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知識」州疾控專家提示:預防疾病規範使用口罩至關重要

2020-02-08     紅河發布



2月7日,就如何規範安全使用口罩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維佳接受了媒體採訪。



他表示,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可以降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口罩不僅可以防止病人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還可以阻擋含病毒的飛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科學規範使用口罩對預防疾病至關重要。

「民眾一定要有自我保護意識,在保護自己的過程中也保護了他人。」王維佳表示,外出戴口罩是自我防護的重要手段,是切斷疫情傳播途徑的有效方式。為了自身和公眾安全,請大家增強自我防護意識,堅決杜絕僥倖心理,出門務必戴好口罩。

王維佳

公眾在非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使用一次性醫用口罩。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時,要將口罩折面完全展開,將嘴、鼻、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還要注意一次性口罩有里外、上下之分,淺色面有吸濕功能,應該貼著嘴鼻,深色面朝外,有金屬條一端是口罩上方,不可戴反、兩面輪流戴。王維佳提醒,戴口罩前應洗手,佩戴口罩之後,儘量不要觸摸口罩。如果必須觸摸,則在觸摸前和觸摸後都要記得洗手。同時避免手接觸到口罩內側面,減少口罩被污染可能。


同時,王維佳也表示,公眾佩戴口罩要基於個人暴露風險來考慮,不必任何時候都戴口罩。居家室內活動、散居居民;戶外活動者,包括空曠場所/場地的兒童、學生;通風良好工作場所工作者等低風險暴露人員,在居家、通風良好和人員密度低的場所也可不佩戴口罩,但進入人員密集或密閉場所就需要佩戴口罩。例如自己開車或者自己到公園散步,空曠且通風良好的場所,可以不戴口罩。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建議戴上口罩;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的人,不管是居家自我隔離,還是到醫院就診,都要戴上口罩。


使用後的口罩如何處理?


王維佳向大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健康人群佩戴過的口罩,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風險,一般在口罩變形、弄濕或弄髒導致防護性能降低時更換。健康人群使用後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的要求處理即可。口罩使用後,不要再放入包里或口袋裡,丟棄口罩前,將口罩摺疊呈條狀並用掛耳繩捆綁成型,有條件時可用酒精消毒,將摺疊好的廢棄口罩用密封袋裝好再丟棄,或放入專門的廢棄口罩定點收集桶。


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隨意丟棄,應視作醫療廢棄物,嚴格按照醫療廢棄物有關流程處理,不得進入流通市場。


王維佳還特別提醒,網傳的「用開水燙」「焚燒」「用剪刀剪碎」等處理方式不推薦大家使用,操作時可能增加感染病原體的風險。


記者:黃傳龍

責編:張哲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7ILJHAB3uTiws8KAl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