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戚薇參加某訪談節目聊到女兒時說,當你剛剛開始有她,你的時間就不是二十四小時的概念了,你是兩個小時,每兩個小時喂奶一次,不論白天還是黑夜。除了喂奶,還有換尿布,洗澡等很多需要做的,沒有誰一上來就是一個特別稱職的媽媽,可能都是新手媽媽,但依舊要用心承擔起照顧孩子的每個細節。
戚薇談剛有女兒時的感受
人們常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大部分寶媽不管自己有多累多辛苦,都始終會把寶寶的每件事情記在心上,生怕哪裡沒有顧及到,對於寶寶的哭鬧更是敏感。很多新手寶媽本來就缺少帶娃經驗,往往寶寶一哭,自己就慌張起來,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甚至也跟著掉眼淚了。
前段時間,馮紹峰在某次訪問時談到剛生產完不久的妻子趙麗穎,說「太太有小孩後變化有點大,似乎變得不堅強了,有時因為沒把兒子哄好,自己也會跟著兒子一起哭」。
從這句話里就能聽出來,平時看起來樂觀開朗的趙麗穎,也如廣大新手寶媽一樣,在剛生完孩子後變得更加敏感了,寶寶哭,她也哭,覺得是自己沒照顧好孩子,會自責,會內疚。
那麼問題來了,難道寶寶哭鬧真的只是因為媽媽沒照顧好嗎?
當然不是!寶寶沒學會說話之前,哭是他表達自身需求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寶寶哭鬧是一種表達交流行為,與媽媽是否照顧好他,沒有必然聯繫。
但這個時候,寶媽就需要先正確判斷寶寶哭鬧背後的原因,給出積極回應,安撫寶寶情緒,從而給予寶寶足夠的照顧、保護和安全感。
寶寶在哭鬧
關於哭,百科上的解釋是:哭,是人類生理情緒的一種表達或表露,亦是人類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 一般被定義為由於痛苦或激動而流淚出聲。
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哭,嬰幼兒的哭更傾向於是一種傳遞信息的信號。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是被羊水所包圍的,發育中可以通過吞咽羊水來鍛鍊呼吸能力,為出生做準備。等到胎寶寶離開子宮的那一瞬間,開始吸入空氣,發出第一聲「啼哭」,呼吸系統正式開始運作。
此時本能的哭傳遞出的是寶寶健康的信號,醫院也將嬰兒剛出生時哭聲大小、是否洪亮等表現,作為新生兒評分重要指標之一。如果是出現嗆吸羊水的嬰兒,醫護人員還會使用拍打其腳掌的方法,刺激寶寶大哭,以便順利排出呼吸道中的殘留液體。
寶寶餓了,渴了,大小便,熱,冷,著衣不當等都會引起哭鬧,目的是及時向照料人傳達自身生理需求,這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初級的生存需要。這些哭鬧常常會伴隨有一些特定的行為動作。
一般表現為:
關於生理性哭鬧,每個寶寶的表現都會略有差異,但只要寶媽用心觀察,善於總結,很快就能找出哭鬧根源。
而且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和周圍環境的強化刺激,他們在哭鬧的同時還會加入一些獨有的發音和固定動作,這也有助於寶媽區分寶寶哭鬧需求,及時準確給出回應。
比如,我女兒餓了或鬧瞌睡的時候,她都會哼哼唧唧地哭,時不時夾雜幾聲類似「lai…nei…」的聲音,不同的是餓的時候還有拚命吃手,恨不得把手全塞嘴裡的動作,而瞌睡時是不停揉眼,抓耳朵,揪頭髮,被抱在懷裡時,臉還會在大人衣服上蹭來蹭去的,所以就很容易區分。
寶寶邊哭鬧邊吃手
寶寶生病或打針時的疼痛,被蚊蟲叮咬後的癢痛,或者被磕碰到、被擠壓到引起的傷痛等,都會引起寶寶的哭鬧。大部分有很明顯的前後因果關係,容易被媽媽察覺到,得到及時處理。
但是需要重點對待的是寶寶疾病引起的哭鬧,寶媽要仔細觀察並根據疾病程度,決定是否需要及時去醫院作進一步的檢查治療。
比較常見的疾病有:
家長給熟睡中的寶寶測體溫
親戚家有個4個多月大的男寶寶,上次見面聊天,他媽媽抱怨說,孩子最近脾氣變大了,以前吃好喝好就會自己靜靜地玩兒,現在喂完奶剛放下,他就渾身不得勁兒似的,踢腿亂蹬練翻身,怕他吐奶拉著不讓翻,他就哭不停,遞上他之前很感興趣的玩具,寶寶小手一推,看都不看一眼,還是哼哼唧唧地哭,給他放安撫音樂聽,他卻更加煩躁了。
聽到這裡,我忍不住直接糾正她說,不是孩子脾氣變大了,是他的需求升級了。除了吃喝,他還想解鎖新的動作技能啊!還想你陪他一起玩有互動啊!看孩子可不僅僅是「看」著他,最重要的是高質量的陪伴與交流。
隨著寶寶的不斷成長,他們會逐步發展出情感交流需求來。在家無聊,沒人陪伴或獨自玩耍的時候也會哭鬧, 此類哭聲一般是幾聲緩慢而拖長的哭聲打頭陣,聲音較低,發自喉嚨,主要是吸引家長注意力。
因此家長要多和寶寶進行互動交流, 抱一抱寶寶,和寶寶一起玩遊戲,或帶寶寶到戶外接觸大自然,看看新鮮事物,不僅有助於轉移其哭鬧注意力,滿足情感需求,強化親子關係,更有利於刺激寶寶生長發育。
媽媽與寶寶愉快地互動交流
了解了以上基礎知識後,很多用心的寶媽已經對寶寶哭鬧的原因有了清晰的認識,也能進行簡單的區分了。那麼,該怎樣順利解決寶寶的問題呢?
寶寶哭鬧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可以一邊兒對寶寶進行安撫,一邊兒迅速搜集寶寶給出的信號,整合信息作出分析判斷後,有針對性地去回應。
比如寶寶的生理性哭鬧,當寶寶被滿足後,他們很快就會不再哭了。如果是病理性的哭鬧,在醫生針對性地治療,疼痛感或不適感得到緩解後,自然也就會緩解哭鬧。
既沒生理性需求又沒有生病,那寶媽就要特殊照顧下寶寶的小情緒了,給個溫暖的擁抱、大大的微笑、柔柔的眼神或輕聲的一句「我愛你」等,可能瞬間就治癒了哭鬧中的小傢伙。
一般情況下,小寶寶對吃的本能需求被刺激後,會轉移其他方面的注意力,在他實在哭鬧的厲害,我們又無法判斷原因或暫時無法解決問題時,暫時給他吃上一個安撫奶嘴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寶寶的生長是動態發展的,在不同的時間段,可能會出現經常性哭鬧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只能暫時緩解,等過了這個階段自然就好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時期:
媽媽安慰並鼓勵女兒
其實,哭並不只有壞處。有科學家認為哭鬧對新生兒而言,是很好的運動方式,哭鬧時,新生兒全身得到了運動,這樣對血液循環、消化和排泄都有幫助,還能促進新生兒成長。作為新手寶媽,我們不能談「哭」變色,在積極應對寶寶哭鬧的同時,更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這樣才能與寶寶一起成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