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九府、五直隸州:如今有的成了省會,有的則衰落成了縣

2019-11-12     旅遊看河南

對河南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河南下轄17個省轄市和1個省直管市。但在明清時期,河南是沒有市的,而是有九府五直隸州。

這些府和直隸州,其行政區劃就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清朝滅亡後,這類區劃也被廢除。而曾經的九府五直隸州,經過逐漸演變,有的如今仍是省轄市,而有的則因為資源的缺失,衰落則成了縣,反而被當初下轄的小弟管著。

今天,小南就來跟大家聊聊,河南明清時期的九府五直隸州與現在縣市與對應的關係,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曾經屬於哪?

1、

開始這個話題,我們先來說一說過去的幾千年里,中國古代的行政區劃變遷。

據資料記載,秦漢時期是很純粹的郡縣二級制,基層政區為縣,縣以上設郡。

東漢末年(公元184年爆發黃巾起義後),州由中央監察區變為地方行政區,形成州、郡、縣三級制。

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避免地方割據,罷天下諸郡﹐以州統縣,實行州縣二級制。

唐朝後期(安史之亂後),把監察軍和軍區結合起來,形成道和方鎮相結合的制度,州縣二級制逐漸轉向道、州、縣三級制。

元朝的行政區劃制度屬多級制。最高一級為行省(簡稱省),省下有路、州(府)、縣。層級太多,導致政令下達和下情上達都不容易。

明初沿襲元朝行省制,後改為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和直隸州(與府平級),府和直隸州以下便是縣。清襲明制,有進一步改革,基本形成了省、府、縣三級,整齊了制度。

2、

說完了古代的行政變遷,我們再來看看明清時期的河南九府五直隸州與現在縣市與對應的關係:

開封府

置於明洪武元年,至清末時領禹州及祥符、新鄭、陳留、杞、洧川、鄢陵、通許、尉氏、中牟、蘭封、密等1州11縣。民國時廢府,為河南省會。如今,開封為省轄市,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

河南府

置於明洪武元年,至清末時領洛陽、偃師、宜陽、永寧、新安、鞏、孟津、澠池、登封、嵩等10縣。民國時廢府留縣,等同於如今的洛陽市,目前下轄1個縣級市、8個縣、6個區。

歸德府

元為直隸府,明洪武元年降為歸德州,後又於嘉靖二十四年復升為歸德府,至清末時領睢州及商丘、寧陵、鹿邑、夏邑、虞城、永城、柘城、考城等1州8縣。民國時廢府,等同於如今的商丘市,目前下轄1個縣級市、6個縣、2個區。

汝寧府

元為直隸府,明洪武元年改屬河南分省,至清末時領信陽州及汝陽、正陽、確山、上蔡、新蔡、西平、遂平、羅山等1州8縣。民國時廢府。

南陽府

元為直隸府,明洪武元年改屬河南分省,至清末時領裕州、鄧州及南陽、鎮平、唐、泌陽、新野、桐柏、南召、內鄉、舞陽、葉等2州10縣。民國時廢府,等同於如今的南陽市,目前下轄1個縣級市、10個縣、2個區。

懷慶府

置於明洪武元年,至清末時領河內、濟源、原武、修武、武陟、孟、溫、陽武等8縣。民國時廢府留縣,改稱沁陽縣,也就是如今的沁陽市,隸屬於焦作。

衛輝府

置於明洪武元年,至清末時領汲、新鄉、淇、輝、延津、獲嘉、浚、滑、封丘等9縣。民國時廢府留縣,改稱衛輝縣,也就是如今的衛輝市,隸屬於新鄉。

彰德府

置於明洪武元年,至清末時領安陽、臨漳、林、武安、湯陰、涉、內黃等7縣。民國時廢府留縣,名彰德縣,後改為安陽縣,等同於如今的安陽市,目前下轄1個縣級市、4個縣、4個區。

陳州府

清雍正二年為直隸州,雍正十二年升為陳州府,至清末時領淮陽、商水、沈丘、太康、西華、項城、扶溝等7縣。民國時廢府,等同於如今的周口市,目前下轄1個縣級市、7個縣、2個區。

汝州直隸州

元屬南陽府,明成化六年升為直隸州,至清末時領魯山、寶豐、郟、伊陽等4縣。民國時廢州存縣,改為臨汝縣,1988年再改為汝州市,屬省直管縣級市,由平頂山代管。

光州直隸州

明屬汝寧府,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至清末時領光山、固始、息、商城等4縣。民國時廢州存縣,改成潢川縣,隸屬於信陽。

許州直隸州

許州於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後又短暫升為許州府,至清末時領臨潁、襄城、郾城、長葛等4縣。民國時廢州存縣,改稱許昌縣,等同於如今的許昌市,目前下轄2個縣級市、2個縣、2個區。

陝州直隸州

陝州置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於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至清末時領盧氏、閿鄉、靈寶等3縣。民國時廢州為縣,改稱陝縣,2016年再改為陝州區,隸屬於三門峽。

鄭州直隸州

鄭州置於隋開皇三年,於清雍正二年升為直隸州,至清末時領領滎陽、滎澤、汜水、河陰4縣。民國時廢州存縣,改稱鄭縣。1948年,在鄭縣城區設立鄭州市,直屬河南省。1953年,鄭縣撤銷,劃入鄭州。

次年,鄭州市成為河南省省會,是明清時期河南九府五直隸州中,發展最好的一個。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遊相關資訊,請點擊下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JGSX24BMH2_cNUgdi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