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學生問我:別人太自私怎麼辦?
我問她,別人怎麼自私了?
她回答說:舍友常常向她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例如在她正讀書時,強邀她去打羽毛球,總讓她幫忙打開水等等。她希望舍友能「自覺」些,但是這個希望看來是很難實現的。
我問她:「這時你怎麼做呢?」
她回答:「我只好按她的想法做,但是心裡卻很不痛快。」
不好意思拒絕別人,這是社交中常見的一種現象。這種特點明顯的人被稱為「老好人」。雖然老好人為別人做了許多事,但是別人卻並不如何感激他。因為別人對此視作理所當然,在心裡還隱隱地對老好人有幾分輕視。
不善於拒絕別人的要求,心不甘情不願而勉強去做事,往往會引發消極抵抗:你讓我沖咖啡,我要麼在咖啡里話太多的糖,要麼不小心把它打翻。
不會拒絕別人,就不會有好的社交。
為什麼有些人不會拒絕別人呢?
有一個原因是擔心:如果我拒絕了別人,別人會生氣,會不再喜歡我,會和我發生衝突。
這個擔心並非全無道理。但是他不知道,不拒絕別人,別人固然高興了,但你自己卻心裡不痛快,你心裡不痛快,對他也會流露不滿,你與他也就建立不起良好的關係。
況且,除了你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之外,他還會輕視你。而人不會對自己輕視的人有真正的喜愛。
拒絕是會引起衝突,但是衝突過後,你與他卻有可能建立真正的友誼。他會尊重你,從而愛你。假如他是那種不允許你堅持自身利益的人,你也不必和他為友。
不會拒絕別人的另一個原因是內疚:我不應該拒絕別人。
這是種錯誤的觀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權利,為什麼要無條件接受別人的要求呢?
有些人很會利用你的內疚感控制你。你不按他的要求做,他就會表現出傷心、沮喪,還會批評你不關心朋友、不公平等等。但你應該堅信:每個人應該對他自己負責,你有權決定是否為他的困難承擔責任。
拒絕別人不可怕,也不是壞事。堅持自己,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和批評的技巧很多,你可以通過練習學會它們。
最簡單,但是卻很有效的一種方法是不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和別人作複雜的爭辯,而只是反覆地重複自己的意見或要求。
例如,當一個推銷員想把一本書推銷給小張,而他不想買的時候——
推銷員:你想不想讓你的孩子學習得更快?
小張:我想,可是我不想買這本書。
推銷員:你妻子會想讓孩子有這樣的書的。
小張:也許,可是我不想買這本書。
推銷員:這本書很好,也並不貴。
小張:我知道,可是我不想買這本書。
推銷員:為什麼你不想買?它會讓你的孩子成績提高。
小張:不為什麼,可是我不想買這本書。
……
不去爭辯,不去說這本書有什麼缺點,因為你爭辯,對方就有可能辯倒你,而你不爭辯只是堅持,對方就沒有辦法。
這叫做破唱片法。
當別人批評你時,你可以不加反駁,含糊其辭地附和他人所批評的事實,卻自信而溫和地堅持己見。
批評者:你總是這麼邋遢。
對付者:是呀,我總是這樣。
批評者:瞧你這褲子,就像是從洗衣房裡偷來的,也沒熨過。
對付者:是有點皺。
批評者:還有襯衫,你的審美趣味真差。
對付者:也許,我對此不擅長。
批評者:衣著都不整齊,工作能做好嗎?
對付者:我的工作的確有可以改進之處。
批評者:你每月在老闆那兒領工資,心裡絲毫也不內疚吧。
對付者:對,我一點也不內疚。
批評者:你應該內疚。
對付者:也許對,我應該有點內疚。
最鋒利的劍也砍不破霧障,這種方法就是讓你變成一團霧,從而使無理批評無法奏效。
這叫霧障法。
還有一些其它方法,如負反問法,當別人指責你錯誤時,平靜地反問:「為什麼這是錯的?」
一旦你掌握了這些方法,你就可以對付不合理的要求和批評。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的權利。
這將使你更快樂,更自信。
從而使你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本文作者朱建軍,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暖心理與賢宇法師聯合開展第二期「微光計劃」行動,如果您希望進行心理諮詢,但家庭 經濟方面困難或者無經濟來源等,我們將為您承擔諮詢費用,可頭條私信聯繫我們~
暖心理app,你的困惑這裡都有答案,溫柔成長,你就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