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為什麼拼了命都要進投行?說的太現實啦

2019-07-26   考證黨

說起金融人擠破頭都想進的投行,有人羨慕,有人難受,羨慕的原因就不多說了,光鮮亮麗Money多。難受嘛,投行的工作壓力大相信你也有所耳聞,最近爆出高盛為實習生「減負」的新聞,說 1 天只工作17個小時就夠了的消息都能讓不少投行朋友喜大普奔。

什麼是投行?

投資銀行,又簡稱為投行,是很多金融人心目中的聖地。一般來說,投資銀行是為公司、政府或者是富人提供建議、籌集資金的機構。舉個例子來說:

「有一個投行菜鳥問,什麼是投行?」前輩拿了一些爛水果問他:「你打算怎麼把這些水果賣出去?」 菜鳥想了半天說:「我按照市場價打折處理掉。」 這位前輩搖頭,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爛水果去皮切塊,弄個漂亮的水果拼盤:「這樣,按照幾十倍的價格賣掉」。

在國內人們習慣把投行分成三塊:外資投行,本土投行,中金。

其中,外資投行又分為兩種。大號的華爾街投行,也就是文中要開八的頂級投行,被俗稱為bulge bracket,包括大摩,高盛,摩根大通,美銀美林,德意志銀行,瑞銀,瑞信,花旗投行部,滙豐投行部等等;小號的投行們統稱叫做boutique,就不一一列舉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進入投行,就意味著:高起點、高薪水、高社會地位。華爾街投行擁有高端的人才和關係網絡,他們給出的pay基本都是global pay。第一年的非後台部門的entry-level的薪水基本在60W。

頂級投行的門檻有多高?

具體可參見爆火國產劇《歡樂頌》里的安迪。畢業於哥倫比亞商學院,精準幹練的言談舉止,對數字極為敏感,有超強的記憶力,性格高冷。

正如安迪一樣,能進入投行的基本都是智商情商雙碾壓的天才,堪稱為開掛的頂配~

從硬體條件看, 他們一般是:

名校畢業,良好的背景,美國名校參見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史丹福、麻省理工等五所;國內名校基本只看清北復交,最好是理工本科+金融碩士

通過 CPA,CFA,ACCA,FRM 或各種司法考試

擁有豐富的投行實習經歷,律師事務所經驗,會計師事務所經歷等

好到爆的英語能力,托福110以上

再看看軟性標配:

天生的領導力,看著就像一個成功人士

即使面對大人物,也可以自信得體

善於從新的角度/多角度分析問題

出色的銷售能力、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

背景很深,可能是政府部門高層或上市公司高管的親屬

善於給未來做計劃和分析風險

但是,即使具備了以上這些條件,可能你還是進不了投行哦。一般來說,由於投行很多時候是要去見高級客戶的,所以他們也會看長相,主要看氣質,關鍵在顏值。這個也很重要。

此外,投行更喜歡多才多藝的應聘者,因為那意味著「令自己有趣",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承受住投行巨大的工作壓力……

那麼,進投行到底有多難?來看看以下的數據資料:

每年暑假,摩根史坦利暑期項目提供的分析師和助理崗位都會收到大約90000份申請,但錄取率不到2%;高盛的錄取率同樣低的可憐,錄取率2.06%。相比之下,哈佛5.9%的錄取率就算很高了。看來,要想獲得華爾街的實習門票,比上哈佛還要難啊。

所以,非智商情商雙碾壓的人,一般是進不了投行大門的,哪怕只是做一個小小的實習生。


看過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和《華爾街之狼》的都知道,投行的工作節奏有多快,工作壓力有多大。但是,擠破頭要進入投行的年輕人仍然不在少數。以高盛為例,90%收到高盛offer的人都會選擇接受。

此外,在2015年《財富》100家最適宜工作的公司排行榜上,高盛名列第45位。這是自1998年該榜單設立以來,年年上榜的」13家「常青樹」公司之一。有很多員工也認為,高盛是最適宜工作的公司之一。

投行的職業階梯是怎樣的?

基本上所有的投資銀行都有固定的職業階梯,只要沒有被開除,那你的職業道路就應該是這樣的:

Analyst Associate Vice President(VP) Senior Vice President (SVP) / Director Managing Director (MD)



Analyst:投行中的Analyst一般都是為各大院校應屆生準備的一個2年的Program。表現頂尖的人才有機會在兩年後繼續留在公司,更有可能再過一年就被升職成為Associate。

Associate:按照之前所說的投行Ladder,Associate是比Analyst高一級的職位。這個職位要麼是從Analyst晉升而來,要麼是公司從各名校招入的MBA學生。一般來說,你需要在Associate這個位置上工作3年左右才能升職成為VP。

Associate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檢查Analyst的工作,當然,所謂「檢查」很可能就像下面的這個對話一樣。除此之外,Associate要負責Presentation中文字部分的編寫,並且負責大多數建模工作Work,並且主要負責與客戶的溝通。

對於投行,有人羨慕,有人難受,羨慕的原因就不多說了,光鮮亮麗Money多。難受嘛,投行的工作壓力大相信你也有所耳聞,最近爆出高盛為實習生「減負」的新聞,說1天只工作17個小時就夠了的消息都能讓不少投行朋友喜大普奔。

投行工資究竟有多高?

