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
讀者來信:
木子李:
深圳的快速發展,全國人民有目共睹。在我們大學畢業的那個年代,比較流行去深圳找工作,我也跟隨了潮流。
在工作期間,認識了我喜歡的姑娘,所以,我們就租房結婚了,且有了孩子。
事實上,孩子斷奶後,就交由生活在成都的父母幫帶,我們一兩個月,會回家看望孩子一次,直到孩子上幼兒園,才回到我們身邊。
那時候年輕,就覺得深圳是一座非常有活力且充滿希望的城市,所以,並沒有「鄉愁」的概念。
如今,我們孩子上了大學,且我和老婆的父母都老了,所以,很想回到父母身邊,照顧他們。
我和老婆是老鄉,都是成都人。
只是,不知道回到老家我們能做什麼,且目前我們的工作以及收入都比較穩定。
當然,如果賣掉深圳的房子,我們手裡的錢除去在成都買房,也完全可以應付我們養老,但是,我還不想這麼早就演繹坐吃等死的生活。
現在有些糾結。
木子李答讀者問:
不要把雙方父母想像的那麼脆弱,其實,在父母行動能力還比較便捷的時候,他們並不樂意和子女一起生活,因為他們會覺得憋屈。
要知道,父母退休是他們人生的分水嶺,從那之後,他們開始看子女臉色,聽子女建議。
或許,這是他們服老的開端。
所以,在父母身體健康的狀態下,就讓他們過生活空間完全自由的生活。
除非父母生病,你們再考慮之後的事情。
猶豫不決的,就是不想去做決定的。
人都是跟著奈何走的,如果父母真生病了,到時候,在有辭職資本的情況下,你們可能就不會顧慮那麼多了。
給出的建議:
依然維持現狀生活,適當增加看望父母的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