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掌握考試技巧,避免低級錯誤,成績可提50分

2020-04-09     花姐姐家庭教育

文|花姐姐

受疫情的影響,今天高考推遲一個月,現在距高考還有將近100天的時間,在這100天裡,我想不管是家長還是考生最關心的問題應該只有一個,就是如何取得優異的成績。

那在這100天裡,我們如何做才能最大化的利用時間呢?

我認為可以考試為導向來複習,把高中三年的知識做一遍梳理,這個相信科目老師一定會幫助大家完成。

有了基礎知識,那如何把知識發揮到極致,取得優異的成績呢?

這就需要考試技巧。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三個非常實用的考試技巧,希望能夠給到高三學子一些幫助。



  1. 換位思考;

什麼是換位思考呢?

就是站在出題人的角度上思考出題人出這道題的意圖是什麼,他想考查哪些知識點,他希望你怎樣答題,他考察的是你知識點是否掌握紮實,還是考察你是否能夠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等等?

這個非常重要。

有的孩子知識點掌握得非常好,可是考試總是不能正常發揮,原因可能就不能理解老師的出題意圖。

我還記得高三那年,為了提升文科綜合成績,我把政治和歷史兩門課的課本全部倒背如流,但是,奇怪的是,政治幾乎每次都能拿滿分,而歷史幾乎不及格。

當時,我非常困惑,不知道為什麼同樣的方法學習,掌握的程度也是一樣,但是考試的結果差距卻這麼大。

冥思苦想了很多都想不通,直到10年後,在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才頓悟到,政治考得好,是因為我能把老師的出題意圖讀懂,而歷史沒考好,多半是因為我沒有站在考官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為什麼要站在出題人的意圖思考問題呢?

就像一個醫生,專業知識掌握得再好,如果他不能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上,設身處地為病人考慮,找到病人生病的原因,那麼,治療就很難有效果,是不是?

其實考試也是一樣。

考官就像病人,他有問題,學生就是醫生,如果學生不知道考官的問題所在,那麼就會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就無法理解老師為什麼會出這個問題。

例如,譬如,你可能會想,雖然我的字寫得亂了點,但總能看得清楚,閱卷老師會理解我的,可是,如果站在閱卷老師的角度上思考問題,立即就會明白,你是喜歡卷面整潔的試卷還是亂七八糟的試卷呢?

這樣一想,你是不是就能明白整潔卷面的價值。

還有,像文科類的論述題,你可能會覺得我寫了那麼多,一分也沒有,我同桌才寫了幾個字,結果拿了一半的分,就憤憤不平。

但是,如果站在考官的角度上,你是更願意看到邏輯結構清晰,語言簡練的把論述題條清晰的寫出來呢答案,還是一堆文字湊上去的答案呢?

如果能這樣想,那這個時候會不會更注重自己的邏輯表達能力呢?

一個醫生的水平高不高,一方面看他掌握了多少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看這位醫生能不能解決病人的問題,同樣,而一個學生成績好壞,也不是看他掌握多少知識,而是看他能不能把學到的知識用在回答考官的問題上。

你一定會問了,如何才能站在老師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呢?

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從現在起,把歷年來真題看一遍,在每張試卷旁邊寫上這道題的知識點,然後再分析老師出這道題的原因,是考察知識點掌握多少,還是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這樣一方面能夠幫助你理清老師的出題,另外,也能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知識的薄弱環節,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2.瀏覽全卷,先難後易;

記得每次語文考試前,老師都會說,卷子發下來之後先翻到最後一頁,把作文題目認真讀一遍,再從第一題開始做。

等前面試題快做完的時候,寫作文的思路也就出來了,對不對?

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我們在做題的時候,大腦會利用潛意識組織作文素材,等題目做完,作文也構思得也差不多,等到寫作文的時候,就不用再花時間構思,從而節約時間來打磨字詞句。

其實不管是語文,還是其它科目都應該遵循這樣的步驟:

第一步:瀏覽全卷;

第二步:評估題目的難易,如果題目比較難,先把題目讀一遍;

第三步:從簡單的題目開始按順序做題。

這樣就可以利用潛意識幫助我們更好整理難題的思路。

當然,這樣有一個不好的地方是,如果你的心理素質不太好,會覺得怎麼這麼多難題呀,可能就會產生緊張的情況,這樣也不利於考試,那怎麼辦呢?

這時,我們就需要第三個考試策略:



3.積極心裡暗示;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自我實現的預言「。

什麼是」自我實現的預言「呢?

就是只要你相信你的能做好,那麼你一定能夠做好。

如果你覺得你自己做不好,那可能真的做不好。

既然主動權在你,何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對這道題呢。

樂觀一些,也許你能從前面簡單題里找到一些提示呢,對不對?

所以,不管難題有多少,都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能夠解決試卷里的每一個問題。

好啦,最後希望這三個考試技巧能夠祝你取得優異的成績,金榜題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v3sEYXEBnkjnB-0zhN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