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華,上境古村。
位於婺城區湯溪鎮,原名楓林莊,位於通往九峰山的必經之路上,一個幽靜古樸的桃源地。
明成化八年,湯溪縣第一任縣令宋約來到楓林莊,看到這裡景色秀美,猶如仙境,再加上地勢較高,贊曰「上風上水,上乘之境」。因此楓林莊更名為上境村,一直沿用至今。
上境村與水頗有淵源,暗含江南水鄉的韻味。古村坐落在西畈水庫邊,九峰山腳下,依山傍水而居,東有厚大溪,西有姑蔑溪,形成「雙龍戲珠」形態;村內有東西兩條水渠把村莊分成「太極陰陽魚」,陽魚魚眼位置有一口古老水井,至今尚可出水,陰魚魚眼部分隱而不見。
悠久的歷史沉澱下,上境先祖為後人留下了許多滄桑卻雅致的老宅,昔日號稱擁有「三十六廳」的古樸村落。如今還保存完好的,有劉氏宗祠、六吉堂、百順堂和周邊的一些民居,依昔當年風貌。
古村的始祖為劉清,曾任宋監察御史,自淮陽三遷蘭溪楓林,村民稱其為遷湯始祖。劉氏歷史悠久,至今已有880餘年。在歷史長河中,上境劉氏人才濟濟。有宋寧宗、理宗時,任翰林院大學士的劉晉之;及第進士,任江西永寧縣令劉介儒;明初任監察御史,官至刑部左侍郎的劉辰;被嘉靖皇帝賜冠帶以示嘉獎的劉氏第九太公宗欽。為紀念先輩在歷史上的赫赫功績,明朝正德1505年,劉氏族長發起建造了劉氏宗祠,念劉氏家族對朝廷的貢獻,皇帝特敕建了「五開間」。這是湯溪鎮唯一的五開間宗祠,也是湯溪最大的宗祠。祠堂氣勢恢弘,記載著劉氏家族輝煌的歷史篇章。
保持至今的劉氏宗祠,坐北朝南,平面布局為長方形。建筑前後分為三進,一進為大門,二進為大廳,三進為後堂,二、三進建築兩側各置迴廊一間。占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劉氏宗祠保存基本完整,布局奇特,現尚用石柱74根,斗拱、雀替等木構件雕刻精緻,磚雕精美,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宗祠的門樓上的新刻牛腿雕刻以關羽、張飛等蜀中五虎將為題材,樑上刻有「隆中對」典故,這些都與劉備有關,因為上境劉氏乃中山劉氏之後。
整座祠堂氣勢恢弘,雄偉壯觀,歷史上曾名揚金華八縣,時稱金華八縣有「祠堂兩座半」,上境劉氏宗祠就是兩座裡面的其中一座,堪稱「湯溪第一祠」。
在上境村所有老宅之中,六吉堂應是保存最為完好的。門樓中央刻著由「九疊文」篆寫的四個大字「福祿壽喜」,周圍的石雕則是些奇花異草、童子、鳳凰、仙人,其正下方是著名傳說「觀棋爛柯」,從這些雕花我們不難看出這位劉氏先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踩著古老的大青石板拾級而上便是大廳,左右牛腿上精緻的木雕讓人驚艷,兩匹駿馬奔跑的動感和馬上之人駕馭馳騁的姿態真是栩栩如生。
古村的百順堂也頗具特色。又叫下大廳。坐北朝南,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為劉氏富十五公造。硬山屋面,門額上有「百世瞻依」四字磚雕,硬山屋面。門廳的明間( 中 央間)至今保留有一座活動式的古戲台,面對著正廳。百順堂堂柱粗圍1.8米左右,高約9米,氣勢非凡。青石柱礎,也顯得簡潔而大氣。其斗拱十分特別,且色澤質感精美。堪稱「江南一絕」。
散步在上鏡村,隨處可見許多元、明、清古民居、古廳堂。在這裡,上境人推崇「創業維艱祖若父備受辛苦,守成不易子而孫勿驕奢」古訓,千百年儒雅文風沐浴村民,使得這裡格外古樸靜美。
此外,古村落邊上就有九峰山風景區,適合逛古村落、賞景和泡溫泉,尤其值得一游。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shLS3AB3uTiws8KxB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