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買吉他被坑的錢,都夠四環買套房了

2020-03-24   吉他范兒

受前段時間疫情影響,無事可做,我終於下定決心教朋友的孩子彈吉他,畢竟這孩子看著跟我當年一樣,幹啥啥不行吃飯第一名,出於胖子間的惺惺相惜,我接下了這個活。



對於孩子學音樂第一件事就是選購一件稱心如意的樂器,這個重擔就落在了我手上,畢竟他們父子誰也不懂。考慮到孩子可能只是短暫的新鮮感,我建議先買一把便宜的二手琴,有點基本功再買好的。


這樣即使不學或者換琴這把琴也可以低價轉讓出去,朋友非常開心的同意了這個建議,於是我打開某魚開始搜索。

結合彈琴數十年的經驗深思熟慮後,我選了把二手山葉C80,琴8成新,價格是新琴的一半,考慮到古典琴通常不會有什麼磨損,只要保存的好,彈個一年半年根本看不出消耗,孩子以後換新琴再便宜點出售很容易成交。在跟對面簡單的交流後,發了這把琴。

事實證明,不管你有多麼豐富的經驗,只要你有一顆撿便宜的心,那麼就有可能踩坑。


那些年我買吉他被坑的錢,都夠四環買套房了


這把琴面板無坑,弦距不高,琴頸也沒有變形,但是,但是誰能想到,琴頸里居然有了一根調節指板的鋼筋。這讓我陷入了思考,這個不是民謠琴才有的設計嗎?現在山葉古典琴吸取了國貨之光紅棉三十年前的設計理念也開始做古典民謠吉他了?

這究竟是新款還是仿貨?通過假裝買琴諮詢其他店主,確定不是新款,我就開始跟賣家交流。


先開始告訴我他這個琴是廠家內部新款,然後又說再便宜100塊錢讓我湊合用別退了,最後大怒說他賣的C80又不是山葉C80……然而音孔上貼著山葉的標籤。

不管怎麼說我就是要退貨,然後這人發簡訊過來破口大罵。這麼一搞,完全熄滅了我的教學慾望,說真的,這些年折騰設備也算是踩過不少坑了。


在早些年,還沒有網購的時候,那幾年買琴真是非常的難的,價格高不說,仿貨假貨一大堆。如果你彈琴有些年頭,應該聽說過著名的某搖琴行吧。少年時期非常沉迷重金屬,那時的夢想就是想有一把Jackson,鋒利的造型狂野的音色,Jackson才是真男人的頂配。不誇張的說,做夢都想有一把。

那時候在小城市想買把高端琴是很難的,現貨肯定是沒有的,老闆進回來沒人買就只有壓著,一般就是給你一本產品的宣傳冊,然後你看中了就跟老闆定一把,老闆怕買回來你不要,一般會收一半的訂金。

就這樣我買了人生第一把Jackson,背上這把琴就是這個圈裡最靚的仔,其實拋開心理作用,琴很一般,聲音不如同期一千多塊錢的星辰,然而在一群沒見過世面的琴友面前我還是威風了一把,背負上了村裡第一Heavy metal man的名號。

作為村裡第一「重男」威風沒有多久,城裡的樂手回來了,一看我這把Jackson哈哈大笑,然後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我買的是一把藍搖Jackson……無助的我留下了悲傷的淚水,要知道在九幾年幾千塊錢是有很強購買力的。

嚴格來說這琴不是假琴,那位老闆當年很有生意頭腦,在Jackson沒進入中國市場之前註冊了這個品牌,所以人家生產的琴就是Jackson,只能說我這種小地方土鱉吃了沒文化的虧,那時候也沒地方去了解這些知識。

經過這次打擊,完全沒有心情練琴,意志消沉,這算是我第一次踩坑。


意志消沉一段時間後又拿起了吉他,畢竟還是喜歡。


早幾年有幾位吉他大師非常的火,幾乎是國內大多數吉他手的偶像,JoeSatriani、SteveVai、Paul Gilbert,當然還有Slash,不過對於追求技術的吉他手更喜歡前面三位,這三位都用的Ibanez,論舞台表現力SteveVai是最「大師」 的,所以那時候的人生終極目標就是有一把Ibanez 7V。

Ibanez_Jem_7VWH

發揚老祖宗傳下來的勤儉節約美德,存了一把買7V的錢,然而這次不能再上原來的當了,我做了十多個小時的火車來到陌生的省會,就為了買一把7V,當時決心一定要試好再買,畢竟掙錢不容易。

第一次彈7V的時候,有點小失落,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我給老闆表達了我的心聲後,老闆拿過琴一陣操作,在我完全沒有震驚的表情後,他說:「你以為用上同樣的設備就能得到跟大師一樣的音色了?


