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預告丨一個月前開滿昆明大街小巷的藍花楹,竟是「易危」植物???

2020-06-09     雲南新聞廣播

原標題:節目預告丨一個月前開滿昆明大街小巷的藍花楹,竟是「易危」植物???

藍花楹原產於南美洲巴西,絢爛的花朵,迷人的景觀效果一經推出便引得國人關注,一排排一道道,在道路旁,公園裡,猶如美麗的仙子,尊貴又神秘,成為城市裡靚麗的風景線。如今藍花楹在我國南方城市,如廣東、海南、廣西、福建、雲南南部均有引種栽培。

雲南昆明是著名的藍花楹觀賞城市,同時,她也是藍花楹漂洋過海來到中國紮根落地的「第一站」。

寧靜、幽邃、清新……每年春夏之交的昆明,藍花楹是昆明街頭最美麗的花卉之一,錐狀紫色花序配上羽狀複葉,花雨飄落顯得浪漫十足,跟其花語「在絕望中等待愛情」一樣富有詩意。昆明最具特色的藍花楹景觀道,便是從學府路口順教場中路走,一直到二環北路入口一段約2公里的路段上。數百株藍花楹在這條道路上作為行道樹,長勢良好,樹的胸徑基本達20厘米,已形成一條全國聞名的藍花楹景觀林蔭大道。

據了解,這也是昆明最早種植藍花楹的道路。1984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首次從阿爾及利亞引種了該樹種,與藍花楹同時引進的還有鳳凰木。這兩種景觀樹都高大優美,花開的時候也特別漂亮。藍花楹在昆明長勢很好,一般在4至6月份都會開花。在原產地,藍花楹能開兩個多月的花,但是在昆明,一般花期只有一個月左右,比原產地短一些,但並不妨礙市民對藍花楹的喜愛。

可以說,藍花楹正是適地適樹的典範,其優秀的表現體現了昆明「世界春城花都」的包容性。藍花楹除了我們知道的觀賞價值之外,還有哪些利用價值?有人注意到,藍花楹曾被列入1998年版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被標註為了易危級別。這個保護級別怎麼理解?從現在的客觀情況來看,它還算「易危」嗎?

有朋友提問:現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外來入侵物種已經嚴重影響到全球的生態環境,也是導致區域和全球動植物多樣性喪失的重要因素之一。藍花楹也是從其他地方引進的外來物種,通過這麼多年的實踐研究,對於我們昆明原有的生態環境來說,這種植物是否是「安全」的,且不具備對其他物種的「侵犯性」的?

本期《雲南科普》,我們繼續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袁惠坤、昆明植物園科普辦公室陳智發兩位嘉賓一起,討論這些大家關心的話題。

節目嘉賓

袁惠坤,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高級工程師。1977年參加工作,曾在標本館從事植物標本採集、製作、鑑定工作;1990年,畢業於英國皇家園藝學校園藝系,並獲最優秀學習獎及獎金,在英國、荷蘭合資大型花卉、苗木生產企業CLARE AND SPEARS公司工作,學習植物花卉、苗木繁殖、栽培及管理技術,在國外工作學習近5年;1992-2018年在昆明植物園工作,主持扶荔宮溫室工作近22年。

陳智發,畢業於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生態學專業,現就職於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科普辦公室,工程師。從事過森林群落監測、樣方調查、物種採集和植物管護工作,具有豐富的野外經歷和園藝技能;現從事科學教育,負責運營新媒體、解說系統等多渠道的科學知識傳播和普及。

播出時間:6月10日 中午11:30-12:00

收聽方式:雲南新聞廣播電波頻率FM105.8/ AM576,蜻蜓FM、阿基米德、學習強國APP搜索「雲南新聞廣播」

觀看方式:七彩雲融媒體平台

《雲南科普》由雲南省科技廳和雲南新聞廣播聯合呈現

《雲南科普》,有知有趣,敬請期待!

來源:雲廣主播 大權

編輯:李青芸 鄭惠

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FU1nHIBd4Bm1__YSZW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