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費3000給孩子買1299的鞋,真正的富養是這樣的麼?

2020-01-14     有啦寶貝育兒

1.每月生活費3000給孩子買1299的鞋,你怎麼看?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個引起網友激烈討論的話題。 一位媽媽因為給兒子買了一雙1299的鞋,和老公發生了爭吵。

事情是這樣的,他們夫妻每月的月收入是8000,每月需要定期還3000的房貸,養車2000元,還需要撫養兩個老人和孩子。

算來算去,一家人每個月的生活費不到3000。而她昨天帶孩子去買鞋的時候,為孩子買了一雙1299的鞋,為此,老公覺得她沒有考慮實際情況。

可是她卻覺得,「窮誰也不能窮孩子,要買就要買最好的!」。

有網友看到後說:「一個月3000的生活費,還買1299的鞋,是要準備全家人這個月都吃土嗎?別打腫臉充胖子」。

但也有網友說:「就一個孩子,為何不給孩子最好的?」
這讓我想起一個完全相反的養娃事例:

前陣子霍啟剛的教育觀在微博上過熱搜,他一個有錢人反而在養孩子的時候讓孩子知道金錢來之不易。

霍啟剛在微博裡面寫道:電子錢包改變了生活,在手機上隨便掃一掃,八達通嘟—嘟就可以買東西了,當孩子習慣電子交易後,真的會懂得每一次掃完或者嘟完背後每一塊錢的意義嗎,買東西的代價嗎?

圖片中,他和郭晶晶的兩個孩子正在拿著工具在幫他擦車,擦車有獎勵,年齡較小的妹妹獎勵是好吃的,哥哥的獎勵是零用錢。

去年4月,霍啟剛還曾和郭晶晶一起帶著孩子去體驗插秧種田,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懂得食物是從哪裡來的,不能挑食和浪費,要學會珍惜!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養育觀,不禁也讓我開始思考,為人父母,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正確的花錢去培養孩子,又該為孩子留下些什麼?

2.當不恰當的富養變成了寵溺,是害了孩子

實際上,不恰當的富養很容易演變為過度的溺愛和物質滿足,只會毀掉一個孩子未來。

湖南衛視《變形記》里有個典型的富養女孩劉思琦。她每個月零花錢高達四五萬,接個頭髮要驅車幾百公里去大連,花費上萬元。

劉思琦父母的出發點很簡單:女孩只有見過世面,以後在外邊,金錢才誘惑不了她。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富養女孩,16歲了,卻沒半點自理能力:衣服要媽媽穿,指甲要姑姑剪,逛街要叔叔陪,連吃飯都是二姨姥喂……

在家驕縱任性,絲毫不把長輩放在眼裡,在外,把進價20元的手機殼2塊錢賣掉,就圖一樂呵。

對此,許多觀眾紛紛留言說:這哪是富養,分明是往廢了養。


其實劉思琦似的富養還不是最嚴重的,她家的家庭條件還算不錯的,更嚴重的是明明家裡條件沒有那麼好,還在物質上過度滿足孩子,哪怕自己的家庭承擔不起,也要牟足勁爭當「印鈔機」:

明明不是富二代,卻把孩子寵成了富二代:

明明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卻讓孩子名牌加身;

明明月薪只有三四千,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上貴族學校。

畸形的「富養教育」誤導了很多中國父母,以為在物質上對孩子無條件滿足,就是富養。

可超越自身經濟條件的富養,只會害了孩子!

2018年夏天,山東濰坊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在街上為孩子找工作的一幕,令人心酸不已。

她每天奔走於街頭,為兒子找工作,她遇見人就搭話,希望能遇見一個好心人,讓孩子步入社會。

她的老伴去世了,和兒子相依為命。

如今全靠自己3000元的退休金過活,而兒子已經在家待了二十年了。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有手有腳,卻如同寄生蟲一樣,每天在家不是吃就是睡,要麼就是玩遊戲。

《特別狠心特別愛》一書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說的: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適當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想父母索要。

當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所有的好東西和所有的愛都給孩子時,卻忘了告訴孩子一件事:生活的艱辛,是難以想像的。

父母的「呵護」,對於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味「毒藥」。孩子們心安理得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

3.真正的富養,是給孩子精神上的富足

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曾經說過一段話:

「所謂的分數、學歷甚至知識都不是教育本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父母精神的富足、靈魂的高貴,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並在他未來的人生之路中成為指引前行方向的燈塔。

當我們拋棄一味的物質滿足,而選擇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和人格去影響孩子的言行,樹立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正確認知時,孩子的精神世界才會變得富足。

讓孩子有健康的興趣愛好

有愛好的孩子,更不容易被物質上的東西所蒙蔽,例如金錢、物慾等。也能在失敗、挫折等來臨時,更好的排解壓力,度過人生中的那些至暗時刻。

我有個朋友無論是遇到什麼挫折和鬱悶的事,都會到籃球場發泄一番。他說,當你沉浸在籃球的快樂里,就能短暫的忘卻一切,等你累的精疲力盡,回去洗個澡,美美的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發現情緒就會好很多。

相反,很多人釋放壓力的方式是去酒吧里買醉,甚至極端的還會吸毒,最後壓力沒有釋放出來,卻徹底毀了自己。

讓孩子知道生活也有不容易的一面

如果只是嘴上說說,孩子或許不能理解「生活不易」的道理,倒不如平時多帶孩子出門看看。

去菜市場、火車站,去那些看起來不那麼精緻的地方。

不是為了向孩子哭訴生活艱辛,只是讓他們知道:你覺得生活容易,不過是因為有人替你在承擔著那份不容易負重前行。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揮霍無度,而是父母從未告訴過他們奢侈的代價。

讓孩子學會珍惜眼前的所有,不攀比、不浪費。


給孩子足夠的愛和廣闊天地

在孩子生命初期,用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幫助他適應世界,這會讓他感受到自己是受世界歡迎的,是被周圍的人愛著的,從而在內心擁有了安全感和價值感。

同時要給予孩子廣闊的天地,拓展孩子的見識和視野,但我們無法迴避的一點是,很大程度上,見識和視野就要靠錢來支撐。每個家庭經濟條件不同,給予孩子的也各不相同,我的建議是,父母是什麼花費水準,孩子也就什麼水準。

最後,我覺得父母對孩子的經濟投入,一般來講,占家庭總收入的30%左右比較合理,既不會太拉低父母原來的生活品質,又不至於讓金錢左右了我們的育兒觀和對孩子的期待。

不知道你們對孩子的經濟投入情況是怎樣的呢?歡迎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R9TpW8B8wMrh2LizFG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