那這個世上人人都是SteveVai了!」這麼一說也有道理,畢竟我彈過一段時間古典,這個音色跟觸弦的角度力量都有關係,像SteveVai這樣功力深厚,不是我一時就能做到的,我還得練練!就這樣我非常開心的提了一把7V回村。

回村後我又拿回了我「重男」的美稱,村裡彈吉他的小伙對我紛紛投來羨慕的眼光,那時候有人會找我借琴去拍藝術照,據說還有人為了買一把7V打算跟老婆離婚。指板上的生命之樹也給了我無窮的練琴力量,那段時間真是一段快樂的日子。


然而快樂總是短暫的,半年後一位從京修煉得道的樂手提了一把7V回來,找我交流,兩把7V一對比,聲音完全不一樣啊?高手認真的研究了下我的琴,得出結論,我的拾音器被人換了……這讓我非常的崩潰,準備連夜買火車票去找老闆理論,朋友勸我別去了,人生地不熟,人家敢坑你就不怕你。

那幾年為了掙錢,有些人的心真黑!這是我買吉他第二次踩坑。


從那以後我基本就告別電吉他了,也不再有什麼樂隊夢了,從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買了把便宜的面單古典開啟古典之路,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術才是關鍵,設備什麼的其實都是浮雲,畢竟也沒什麼機會開演唱會或錄製唱片,作為一個愛好者彈古典還是蠻自在的。

然而經過一些年的修行,我才明白古典吉他市場的水是最深的。


那些年我買吉他被坑的錢,都夠四環買套房了


可能有很多不明真相的同學會覺得木吉他比電吉他便宜,其實這是一個誤解,三萬左右的電吉他基本是能hold住演唱會或者錄音等業務,但是古典吉他一兩萬的琴屬於練習琴,達不到演出水平……


古典愛好者對音色的追求可以說是非常偏執,講究制琴的木材,追求制琴流派,追求制琴的師父,就算是大師還要區分年代,像「萌呆羅」還要區分是他本人製作還是他徒弟製作,價格相差還不少。所以古典吉他其實非常燒錢。

像我這種追求虛名的人,面對七八萬十幾萬的價格,心有餘而力不足,朋友常常說「你又不是專業的,不用買那麼貴的琴!」,話是這麼說,但是誰不想有把好琴呢,尤其是你的圈子裡都用著好幾萬的琴。

那些年我買吉他被坑的錢,都夠四環買套房了


是的,我不出意外的走進了國產手工琴的坑!總是想省錢,最後總是花了大價錢買教訓,這就是折騰國產手工琴的感悟。國內的手工琴常常用上等的材料,採用某大師作品的制琴工藝,復刻一級的產品,然而這琴怎麼樣呢?


經過幾次修復最後我徹底認栽了,還是存錢吧。


別看國內這個制琴師有出國跟大師學習的經歷,那個制琴師有作品得獎的經歷,其實吧,國內高端手工琴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經過一番折騰,我明白了國外那些幾十上百年傳承下來的制琴技術真不是學習幾個月就能複製的。


我知道這麼說肯定有人不服,這只能說我用過的琴太少了,在我看來目前國產手工琴最大的問題就是穩定性不好,當然這個觀點很片面,但是一般玩家不建議去玩國產手工琴,水很深。

除了我自己的經歷,周圍人也踩過不少坑,對於買吉他,建議大家做好買好設備就要捨得花錢的心理準備,最好是線下買,有售後保障。


只能線上買的話最好找老店大店,不要嫌貴,既便宜又好用的吉他現在已經不多了。


新手最好不要折騰二手設備,二手市場裡的水很深,二手市場的深水猛獸很多,尤其是高端琴系列,不管多資深的玩家都會有被坑的可能,如果實在想買二手琴,最好是同城線下交易,有問題還可以當面解決。


這些是我這些年買吉他的經驗,如果大家最近有買琴的想法,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完)

文中圖片/視頻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哎呀音樂

作者: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