大家都知道,投資銀行是個高薪資高回報的行業。在美國人均收入不到4萬美元的時候,高盛人年均薪酬就超過了70萬美元。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資銀行每年往往凈收入的大約一半都用在了員工薪酬上。。。

即便在國內,進入投行,也意味著起薪就能達到幾十萬。這對於打工者來說,收入簡直在金字塔的頂端,難怪大家都對金融行業趨之若鶩。

《親密敵人》中曾經對投行的高工資有一個略微誇張的表述:"我們這種人就不值得同情,工作三四年,年薪幾百萬,住的都是五星酒店,坐的永遠是商務艙,我們就不應該睡覺!"

實際上是什麼樣的呢?請看下圖:

看完這張圖,你可能瞬間就明白了,為什麼金融危機的時候,美國人民那麼憎恨銀行家了。。。

但是,金融人熱愛投行並不只是因為久負盛名的天價薪酬。

除了高工資外,他們最注重的是能夠有機會與一群超級精英共事,而扁平、共識驅動的合作文化更是錦上添花。正如高盛的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說:「你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但我們這裡一定是由聰明的人、有趣的人和對世界好奇的人所組成的最強組合。」

沒有人會認為在這裡工作是輕鬆的。但高盛人表示,積極的一面讓這一切都變得值得。因為在投行工作的經歷讓他們變成更優秀的自己。

很多投行男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慢慢變成高富帥,一年買車兩年買房三年迎娶白富美,從而走上人生的巔峰呢~

就像前兩年,世界小姐張梓琳的老公聶磊就是一名典型投行男,人大國際經濟貿易專業碩士,任職中信證券債務資本市場部SVP(高級副總裁),曾參與長江電力等上市公司的債券承銷工作。

李念的老公林和平,是軟銀賽富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合伙人,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公司管理著22億美元的資金。

連比爾-柯林頓的獨生女兒切爾西-柯林頓,嫁給的也是投資銀行家。她的老公馬克-梅茲文斯基(Marc Mezvinsky)曾就職於高盛集團宏觀和自營交易部門,兩人可謂青梅竹馬。

投行人的壓力到底有多大?

讓我們來看看高盛集團總部四層的交易大廳。你們是不是密恐症都要犯了。

在很多人的腦海里,投行員工可謂是社會精英,收入豐厚、衣著光鮮、出入各種高大上。但他們熬夜加班也是家常便飯,心理壓力極大,經常都有過勞死和自殺的人。

因為投行挑選的都是最優秀的人,新人進入一家公司就必須要面臨"up or out"的殘酷局面。像游泳一樣,游得出來還行,游不出來就淹死了。

投行的員工每天必須大量瀏覽《華爾街日報》、《財富》、《商業周刊》等大量專業財經報刊,關注來自各大網站的最新金融報道,對這些信息進行仔細研讀、消化和吸收,並將自己對信息的領悟與見解傳遞給客戶。

此外,投行的等級制度特別森嚴。一般進入投行的職位都是從分析師(analyst)開始,基本上得熬三年左右,才能做到助理的職位,然後要再熬大約三年半的時間,才可能升至副總裁。

分析師的工作最辛苦,幾乎全年都要無休止加班,所有髒活累活都要做。做調研、準備材料,改PPT,寫Memo,打文件,做pitchbook,給老闆深夜送招股書等等。黑莓不離身,一天七天幾乎都在工作,熬夜通宵是常事。平均每周需要工作100個小時,誇張的時候120小時也要扛下來。

關於投行圈的「早睡早起」,金融圈裡有一個流傳已久的噩夢「the magic roundabout(神奇旋轉木馬)」:早上7點鐘,的士司機會在銀行樓下等你,帶你回家,等你上樓洗個澡,再把你帶回公司。這就是投資銀行兼并重組部門的生活寫照。

除了日夜顛倒的工作,投行狗們還經常要各種出差。但是如果你以為他們的出差是度假,那就大錯特錯了。一般來講,他們的日程包括:提著大量文件參加各種會議、研討會;在餐桌上與客戶博弈;回到酒店撰寫報告;趕到機場奔向下一個出差地點……

分析師升到助理後會好一點,工作時間80小時左右,升到副總裁後生活節奏可以接近常人,如果能升任合伙人,就立馬變身超級鑽石王老五了。例如陳好老公劉海峰就是銀行家,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曾任摩根史坦利亞洲投資部聯席主管,現任科爾伯格·克拉維斯集團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總裁。所以陳好婚後就立馬淡出娛樂圈,享受生活去了。

也許有人會說,升到助理後,然後再到VP,再到合伙人就好了啊。

但是很多人可能根本就熬不到那個時候就離開了公司,甚至離開了這個世界。如果說人與人的關係有7年之癢,而投資銀行則相當於平均6.25年來個徹底大換血,那投行的雇員與他們僱主之間的關係只有6.25年,比男女關係還要不穩定。

投行最常見的裁員方式是這樣的:你早上起來,正興致勃勃要去上班,結果接到一個通知,哥們兒你被裁了,你的門禁卡我們已經作廢了,公司配給你的電話我們也停機了。我們會讓你的助理把你的私人物品裝箱寄回給你。你就不用來了,拜拜!

在過人的工作壓力之下,投資銀行業的人員流動性也很高,據統計平均每年投資銀行企業的人員流失率是16%。

最後回歸選擇投行工作這個話題,很多時候工作就像找對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沒有那金剛鑽,以及一顆熱愛投行的心,建議就別攬那瓷器活了。但如果你非常想進投行的話,那就去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