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人的孩子也有可能得了孤獨症

2019-07-18     心理壹點靈

有的孩子非常喜歡黏父母,特別是一些孩子屬於單親家庭,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粘人。有研究表明,粘人的孩子也會誘發孤獨症。其實孤獨症是一種很常見的兒科疾病,一定要做好預防才行。

有一群「星星的孩子」,需要我們的理解和愛護,這就是孤獨症兒童。據了解,孤獨症在我國患病率為1-2‰,按全國現有兒童總人口數量估計,患兒總數約達700萬人。而這一「罕見病」近年來發病率顯著上升,甚至有變成「常見病」的傾向。

研究發現,如果父母高齡生育孩子患孤獨症的風險會顯著增加,而通過基因篩查和諮詢,可以幫助部分患兒恢復成健康的孩子。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如果孩子不會對人微笑,不和他人有視線接觸,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這種時候就要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孤獨症。

「其實,孤獨症最早的徵兆可能在孩子4個月時就出現了。」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中心負責人柯曉燕告訴記者,小寶寶在出生後的頭3個月,雖然也會笑,但卻不分親疏,「想笑就笑」。可在寶寶4個月左右,嬰兒就會出現有差別的微笑了,此時寶寶開始「親疏有別」,比如只對親近的人笑,或者對熟悉的人笑得更多。

在心理學上,這被稱為「社會性微笑」。 然而,很多孤獨症孩子在4個月時不會對別人微笑,這其實就是最早的徵兆。除此以外,如果孩子6個月的時候沒有明顯的快樂情緒;12個月時明明聽力沒問題,但聽到別人喊自己的名字也沒反應;16個月時候不會講單詞;18個月時不會指點東西,不會玩假扮遊戲;或者在任何年齡段出現語言倒退的表現,都在提醒家長,要警惕孩子是不是得了「孤獨症」。

不過,在臨床也不乏一些有點「另類」的孤獨症患兒,他們非但不拒絕和父母的交流,相反還特別「黏」某一位撫養者,並且特別認生。這種「另類表現」,讓家長更容易疏忽大意。

正常孩子在9-18個月期間,會有一個「認生期」。此時寶寶已經能夠區分熟悉的人比如爸爸媽媽,以及其他陌生人,而且對於陌生人會有警戒心,比較抗拒和他們接近。這其實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然而,那些孤獨症孩子的「黏人」和「認生」卻來得太遲了,往往要拖到2歲以後才有這樣的表現。這種「遲來」的表現,其實也預示其中可能存在問題,而對於這種「晚熟」表現,爸爸媽媽也不能掉以輕心。

對於黏人的孩子也要做好孤獨症的預防,我們都知道孤獨症是一種很危險的疾病,孩子的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因為家庭的某一些因素導致了兒童孤獨症,對孩子以後的生活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sRFGwBmyVoG_1ZUl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