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子又一次打電話過來「求救」,最近兩個月以來,我已經記不清小姑子因為她兒子的事情打過多少電話了,每次都是老問題,孩子不聽話,太叛逆,該怎麼辦?
外甥俊俊今年11歲,讀小學五年級,剛剛複課不久,就把老師給罵了,原因很簡單,學校要求學生穿校服、戴紅領巾,俊俊就是不照做,被老師批評了,他就罵了老師。
小姑子說看俊俊的樣子好嚇人,那眼神就要殺人似的,她甚至不止一次地問我們是不是孩子的腦袋出了問題。或許是因為備受折磨吧,她嘆息地說道:「我們已盡力了,讓他自生自滅吧。」
和小姑子的溝通過程中,我問她俊俊有沒有優點,她想了好一會兒,回答說:「沒有」,我問她怎麼會一個優點都沒有呢?小姑子急了,「學習成績不行,打架在行,和老師、家長頂牛擅長,哪裡來的優點?」
由於我和小姑子距離數千公里,平時我們都用電話溝通,所以對她和孩子的一些生活狀況並不是很了解,但從小姑子對孩子沒有一點優點的表述中,我似乎找到了她和孩子自帶火藥味的癥結。
父母看孩子的眼光決定親子關係的好壞
小姑子和孩子的故事,非常典型,相信很多家庭也在承受著類似的事情。為了讓孩子改掉壞毛病,有的家長會使用暴力,這是萬萬行不通的,只會讓情況越來越糟糕,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更不能這麼做。
我小姑子曾將孩子打了一頓之後,丟到門外淋雨,這只會加速他的叛逆、鐵石心腸、冷血,朝歧途的路上越走越遠。
也有的家長試圖和孩子好好溝通,可話不投機半句多,說不了兩句,又火星撞地球,戰火紛飛了,到底該怎麼辦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捫心自問一下心裡是否很嫌棄孩子,自己的言行真的友好嗎?以小姑子和俊俊的關係為例,在小姑子的眼中,俊俊沒有一點優點,只有嫌棄,當她懷著這樣的心態與孩子溝通時,能做到心平氣和嗎?
因為先入為主的心理占據了上風,在溝通過程中稍有不順心,我們就會火冒三丈了,而這又加重了我們對孩子的誤解,「他就是這個樣子」,一次次的灰心失望,最終選擇了讓他破罐子破摔,自生自滅吧。
曾看過一個諮詢案例,一個孩子總是和老師對著干,是學校里出了名的壞孩子,後來他的父母帶他去做心理諮詢,了解到孩子認為老師對他有成見,不公平,他恨透了老師,所以會故意找茬和老師作對。
心理諮詢師讓孩子在紙上列出自己的50個優點和老師的50個優點,讓孩子帶著寫給老師的50個優點去學校,老師很感動,也改變了對這個問題孩子的看法,孩子慢慢恢復了正常。後來,孩子的媽媽也列出了孩子的50個優點,放在家裡醒目的位置,她也改變了對孩子的看法,對孩子不再橫眉冷對。
這個案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即只有父母改變看待孩子的眼光,親子關係才可能變好。特別是親子關係非常緊張的家庭,看到孩子的優點與缺點比例要更大。
當我們多看孩子的優點時,我們的心態會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對孩子的態度也會轉變,當孩子感到友好與尊重時,就願意敞開心扉與我們交流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通過交流,我們了解了孩子出現問題的「癥結」,才能有的放矢的教育孩子,孩子才會虛心接受。
另外,當我們更多的是看到孩子的優點時,我們會更加欣賞、讚美孩子,父母的欣賞、讚美比任何一種獎勵都有效,孩子從我們的欣賞、讚美中能感受到我們的積極情緒,會讓他們對做某件事更加積極和專注的投入,孩子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總之,教育的根基在於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培養出優秀孩子的重要因素之一,惡劣的親子關係則是養出問題孩子的根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0SKNHIBiuFnsJQVMA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