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決戰法之綠春脫貧攻堅實踐】精誠協作戰貧困

2020-04-20     紅河發布

2019年11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視察社區治理與服務工作情況,在老年助餐區,當長寧區委書記王為人向總書記介紹當晚的麵食是來自長寧區東西部扶貧協作地區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的紅米線時,總書記頻頻點頭,連說:「好!好!好!」


綠春縣立足實際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精神,積極與對口幫扶的上海市長寧區溝通對接,充分發揮綠春生態環保優勢,讓更多綠色有機產品走進上海大市場,紅米線就是綠春攜手上海長寧共同合作的重大成果之一。


培植產業發掘潛力


近年來,雙方全方位、多層次密切互動對接,按照「綠春所需」與「長寧所能」的原則積極找准扶貧協作結合點,同心同向真幫實扶,推動整縣脫貧取得決定性成效,產業培植帶動產業扶貧是其中重要的扶貧協作內容。

  

綠春縣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推動全縣綠色生態優勢資源轉化。經過多方走訪對接,雙方決定整合資源、發揮優勢,通過「合作社+加工廠+農戶」的發展方式,把先進經驗帶到邊疆地區,逐步培育特色產業,提升產品品質。位於長寧區的上海九華集團九美副食品公司到綠春考察調研後,在綠春縣設立分公司,與綠春各產業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搭建完善銷售網絡,把綠春的茶葉、香菌、木耳、干竹筍、草果、八角、胡椒、紅米線等特色產品推向上海大市場,一年約銷售200多萬元的各色農產品。


九華集團設立扶貧專櫃讓綠春特色農產品走近長寧居民身邊 (來源:上海合作交流)


在長寧區幫扶下,三猛鄉建起了肉牛養殖基地,探索「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村民發展養殖業,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帶領群眾共同增收致富。據悉,2019年以來,長寧區共投入東西部扶貧協作財政援助資金5000餘萬元,實施並開工項目20餘個,帶動貧困人口32201人,帶動2019年脫貧人口6952人。


上海長寧區以「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三猛鄉村民發展養殖業 張洪科 攝


生態良好、空氣上乘的綠春盛產梯田紅米,是千百年來勤勞善良哈尼先輩賴以生存的糧食作物,也成為城市居民所喜愛的特色糧食。2019年以來,綠春縣加大了與長寧區的特色產品產銷對接力度,全面開展貧困地區特色產品進社區、進企業、進樓宇、進學校系列活動。長寧區臨空園區內的博世中國、聯合利華等百家企業採購60多萬元的綠春紅米,為員工準備了一份特殊「年貨」,讓當地農戶看到了紅米產業的巨大潛力。近年來,綠春縣積極扶持梯田紅米稻種植的同時,研製開發出口感獨特的紅米線,並藉助對口幫扶地區的平台優勢重點打造推介綠春紅米線,從銷售端、品控端入手,確保把高品質的紅米線送到上海人民的餐桌。2019年4月,上海東方衛視《我們在行動》經長寧區牽線來到綠春縣,公益大使陳蓉攜手蔡國慶、吳謹言、汪香澄等人來到綠春縣埃倮村,為綠春紅米線打call。綠春縣順利收到了來自易果生鮮等企業共計966萬元的紅米線訂單,1000戶貧困農戶因此受益。綠春紅米線因為食材地道、做工精細、品質上乘、食用體驗很好,受到上海市民的歡迎。


2019年4月,長寧區青年聯合會積極邀請區內重點企業易果集團參與《我們在行動》節目,現場認購了總額高達200萬元的綠春紅米線產品 (來源:青春長寧)


電商搭台增添動力


上海長寧區商業繁榮,實業興旺,各類電商平台發展勢頭良好。為藉助長寧區優勢,綠春縣積極對接,探索電商扶貧新路徑,為邊疆縣的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拓展新的空間。


