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步,與世界同步
少兒編程自從進入中國以來就受到不少爭議,有些家長覺得編程是程式設計師才需要學的技能,孩子並不需要了解。
曾經聽到有成年人在討論關於少兒編程的話題,甚至在他們眼裡少兒編程是被商家魔性化,強加在孩子身上的一種學科。認為少兒編程毫無意義,編程只是工具,而不是知識,送小孩去學編程等於送小孩去學"說明書"。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少兒編程有另外的看法,覺得讓孩子學會製作遊戲,總好過玩遊戲;對少兒編程有了解的家長則會認為,學習少兒編程目的重要的目的不是為了孩子成為程式設計師,而是學會背後的邏輯思維。
那麼編程到底是不是工具?教編程到底教的是技巧還是知識呢?
少兒編程教的核心是什麼?
確實,對於那些完全不懂少兒編程的人來說。聽到這個名字,多少還是很容易被誤會,畢竟編程=程式設計師這個印象深入大家的腦海。少兒編程不免會被人誤以為也是叫孩子寫程序,是一種技能或者工具。
但實際上孩子在學習編程時,學習的重點並不是編程技巧,而是邏輯思維。什麼叫邏輯思維?簡單來講,就是遇到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分步驟,有邏輯順序的去執行方案,最後呈現出結果。
比起實現一個功能,我們更加重視孩子是如何利用邏輯思維去解決問題的。
在培養邏輯思維的同時,我們還利用編程巧妙地教授孩子不同的知識點:今天是學坐標,明天是學角度,後天是學詩詞,還有電壓,判斷等等。
所以如果你非要認為少兒編程是工具,那它確實也能被定義為工具。只不過我們是通過這個工具教會孩子思考和知識,而不僅僅是技能。
為什麼說孩子需要培養邏輯思維
其實孩子的學習路徑實際上是由大腦發育的過程來決定的。
大家不妨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在讀小學的階段,是不是很喜歡看一些「偵探」漫畫,喜歡猜謎語,喜歡「腦筋急轉彎」這類帶著解密的書籍。這是因為,小朋友在7、8歲的時候是他們成長過程里的好奇期,這個時期他們求知慾旺盛。
某著名的萬年死神小學生
到了再大些的時候,8到11歲階段,他們的思維就開始發展了, 屬於「具體運算」階段,也就是抽象思維的開始,開始有了自己的邏輯,並能根據學習不斷修正自己的邏輯,並影響到自己的行為。
所以讓孩子在這個時期接觸編程,會讓孩子在滿足求知慾的同時還能形成系統的邏輯思維,哪怕孩子以後不從事編程相關的工作,邏輯思維也將大大提升孩子的學習工作能力。
少兒編程已經是大部分國家認可的教育
2014年
- 英國
英國政府將電腦編程編寫納入中小學必修課。
- 新加坡
新加坡推出針對小學、初中的編程拓展課code for fun
新加坡「code for fun」
2016年
- 美國
美國政府宣布將投資40億美元推廣計算機科學,並鼓勵各州推出5年計劃提高美國基礎教育中的計算機科學教育發展。
- 芬蘭
芬蘭全國實施新的《國家核心課程大綱》,首次將編程納入小學教學大綱。
-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正式將coding引入全國必修課程。
2017年
- 日本
日本將中小學必修編程科目加入到新的成長戰略草案中
- 新加坡
新加坡將編程納入小學考試範圍。
- 韓國
編程納入韓國小學正式必修課程。
學習編程,帶來多方面的好處
- 學習編程其實是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習編程最重要的是學習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教導孩子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不管面對多麼複雜的問題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好解決的小問題,把一個個小問題單獨審視思考。然後,聚焦幾個重要節點,形成解決思路;最後設計步驟,執行每一個步驟解決問題。
- 學習編程其實就是學會融會貫通方法
編程能夠將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付諸實踐,讓他們主動學習各學科知識進行創作,打通各學科界限,融合各學科知識,只為培養不偏科、綜合能力更強的優質人才。
- 學習編程其實就是體驗「玩中學」的樂趣
很多家長都會說:「你要是把玩遊戲的心思放在學習上,早都上清華北大了」。其實編程就是從興趣入手,通過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去發現興趣,了解知識,加深孩子對於理論知識的理解。
- 學習編程其實就是布局未來
未來肯定是人工智慧的天下,而編程是人工智慧世界的通用語言,學好編程才能更好的掌控未來,不是說每個孩子都要成為程式設計師,但是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了解編程,看懂趨勢,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
在面對人工智慧時代的來臨,
面對很多工作將要被取代的局面,
也許我們需要做些新的嘗試,
讓孩子多些機會發掘內在的潛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U4-xXQBLq-Ct6CZC6r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