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九城的「瞻德城」入選第一套人民幣紙幣圖景,如今的霍城縣清水鎮

2020-08-10     詩畫伊犁SHYL

原標題:伊犁九城的「瞻德城」入選第一套人民幣紙幣圖景,如今的霍城縣清水鎮

塞外江南 詩畫伊犁

清朝平定伊犁,統一新疆以後,在伊犁相繼建立了九座城池,並由乾隆皇帝御賜城名,分別是:惠遠城、拱宸城、綏定城、惠寧城、寧遠城、塔勒奇城、廣仁城、瞻德城、熙春城,歷史上稱之為「伊犁九城」瞻德城(今新疆維爾吾自治區霍城縣清水河鎮),清乾隆三十四年改察罕烏蘇為瞻德城,為「伊犁九城」之一。

清水河鎮是一個三岔路口,西去霍爾果斯口岸,東南去伊寧市,東北去烏魯木齊。俗稱清水河子,是新疆伊犁的一個邊塞小鎮,當地的人們,總是喜歡叫她清水。隸屬於新疆伊犁州霍城縣,距霍爾果斯口岸28公里,是伊犁將軍府下轄著名九城之一的瞻德城所在地。歷史上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北道要塞,是新疆對外開放的窗口。北面,是高聳入雲的西天山。一條312國道從果子溝迤邐而來,到了這兒分作兩股——一條向西,通往312國道的終點霍爾果斯口岸,那兒依然是連綿起伏的高山河水潺潺的霍爾果斯河;另一條向南,通往伊犁的首府伊寧市,那兒是著名的伊犁河谷地。於是,清水河子是三岔路口造就的一個城鎮,是一個以交通樞紐而著稱的戰略要地。

瞻德城者,地曰察罕烏蘇。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公桂疏定伊犁建置事宜云,伊犁田地肥沃,無過察罕烏蘇,可建一小城以遏哈薩克布魯特由伊犁河北來往之路是也。築城議久,寢至四十五年(1780)伊公勒圖始建,城高一丈三尺,周三里六分,門三,東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鎮右營駐之」。伊犁綠營攜眷官兵「右營駐瞻德城,都司一、守備一、千總二、把總四、經制外委六、額外外委六、馬步兵各三百人。——《西域水道記》

昔日名列「伊犁九城」之一的瞻德城,早已不見了的蹤影,收藏愛好者或許能在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第一套人民幣中伍佰元面值的紙幣上一睹它的風采。踏著瞻德城的故地(據說在清水河鎮政府),想像著瞻德古城的莊嚴,古人是否曾在此排兵布陣、擺攤叫賣,我們不得而知。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昔日的繁華早已灰飛煙滅。

中國人民銀行1951年10月1日開始發行的第一版人民幣中面值為500元的圖案就是「瞻德城」。該套面值500元的人民幣正面圖案為古城瞻德城,顏色為紫黑、淺藍;背面圖案為花幅、維文、行名,顏色為紫色。紙幣規格為長134×70mm。鈔紙無水印,票面底紋由「中國人民銀行」字樣和幾何圖形組成,三字冠7位數號碼。

讓人大為不解的是,為什麼第一套人民幣沒有選擇象徵歷史上新疆政治軍事中心的惠遠城和其他幾個城池,而選擇地位遠遠小於惠遠城和其它城的瞻德城作為紙幣圖景,這裡其實是很有緣由的。

儘管惠遠城在新疆歷史上地位非常重要,但在新疆解放前夕,由於歷史的原因,惠遠城已經面目全非、殘破不堪,其浮沉中有暗含著大清國的榮辱、軍閥的混戰等歷史。新興的新中國怎麼可能選擇一個幾乎不復存在、代表著衰敗的舊社會的惠遠城作為民眾須臾不可離開的鈔票圖景呢?總之,惠遠城「木秀於林」,在歷史與現實當中太過顯眼、太過敏感,

如果非要在新中國的紙幣上呈現一座新疆的名勝古蹟的話,就要在其他八城中儘量做出選擇。然而,從當時的情況看塔勒奇、寧遠、綏定、惠寧、廣仁、瞻德、拱宸、熙春八城,有的早已經殘敗毀壞,甚至蕩然無存;有的因世事變遷,地理變化,已在現實生活當中變得偏僻閉塞、無足輕重;有的規模過小,地位過低,在歷史上都處於「九城」的次要地位,沒有代表性……比較下來,瞻德城勝出。

學者認為瞻德城能夠入選第一套人民幣圖景,原因有可能在於,新疆解放前夕,瞻德城代表性的建築,大致保存完好,可有一觀;瞻德城在「伊犁九城」的歷史上,既無盛名,也非末端,處依附地位,沒有過分明顯的象徵含義;最具優勢的是歷經朝代更替、世事變遷,瞻德城所處的地理位置愈加優越。瞻德城為歷史古蹟,又處交通要道,為新疆人民所熟知,為進出伊犁的廣大民眾所熟知,融通商貿的鈔票用瞻德城作為主圖,自然就再合適不過的了。

不過隨著第一套人民幣從1955年開始停止流通後,瞻德城便被人們慢慢遺忘了,它的身影也漸漸消失於歲月之中,只留下不多的遺蹟供有心人探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LnX13MBURTf-Dn5xC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