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維生素D在補鈣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那麼具體到維生素D大家又了解多少,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學習。
血清25OHD水平的檢測被公認為是反映維生素D狀態的最合理的指標,目前認為,血清25OHD<20ng/ml就是維生素D缺乏。
體內可檢測到的維生素D的代謝物約有40多種,其中25OHD是循環中存在最多的代謝物,可反映機體維生素D的營養水平。血清25OHD水平的檢測被公認為是反映維生素D狀態的最合理指標。
按照此標準,中國不同緯度城市的調查顯示,人群普遍存在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
那是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篩查血清25OHD水平呢?
雖然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很普遍,並不主張所有人群都需要篩查25OHD水平,但推薦在具有維生素D缺乏風險及需要維持合理維生素D營養狀態的人群中進行血清25OHD水平篩查。
特殊人群:
疾病狀態:
服用某些藥物:
維生素補充劑分三類,普通維生素D、維生素D類似物和維生素D復合製劑,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選擇,具體如下:
1. 普通維生素D
包括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它們作用沒有本質性區別,有研究稱維生素D3的活性高於維生素D2,臨床多推薦使用維生素D3。普通維生素D多數情況下作為一種營養素,用於維生素D缺乏和骨質疏鬆症的預防。
2. 維生素D類似物
維生素D類似物是骨質疏鬆症的治療藥物。目前國內臨床常用的包括骨化三醇和阿法骨化醇,這兩種藥均不需要腎臟1α羥化酶羥化就有活性,故更適用於老年人、腎功能減退以及1α羥化酶缺乏或減少的患者。
3.維生素D復合製劑
碳酸鈣D3:補鈣藥,復方成分中的維生素D促進鈣質的吸收利用。
維生素AD:維生素A和D的復方製劑,主要是預防和治療維生素A、D缺乏症,如佝僂病、夜盲、小兒抽搐等。
魚肝油:深海魚肝臟的提取物,主要成分是維生素A和D,用於預防和治療維生素A、D缺乏症。
哺乳期媽媽是維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應每日補充維生素D 1500-2000 IU。
推薦補充劑量: 維生素D缺乏高危人群的補充劑量推薦見下表:建議妊娠和哺乳期婦女需補充維生素D 1500-2000 IU/d,具有維生素D缺乏高風險者的耐受上線是10000 IU/d;建議肥胖兒童和成人及用抗驚厥藥、糖皮質激素、抗真菌藥和治療愛滋病藥物的兒童需要同年齡段的2-3倍的維生素D攝入量。
預防:增加日光和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的攝入。缺少日照時建議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2或維生素D3均可。
對於骨質疏鬆患者採用維生素D類似物進行補充,而對於日照不足的人群可選用普通維生素D製劑進行補充。
維生素D類似物
(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
建議骨化三醇劑量為0.25-0.5 μg/d
建議阿法骨化醇的劑量0.25-1.0 μg/d
對於明顯缺乏維生素D的骨質疏鬆患者,必要時可給予普通維生素D以糾正維生素D的營養缺乏,同時給予活性維生素D治療骨質疏鬆。長期使用時,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宜同時補充加大劑量的鈣劑,並建議定期監測患者血鈣和尿鈣水平。
普通維生素D
(骨健康的基本補充劑)
建議患者接受充足的陽光照射,促進皮膚合成內源性維生素D。日照不足者可每天補充600-1000 IU的普通維生素D。建議至少將血清25OHD水平調整到20 ng/ml以上,最好在30 ng/ml以上。就骨質疏鬆症的防治,不建議患者常規單次補充超大劑量(> 500000 IU/年)的普通維生素D。
維生素D總體安全性好。使用常規劑量普通維生素D一般不需要監測血鈣和尿鈣,長期使用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時需要多關注其安全性。
普通維生素D安全劑量範圍寬,生理劑量補充普通維生素D導致高鈣血症的風險非常小,不需要常規監測血鈣及尿鈣。
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導致高尿鈣的風險明顯高於普通維生素D,特別是聯合補充鈣劑時,一旦發現用藥期間出現高尿鈣或高血鈣,應立即減量或停藥,同時特別需要注意減少鈣劑和含鈣食物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