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科學家,研究成果被助手造假,卻因此斬獲諾獎,到死都沒察覺

2019-12-04     胖福的小木屋

如果要說最慘的科學家,莫瓦桑一定是其中之一,他的妻子不僅和助手私通,而且他最著名的成就,人工合成金剛石也是助手造假騙他的。

亨利·莫瓦桑是一位無機化學家,莫瓦桑的第一項無機化學研究課題是自燃鐵(發火金屬;打火石)的研究。在莫瓦桑之前,德國化學家斯特羅邁耶曾經研究過自燃鐵,他認為這種能夠自燃的物質不是金屬鐵,而是氧化亞鐵。莫瓦桑將氧化亞鐵放在氫氣流下加熱還原,製備了自燃鐵,證明這種能自燃的物質不是氧化亞鐵,而是金屬鐵。



他最有名的兩項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利用電解法製得單質氟,解決了一個非常難的問題。

早在十六世紀,人們就開始利用氟化物了,1529年阿格里柯拉就描述過利用螢石(氟化鈣)作為熔礦的熔劑, 它能使礦石在熔融時變得更加容易流動。1670年,著名的玻璃加工工業施萬哈德家族發現,利用螢石與硫酸的反應所產生的氣體能腐蝕玻璃,從而創造了一種不用金剛石或其他磨料來刻蝕玻璃的方法,能在玻璃上刻蝕出人物、動物、花卉等圖案。


螢石


1768年馬格拉夫德對螢石進行了研究,發現它與石膏和重晶石不同,指出了螢石並不是一種硫酸鹽。1771年舍勒在玻璃曲頸甑內加熱螢石和硫酸的混合物時,發現玻璃的內壁被腐蝕了。1810年安培法根據氫氟酸的性質,指出其中可能含有一種與氯相似的元素,戴維也得出了同樣的結論。

後來,化學家許村貝格、喬治·諾克斯和托馬斯·諾克斯弟兄、魯特諾等都嘗試提取出氟,但是都慘遭失敗,而且因為氟含毒,不少化學家為之損害了健康,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後來莫瓦桑在鉑制的曲頸甑中蒸餾氟氫酸鉀KHF2以製取無水氟化氫。他用鉑制的U形管做電解容器;用鉑銥合金做電極,並用氯仿做冷卻劑將無水氟化氫冷卻到-23℃進行電解。在陰極上產生了許多氫氣,但是在陽極並未產生氟。經過檢查,發現裝電極的塞子被腐蝕了。

莫瓦桑推測,電解時一定產生了氟,但是它立即與塞子發生了反應,以致未能收集到氟。於是,他改用螢石做成的塞子。最後,許多年以來化學家夢寐以求的理想終於達到了,1886年6月26日莫瓦桑在電解氟化氫時,在陽極部分產生了一種氣體,它遇到單質矽能立即著火,收集到的氟與水發生反應產生臭氧;與氯化鉀發生反應產生氯氣。通過各種化學反應,發現氟具有驚人的活潑性。



而莫瓦桑另外一項有名的成就就是人工合成金剛石(雖然是假的)。

金剛石俗稱「金剛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石的原身,它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金剛石的所有特性都可以取極值,比如它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它的熱導率最大(、彈性模量最大而且脾氣也最大(用氮原子替代金剛石中的一個炭原子可能會氣走另一個炭原子,這個雜質-空穴對的電子態據說是糾纏的,可用於製作量子計算機)等。



法國化學家摩爾沃 (Guyton de Mouveau) 於1799年把金剛石直接給變成了石墨,這項實驗激起了大家的想像,是不是可以人工製成金剛石。



莫瓦桑就是其中之一,1886年,莫瓦桑提出了一種實驗方案,他想到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給它加壓。為了獲得高溫(~3500℃),莫瓦桑改進了電弧爐並親自用電弧爐冶煉鐵水,這個電弧爐也是他非常著名的成就,取名叫「莫氏電爐」,可以用來熔煉了鎢、鈦、鉬、釩等高熔點金屬;

他認為在熔化的鐵液中摻入少量的碳,使碳和鐵液混在一起,然後把燒紅的鐵液一下子倒入冷水中,鐵急速冷卻收縮時產生的巨大壓力,迫使碳原子有序排列成金剛石的晶體結構,然後再用酸溶去鐵,就可以製得金剛石了。



莫瓦桑和助手燒了一爐又一爐,卻只能得到一些淤泥狀的石墨。莫瓦桑堅信自己的思路是正確的,於是讓助手一直燒下去。

終於在1893年,莫瓦桑得到了一小塊鑽石,直徑0.7毫米左右。莫瓦桑欣喜若狂,馬上把這個成就上報了法國科學院。

1906年,諾貝爾獎以5票對4票、1票棄權的投票結果,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莫瓦桑。委員會宣稱莫瓦桑獲獎的原因是在氟單質方面的貢獻,但很難說「人造鑽石」這個成就對評委會產生了多大的影響,畢竟在頒獎典禮的演講中,莫瓦桑本人也一直在討論金剛石的事情。



1907年,莫瓦桑去世,歐洲的很多科研機構和鑽石經銷商們在莫瓦桑生前沒辦法得到他們想要的秘密,在莫瓦桑死後就找到了他的遺孀,想購買莫瓦桑的研究手稿。

最後某些商人高價購得了莫瓦桑關於人造金剛石的實驗記錄。他們如獲至寶,立刻展開研究,進行實驗,希望在短時間內製得大量金剛石,妄想一夜暴富。但是讓人始料未及的是,無論這些人怎麼進行實驗就是得不到他們想要的金剛石,實驗沒有一次成功,即使連一點點金剛石的影子都看不到。



後來莫瓦桑生前的助終於承認是他對無休止的反覆實驗實在感到厭煩,又要跟莫瓦桑交帳,就偷偷地把金剛石顆粒混到敲碎的含炭碎鐵屑中糊弄莫瓦桑。

可憐的莫瓦桑到死都沒有發現這個蹊蹺。而現在合成金剛石的方法其實有很多,1954年,德國的通用電氣公司宣布他們生產出了第一個商業用途的人造鑽石。當時GE的員工霍德華·霍爾改良了壓力機,在理想的高溫高壓中完成了人造鑽石的製備。



而現在合成金剛石的方法更多,如高壓高溫(high-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碳衍生物轉化(carbide-derived carbon),水熱生長(hydrothermal growth),爆炸衝擊(shock-wave),脈衝雷射輻照(pulsed-laser irradiation)。

但儘管現在合成金剛石的方法很多,鑽石還是很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EWP0W4BMH2_cNUgvoy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