶來了這樣的機會,通過跟蹤記錄學生的所有學習過程,發現學習的難點、重點所在,從而幫助學生及時調節學習過程,量身定製學習計劃。」
只有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擁有主動性和紀律性的孩子,才能充分的根據人工智慧的反饋逐步完成學習目標,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家長應該在日常的學習中,發現孩子的學習興趣,鼓勵孩子自主學習,對於孩子取得的進步及時表揚,以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動力。
創新實踐能力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認為,人工智慧時代,學習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養分析思辨能力、實踐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一系列機器無法具備的核心素養和能力,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而不是獲取簡單的記憶類知識。
錢穎一院長早先提到,奇思妙想是創造思維的來源,而我們功利性的教育思想導致我們忽略了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家長更應該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其動手實踐,養成自己的個性化思維體系,這會讓孩子終身受用。
數據分析能力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曉明認為,計算思維能夠幫助人們把看似複雜的問題轉變成相對簡單的問題。培養計算思維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具備更強的適應信息社會的能力。
不管未來,家長們希望孩子從事什麼行業,都有必要讓孩子從小接觸編程教育,因為這將是未來生活中的重要媒介。
自我認知能力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認為,未來的人工智慧會讓我們的傳統教育制度下培養學生的優勢蕩然無存。
在教育過程中,家長首先應該讓孩子了解自己:自己會做什麼?自己想做什麼?這些從小開始的探索與發現,都能夠幫助孩子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在日後的學習中認清自己的方向。
情感處理能力
俞敏洪曾在一次演講中說:「未來十年內,老師的70%的教育內容將會被機器取代,但是涉及情感的教育內容永遠無法被取代。
家長們在看到人工智慧教育的重要性時,也要看到哪些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情感處理能力。家長應該用開放的心態,給孩子一個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順勢而為,讓孩子多與身邊的人接觸,體驗豐富的情感。
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將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創新型人才將會成為人才市場中的核心,而教育行業也會發生巨大改變。孩子的教育方向正在悄然的發生變化,您的孩子,準備好迎接這個新時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