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作業太難,送輔導班解心寬?若抱著這2種心態還是趁早別補了

2021-02-15     沛澤媽讀心理

原標題:輔導作業太難,送輔導班解心寬?若抱著這2種心態還是趁早別補了

年過了,寒假就過了一半,您家娃的寒假作業做完了嗎?說到輔導孩子作業,很多家長都是一把辛酸淚,大過年的輔導孩子作業,搞得家裡雞飛狗跳,實在大煞風景,於是,有些家長就開始向輔導班求助,一來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二來幫助孩子鞏固知識,為即將開始的下學期學習做準備。

不能一棍子打死說把孩子送到輔導機構一點作用沒有,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少孩子送去輔導機構是白耽誤功夫,家長花了錢,孩子愁眉苦臉地去了,結果成績依然原地踏步走。

春節的時候,我見到了當了近二十年老師的表哥,他也有兩個孩子,每次見面我們都會聊到教育孩子的話題,他跟我說,大多數孩子補課都難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因為補課的大多數是成績較差的學生,這些學生為什麼要補課呢?因為他補課能讓他媽媽開心,而不是他自己想學。

如果孩子是中等生,自己主動願意學,送去輔導機構才能提高成績,如果是這兩種情況,建議慎重一些。

第一種情況,看到別人在補課,盲目跟風

表哥教的是初中,他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只上了一個學期的課,然後就沒來學校,去幹嘛了呢?全程去補課,去輔導機構去上學,認為輔導機構教得更好,問其家長,家長說他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他也跟著仿效。

這個孩子只有到期中、期末考試的時候才會出現,老師問他補課學得怎麼樣,這個孩子回答是:「反正我知道縣城裡哪個飯店的菜好吃。」不知道他媽知道了會不會被氣死啊!

當下補課成風,也引起了不少家長的焦慮,幼兒園升小學都要補課,小升初,初中生高中更要補,更瘋狂的是,就連考試前一個興趣,培訓機構都會推出「考前衝刺班」,別人在補,咱不補是不是就吃虧了,是不是就落後了呢?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把孩子送到輔導機構去了。其實在很大程度上,補課與提高成績並不是必然的聯繫。

第二種情況,不補,對不起孩子,補課圖個心安

我認識一個寶媽,她和我住一個小區,她兒子比我兒子高一年級,在讀小學五年級,就連疫情期間都在偷偷地補課,一個月給孩子花在補課上的費用高達五六千,可孩子的成績穩居在班級後五名。

有人勸寶媽別補了,補和沒補都一個樣,白花錢還讓孩子受罪,何必呢?她說兒子不補課,她睡不著覺,她覺得反正我把錢給孩子花了,我該做的都做了,以後孩子考不上大學,別怨我,說白了就是花錢買個心安。

以上兩種情況,補課就是花錢傷感情,還是三思而後行。表哥說,據他觀察學習成績好的孩子,他們的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重視教育,並會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我查了相關資料,發現這種說法是有科學依據的。

2018年,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Eric Gould和Avi Simhon以及俄亥俄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布魯斯·溫伯格在《勞動經濟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涉及以色列的22000多名兒童,這些兒童在18歲之前失去父母,超過77000的父母離婚,超過600000的父母沒有死亡或離婚。

通過研究發現,孩子是否在學業上取得成功,遺傳因素並不是唯一的主要因素,這也與父母是否和孩子共度時光有一定的關係。這或許也給了我們很好的提醒,當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不要一味地批評,多陪陪他,有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D_3b0HcBMMueE88vwfl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