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在的音響市場來說,還有在生產的純模擬的訊源就是黑膠了。而一般燒友玩的那種塑膠殼的黑膠唱機,也就是找尋一點情調,玩一點溫馨的小確幸,根本就是只聽個聲而已。而要玩到音響層次的黑膠呢,就像您玩超跑那種感覺,玩黑膠就是玩古董的超跑,就是花錢、費力、花時間而且可以玩的東西很多。總之就是一句話,很難搞!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那麼麻煩,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呢,黑膠唱片到底是什麼東西,它的純模擬又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黑膠到底是什麼?還有它有什麼東西可以玩,可以花多少錢以及它到底有多難搞。
首先黑膠唱片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盤,從上圖可以看到黑膠盤比現在的CD盤要大的多的多,就是旁邊那種小的黑膠盤也是比CD盤要大不少,所以它是很占空間的東西。
再者,黑膠唱片單面的播放時間很短,也就二十分鐘左右,所以它是雙面記錄,可以聽完了這面再聽另一面,其實CD光碟也曾經出過雙層的,它不需要反面,只是光頭用不同的波長光頭照射就可以讀取不同層的信號,不需要像模擬唱片一樣,要拿起來翻。所以有時候比長的曲目,像CD兩張就搞定了,而黑膠就要四五片而且是雙面都記錄上信息的。
現在如果你去音像店買黑膠,你會發現它會比較貴,因為它的製作是比較費工的,而且材料也比CD片要貴許多,所以許多玩家就選擇二手黑膠片,如果玩新的真的是比CD要貴好多好多。
那它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種東西呢,在1877年11月21日,愛迪生髮明留聲機,我們現在講的特斯拉好像就是發明交流電的那位科學家,好像很厲害,於是就有人拿愛迪生和特斯拉比較,好像愛迪生就是個壞人一樣。但是愛迪生還是名副其實的發明大王,他發明了很多東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其中的一樣發明就是留聲機。在過去我們是無法把聲音儲存起來的,所以以前莫扎特說他要彈一些小提琴協奏曲,說是現場即興,我們都不知道是怎麼樣個場面,因為我們沒有在現場,但是愛迪生髮明了留聲機之後呢,就可以把現場的聲音記錄下來。這樣莫扎特就可以聽到莫扎特自己的演出了,覺得很棒哦,但是只是來不及了,留聲機1877年才發明出來。
上面是愛迪生1903年發明的臘筒式留聲機,準確的說,這裡所說的「蠟」並不是真的蠟。它實際上是一種金屬皂類,也就是那些脂肪酸鏈與金屬離子一起構成的鹽。唱針可以在這種柔軟的皂類表面划過,不會碰上硬塊或者顆粒物——這會造成噼里啪啦的雜音。同時,這種材料也足夠堅實,能夠在反覆播放後保持它們表面的刻痕。
雖然今天看來蠟筒顯得很原始,但它的發明在那時卻是一種啟發。在1877年,愛迪生髮明了以錫箔滾筒作為介質的留聲機,然而他當時並沒有在該領域趁熱打鐵,而是擱置留聲機轉而研究起了燈泡。
而當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和他的伏特實驗室(Volta Laboratory)創造出蠟筒之後,愛迪生的注意力被拉回了音頻領域。愛迪生與化學家喬納斯·埃爾斯沃斯(Jonas Aylsworth)合作,很快研發出了一種品質優越的「棕蠟」(brown wax)作為蠟筒唱片的材料。
但是這種臘筒能記錄的信息還是太少了,所以後來就改進成下面這個樣子了。
如果你看過類似二戰的電影,你就會發現,或者像大上海那樣的老電影裡面就會出現這樣的東西。
你就會看到有錢人家裡,穿著燕尾服,帶著白手套,然後用手搖著一邊播放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就這樣。因為它沒有經過電聲放大,就是純模擬的,聲音扁扁的,啞啞的,就像電影中播放的那樣,直到後來電聲技術發展,以及唱片記錄和製作技術的發展,才有我們現在聽起來的這種感覺。
這樣說,您應該知道個大概了,那麼唱片機是怎樣發出聲音的呢。
黑膠唱片的發聲原理
刻錄唱片是把聲音信號放大,再把電信號轉換成機械振動放在旋轉的母盤上,做出母盤,再經過方模壓制;一張唱片就出來了。實際上做好的唱片聲槽里只是一些與聲音信號對應的高低不平凹凸。
放音時,再吧這些凹凸通過唱針的振動吧機械能轉變成電信號(拾音器有電磁的晶體的)放大,喇叭就能還原出錄製的聲音了。
