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以為客家是少數民族,但其實客家人只是為戰亂所迫,從中原遷徙到嶺南地區的漢人。
圖/網絡
最早定居嶺南的客家人依然有著中原人的風俗習慣,比如逢年過節吃餃子。苦於沒有足夠的麵粉做皮,於是客家人便發明了釀菜。
釀菜簡單說來就是餃子的一種變型,即把一種或多種食材塞進另一種食材,並加熱成菜。只不過什麼都可以做餡,什麼都可以做皮。
圖/網絡
於是散落在各個地方的客家人就各顯神通,結合各地的特色,把釀菜的樣式玩出了花。
雖然客家人都會做釀豆腐,但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車田的釀水豆腐頗為出名。
圖/soogif
車田人用的是綠皮土黃豆,做出的豆腐沒有北方豆腐的柴火味。製作車田豆腐有一個特殊的步驟叫做「炕」,是指將攪拌好的豆漿用小布獨立包好壓製成型,而後在炭火上烤至微微焦黃。
GIF/《文明密碼》
烤好的車田豆腐填入肉餡,入鍋煎成金黃色,再放進瓦煲中,淋上蒜和豉油做成的芡汁燜。由於做好的釀豆腐十分滑嫩,因此吃的時候需要筷子和勺子並用。
圖/網絡
廣東惠州的客家人過生日要吃釀春,也就是釀蛋。
一顆足夠新鮮的鴨蛋,小心地戳破蛋黃,以極高的難度塞入肉餡。等到水開後,劃入釀春,再配上象徵長壽的綠豆粉絲,一道技術含量頗高的生日大餐就完成了。
GIF/《遠方的家》
廣西玉林市的容縣沙田鎮多種植柚子,柚子吃完了,柚皮就可以做釀菜的皮。將柚子的光滑外皮削去,取海綿質地的柚皮,切成小塊並在中間劃開一條口子,在開水中去掉澀味後就可以塞入調好的釀心。
GIF/《舌尖上的新年》
入鍋蒸熟後,釀柚皮外觀像冬瓜瓤,晶瑩透亮,清新的果香滲透到肉里,好吃不膩。
圖/ @馬小壞頻道
西江的支流恭城河的田螺肥美,客家人便取出螺肉,和豬肉、薄荷一起剁碎做釀心。將釀心戳回厚實的田螺殼中,與紫蘇、酸筍、豆豉、桂林三花酒一同下鍋,炒出的田螺釀鮮香迷離。
GIF /《舌尖上的新年》
廣西賀州人喜歡吃完整的魚,意味著能有好彩頭。為了吃的更豐富一些,賀州人會把魚皮和魚肉分離,再將魚肉和豬肉同時剁碎,包回魚皮中。先煎後燒的釀魚外皮酥脆,內陷彈牙。
GIF/CCTV《味道——賀州》
賀州人最早在珠江打漁撈蚝發家,因此逢年過節,當地人會將豬肉、泡發好的生蚝、紅棗、香菇和馬蹄剁碎做為釀心,用豬網油(腸系膜)裹好,上蒸鍋蒸上10分鐘,蚝豉扣就做好了。
GIF/賀州新聞網
自古輾轉遷徙的客家人就是如此,看見什麼釀什麼,一起在評論區聊聊你吃過哪些別樣的釀菜吧 ~
文丨百萬
設計丨Q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