綠春縣與拼多多簽署《電商扶貧合作框架協議》


經過實地調研考察,綠春縣與長寧區積極溝通協作,充分發揮長寧區「網際網路+生活性服務業」的產業優勢,進行「網際網路+消費扶貧」的探索。2019年,長寧區內發展較快的電商企業拼多多深入綠春考察,立足當地實際開展了「多多農園」項目建設。在綠鑫生態茶業有限公司,拼多多公司投資32萬元,從建設精深加工車間、產品包裝設計、農戶科學種植宣傳培訓、增添檢測設備等方面進行扶持,開展面對面培訓指導,為企業線上銷售出點子、謀思路。建成1個扶貧車間,直接吸納就業7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41人。通過「多多車間+電商」推動了綠春瑪玉茶入圍上海對口幫扶地區「百縣百品」名單,促進綠春瑪玉茶在上海打響品牌、擴大銷量,實現年產值2000餘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260餘戶,戶均收入2.1萬元。

  

綠鑫公司辦公室主任胡星斗介紹,拼多多扶貧車間建成後,不僅省時、省力、省心,還將有助於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提高茶葉品質、提升制茶工藝。目前,在拼多多的幫助和支持下,瑪玉茶葉旗艦店已在拼多多正式上線,後續結合拼多多政策、流量雙傾斜的幫扶,將瑪玉茶在線上推廣開來,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瑪玉茶、了解瑪玉茶、喜歡瑪玉茶,讓綠春茶葉為更多人所知曉。


援建的扶貧車間


拼多多還經過實地考察,把產業和鄉土人才培養結合起來,投資建設了「多多農園扶貧興農工廠」和「多多農園培訓基地」,通過「農戶+合作社+電商平台」,做到「把利益留給農民、把人才留在農村」,把一批善於種植養殖、有一定現代思維的貧困群眾結合起來,培養成為農村致富帶頭人。


鍛造人才蓄積後勁


針對醫療技術方面存在的短板,上海長寧區及時溝通對接,充分發揮上海醫療資源優勢,選派上海同仁醫院和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7名骨幹醫生到綠春縣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工作。來自上海市同仁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張會軍將同仁醫院卒中中心的各項管理制度引進綠春縣人民醫院內一科,並結合綠春縣實際情況進行修訂和完善,促進了綠春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的創建和工作水平的提升。來自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丁一峰、蔣思遠醫生和裴新紅醫師及時完善醫護晨間查房制度,對規範常見疾病診療、特殊危重患者的識別觀察起到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丁一峰、蔣思遠醫生和裴新紅醫師還主導診治了多例疑難危重病例。在診治危重病人的同時,上海醫護人員還把精力花在當地專業團隊的培養和建設上,多次在縣人民醫院或下鄉開展技能培訓,打造了永不撤離的上海醫療團隊,促進綠春醫療事業的發展。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醫護人員在綠春縣人民醫院開展醫療幫扶工作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綠春始終堅持把本土人才培養和高質量就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實,全力拓展渠道,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培養一人、帶動一片」的目的。2019年以來,通過成立上海市對口支援地區就業服務工作站綠春縣分站,建立健全了就業扶貧工作機制,分別與上海市長寧區人社局、上海春秋航空公司等單位簽訂了就業扶貧框架協議,切實加強了與長寧區的溝通交流。當年,共舉辦滬滇勞務協作培訓班5期197人次,實現到上海市就業83人,協調組織貧困人口省內就地就近就業1611人,到其他地區就業149人。2019年,綠春縣貧困學生到上海市就讀職業學校12人。


滬滇勞務協作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


2018年,上海春秋航空公司到綠春招聘少數民族空乘人員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人),通過一年的培訓學習,目前,全部人員已是春秋航空公司乘務員,月工資13000元,實現了轉移就業1人、高質量脫貧1戶。春秋航空表示將繼續在綠春招收空乘人員,並聯合上海開放大學航空運輸學院推進「紅河築夢計劃」,讓更多紅河兒女實現航空夢。「爸爸媽媽一輩子務農,靠著種茶、養豬供我和弟弟上了大學。我的第一個月收入寄給了父母,這是以前全家幾乎一年的收入,爸爸媽媽可高興了。」從小在綠春長大的李文英高興地說,飛上藍天后,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了信心,希望更多兄弟姐妹勇敢走出大山,追尋自己的夢想。


上海春秋航空公司在綠春招收少數民族空乘人員

來自三猛鄉的李慧鑫在上海長寧區幫扶下到春秋航空上班,帶動全家擺脫貧困


記者:張洪科 曹松林 李聰華

圖片除署名外由綠春縣委宣傳部提供

責編:馬映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rZ2wlXEBnkjnB-0zn3c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