黑膠唱片,屬於純物理髮聲,發聲時主要依靠唱針磨擦唱片的片紋:唱片片紋在唱片內成45度,一邊左一邊右,唱針就磨擦這些片紋而發聲。
因此,夜靜時,留心細聽唱針行走,你就會聽到片紋摩擦絲絲沙沙的細聲。發聲的同時,唱針亦同時引起振動,唱針的這些振動,引發唱頭內的線圈產生微小的交流信號,唱頭放大器就負責把這些微小信號放大再交入前後級推動喇叭,而所有唱盤的電源供應,都只是供應唱盤的馬達行走轉盤,唱頭絕不用電,甚至可以理解為唱頭是因片紋振動的發電裝置。
唱片上的片紋,基於物理特性,高音的片紋要求很細很淺,相反低音要求片紋又粗又深,所以當五十年代開始發展立體聲密紋唱片時(LP---Long Playing意思是長時間播唱,即密紋唱片),為了平衡粗紋和細紋的差距及加密片紋,於是便把高音提升並降低低音電平,提升高音和降低音後,片紋的高低音、粗細就相差不大,可錄入長時間片紋,到回放時,用提升低音電平降低高音電平的曲線放大器,便能重現原來片紋的聲音。
這種提升又下降的曲線,早年各大唱片公司並不統一,多達十幾種,常見的亦有數種,後來在五六十年代,陸續統一成常用的一種,就是RIAA(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故唱頭放大器又叫均衡放大器或RIAA放大器,因為這种放大器包含RIAA曲線均衡。
所以,黑膠唱片通俗的發音原理是由唱針接觸到黑膠紋路,產生摩擦,還原了當時刻錄的震動聲波,再通過電音把震動聲放大數千倍,就形成了黑膠音樂。
那麼為了還原唱片上記錄的聲音,就要用到唱頭,那麼唱頭是什麼東西呢。上圖就是ORTOFOR的唱頭,它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品牌,唱頭在黑膠系統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幾乎決定了你這台黑膠唱機究竟好不好聽,通常唱頭是可以更換的,這個小小的東西從幾十塊到幾千塊的都有,有些純手工的唱頭一顆幾十萬,你說你一輛奔馳幾十萬,不好意思,人家就這一點點小小的零件就幾十萬。那你說聲音真的有那麼好嗎,這就是見仁見智了,聲音主觀的很。但就是告訴大家唱頭就這麼貴。
另外唱頭上還有一個重要部件就是唱針,上圖,那個帶尖的就是唱針,如果你有點老花眼的話是看不見它的針尖的。要帶上放大鏡才能看得到。這個針尖的材質有紅寶石、金剛石等,材質都是比較堅硬的。
這是什麼概念呢,比方你幾十萬買套麥景圖加天朗同軸,而黑膠呢,可能就只夠買個唱頭的錢。你下面那個唱盤都還沒買,所以就是為什麼我說玩唱片就是個非常燒錢的東西,就是這樣。因為它可以花錢的地方真是太多了。
我們剛才講的是唱頭,聲音拾取的地方。而唱頭是裝在唱臂上面的,好多高端的唱盤,唱臂,唱頭都是可以分開購買的。
如上圖所示就是常見到的唱機唱臂,它前面是一根長杆,杆子頭就裝我們剛才講的唱頭,唱臂可以影響聲音,它能不能穩定,當唱針跟著唱片運動的時候,它能不能不施加多餘的力道,它是完全靠震動在處理,既不能有多餘的震動,也要反應靈敏,它的尾端通常有壓力調節,是按每格0.1克來計量,就這0.1
克的一點點都會對聲音造成巨大的影響,由於唱頭是雙聲道讀取,在唱臂隨著唱片旋轉而往內移動的時候,左右力量會不同,所以它是一個非常精密的零件,所以一根幾十萬也是常有的事。
而且它不一定非得裝在唱盤上,有些高端的唱機,另外加工一個底座,專門用來放唱臂,這種唱臂可以很長,所以玩黑膠唱機玩法真的很多。所以在還沒買那個唱盤的情況下,就已經花了很多錢。
再來,除了唱頭和唱臂意外,那個唱盤也是一個水很深的東西,這個設計也有很多種,有電機直驅,那麼電機的伺服電路和反饋電路就得非常靈敏才可以,但多少會對機械系統有個干擾和反應延遲,所以高端的反而使用皮帶傳動,皮帶可以吸收多餘的震動,但是要做到轉動平穩精確,那麼轉盤就要有很大的質量依靠自身平衡來精確轉速和減少震動。而它帶來的成本提高是顯而易見的。各種傳動機構都有其各自的優缺點,而不同的傳動方式對聲音又有不同的表現,所以這些玩法又多多。光是這個驅動又可以賣個幾百萬。就像瑞士手錶那種工藝去做這麼大的玩意,賣個幾百萬都沒問題。
還有像上面的唱機機架,什麼磁浮減震哪,隔離減震哪,這些玩法又多多。
這上面講的還都只局限在黑膠唱機本身上來說的,其實黑膠唱盤信號出來之後,因為唱頭輸出的信號是非常微小的,你必須要再放大一次才能給一般的擴大機用,所以還有一個設備就是唱頭放大器。所以唱機可以賣上百萬,唱頭放大器賣上百萬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hMBTnEBfwtFQPkdJo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