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風
這是恆大與世界500強的第四次握手。
7月22日,2019年世界500強榜單發布。恆大以704.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138名,較去年大幅上升92位,在中國500強榜單中排名16位。
從2016年首次躋身世界500強以來,恆大迅速實現「四連跳」。從2016年的496名升到2017年的338名,2018年再次跳升到230名,2019年繼續躍升到全球138位。
四年提升358位,恆大成為世界500強排名提升最快的企業之一。
站在新時代的今天,世界500強對於中國企業可謂觸手可及。然而,1995年,覆蓋全行業的財富世界500強榜單第一次發布時,中國內地僅有中國銀行、中化集團及中糧集團三家企業上榜。直到2008年,中國內地民營企業方才告別沒有世界500強的歷史。
2019年,正在成為中國企業的歷史性時刻。今年,中國有129家企業躋身世界500強,歷史上首次超過美國(121家)。即使不考慮台灣企業,中國大陸入圍企業(包括香港企業)也達到119家,與美國數量旗鼓相當。
中國企業正在創造世界紀錄,而恆大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01
大而強:恆大「強」在哪裡?
世界500強,有多大含金量?
作為世界級的權威榜單,「世界500強」的重要性毋庸諱言。然而,世界500強向來是就營業收入而言,以規模論高下。一家企業,只要規模龐大,無論基本面如何,無論是否虧損,無論競爭力強弱,都能躋身一線榜單。
所以,在世界500強企業中,大而不強者有之,強而不大者亦有之,大而強且充斥社會責任感的更有之。
大說的是規模和體量,強說的是賺錢能力和企業競爭力,社會責任感說的是納稅意識、慈善意識和社會貢獻。
這幾者,恆大都堪為標杆。
恆大之大,毋庸諱言。論銷售收入,恆大從2014年的1315億增至2018年的5513億,翻了四倍多,復合增長率高達43.1%。論總資產,恆大從2014年的4744.6億增至2018年的18800.3億,復合增長率41.1%。
這個增速不僅位居所有上榜企業最前列,即便在同一行業,也讓許多企業望塵莫及。
大而強。恆大之強,強在哪裡?
論賺錢能力,恆大的核心凈利潤從2014年的120.9億增至2018年的783.2億,復合增長率高達59.5%。論企業競爭力,恆大是三大龍頭房地產企業之一,也是最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新勢力之一,地產、汽車、文旅、健康四輪驅動,企業多元化走在行業最前列。
大而強,只能說明企業的經濟地位。是否有慈善意識和貢獻意識,則能說明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從納稅總額來看,根據《2018中國內房股所得稅排行榜TOP50》,恆大以602.18億的年納稅額蟬聯榜首。按工作日計算,相當於日均納稅2.6億。這一數字,超出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年收入,更超過許多企業一整年的納稅總額。
從慈善和社會責任來看,恆大更是當之無愧。自企業創立以來,恆大累計慈善捐款超136億。僅在貴州畢節,恆大就無償投入110億真金白銀,選派2108人,幫助烏蒙山區扶貧脫困。
這種壯舉,即便與已開發國家龍頭企業相比,也是不遑多讓。恆大真金白銀式的扶貧和慈善,為中國企業家慈善意識的復甦提供良好的範本。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房地產企業財務結算周期存在滯後性,恆大2018年超5500億元的銷售業績大部分將於明年結算。
可以推斷,恆大明年躋身世界百強,將無太大懸念。
02
崛起的秘密:行走於行業周期之上
恆大向世界500強的「四連跳」,並非偶然。
過去20年,中國經濟飛速增長,製造業、房地產、網際網路先後崛起,進而帶動一眾中國企業走向世界舞台。誰能把握未來發展的趨勢,誰能行走於經濟周期與行業周期之上,誰就能獲得先機。
阿里巴巴如此,騰訊如此,華為如此,恆大也是如此。
在恆大的發展史上,有三個重要的時刻一定繞不過去。
第一次是1996年。這是恆大創業之始,當時房地產晦暗不明,海南房地產危機仍未結束,東南亞金融危機初現端倪,行業何去何從,整個社會莫衷一是。
就是在這個時候,看到未來的恆大,毅然布局於房地產。兩年後,1998年,全國住房商品化改革全面啟動,房地產20年的大牛市由此開啟,企業發展從此一飛沖天。
第二次是在2006年和2009年,這兩年里的布局,隱藏著恆大未來崛起的發展密碼。
2006年,恆大率先布局二線城市,企業規模迅速做大,藉助這次布局,恆大不僅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中轉危為安,而且在2009年成功上市,奠定「華南五虎」的行業地位。
2009年,當大多數房企跟隨布局二線城市之時,恆大則率先將目光投向了三四線城市。藉助這次超前布局,恆大成為隨後一輪樓市大周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這兩次布局,展現了恆大先人一步的超前布局和敏銳意識,更體現了一家超級企業對於市場和時代趨勢的精準把握。
第三次則是在2014年和2016年。這兩次成功的抄底和轉向,為恆大在世界500強的「四連跳」提供了華麗的註腳。
2014年,市場再次陷入低迷,恆大卻逆流而上,逆市抄底,快速擴張,2016年取代萬科坐上房企第一寶座,奠定行業霸主之位。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恆大開始回歸一二線,2016年全力布局大灣區。
這兩大布局不久之後就得到宏觀趨勢的驗證:
2018年,全國樓市開始分化,棚改收縮之後三四線樓市從擴張轉向收縮;2019年,都市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接連出台,一二線城市、大都市圈和大城市群以及大灣區成為最大受益者。
「越是市場不好的時候,越能展現恆大的功底」,時間越久,這句話就越有力量。
03
下一步:奔向製造業,擁抱高科技
當邁上世界500強的寶座之後,恆大一直都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
從時代趨勢來看,隨著經濟發展格局和世界而競爭形勢的變化,製造強國的重要性,變得前所未有之突出。經過過去兩年的國際爭議,整個社會都已認識到,沒有核心科技,沒有強大的製造產業,沒有一流的實體經濟,就難有強大的國際話語權。
從行業趨勢來看,為改善住房消費而生的房地產,正在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而中產社會、健康中國、消費升級、能源革命的時代需求越來越迫切。誰能提前站位,誰就能把握新一輪行業周期的脈搏。
從商業布局看,在商言商,一家世界500強企業的轉型,必然聲勢浩大,自然要選擇與自己體量相匹配的大產業。房地產的產業體量高達數十萬億,只有汽車、大健康、大文旅這樣的產業才能與之匹配。
明白這三點,就不難明白,恆大為何在晉級世界500強之後,毅然向汽車、健康和文旅等大產業轉型。更不難明白,恆大為何要強力布局新能源汽車,擁抱高科技,奔向製造業。
正如許家印所說,「恆大做事的風格,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大做強做成功。」
說到就要做到,做到就要做大做強。在新能源汽車的主賽道上,恆大在今年年初橫空出世,迅速崛起,短短半年多時間,已構建起集整車製造、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為一體的世界一流產業鏈,就已成為不容忽視的造車新勢力之一。
「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這是恆大20多年來一直不變的追求。這一點,在新能源造車上體現得更是淋漓盡致:
恆大將世界先進技術援為己用,打造遍布全國乃至全球的最強「朋友圈」,以強大的資金實力、雄厚的技術儲備和不竭的奮鬥激情,為中國汽車工業和製造強國,尋找更多可能。
20多年前,恆大開啟了民營企業與時代共同崛起的奮進歷程。今天,站在新時代的節點上,恆大再出發,奔向製造業,擁抱高科技。
三到五年之後,人們說起恆大,或許已是製造業新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