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事業人員,錢少、事多、離家遠,如何選擇今後的發展道路

2019-11-13   公事吧

大學畢業,考上了市直事業單位,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感覺還可以。後來,隨著年齡漸大,結婚,生子,另一半在外地,也在配偶所在地成家立業,突然發現過去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現在有了家,有了孩子,頓時覺得以前還可以的工作,成了自己的累贅。

「錢少、事多、離家遠」,理想的工作,成了拖累,每天下班就想往家跑,可是距離和成本限制,又不敢回去,即使每周回去一趟,買個車,來回的油錢,讓幾年的工資就泡了湯。有了家,有了孩子,多了許多牽掛,不能花前月下,孩子有個感冒發燒,關鍵時刻自己還不在身邊,也不能每天見證孩子成長的幸福時刻,人生多了許多缺憾。事業單位工作很忙,有時候階段性工作需要沒黑沒明地加班,這時候家裡面有個事,或者長時間不回家,那種思念,更是讓人心累和絕望。事業人員的工資,比不上公務員,也比不上專業技術人員,雖然是「鐵飯碗」,卻也漸漸失去了吸引力,成了雞肋一般的存在:棄之可惜,留下吧,越干越灰心。

人生面臨許多兩難的選擇,職業的選擇更要慎之又慎。這時候,如果自己在市上,家在縣區,必須先保住自己的工作,努力發展,慢慢將家安在市區,這樣不僅工作環境好,生活環境也好。將來的子女教育會比縣區好得多,父母和自己的醫療條件更是如此。市上的發展平台,也比縣區更高,將來的發展成就也就更大。至於家屬,能調整到市上工作更好,如果難度太大,可以保持現狀,也可以讓另一半辭職後,在市上找個企業發展,損失也不是很大。雖然從市上調到縣區工作更為容易,但降低了發展平台,將來的發展成就就會受到極大影響。調到縣上容易,後悔了想再調回來,幾乎相當於登天。

如果家在省上,或者在更大的城市,就要想著努力奮鬥,往家的方向發展。能調整到省會或者一二線城市工作,那是求之不得。還是那句話:平台越高,發展空間越大,前途越好。當然,異地調動,而且是往更好的城市發展,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除非是有相當水平的專業技術人員,比如醫療方面的專家,名師之類,相對更為容易,其他人就太難了。如果不能直接調動,或者調動成本太高,可以考慮就在市上發展,前提是市上的發展勢頭良好,當個「跑官」,雖然辛苦點,但也不是不行。家在外地的領導非常多,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又不是自己一個。

如果工作沒有吸引力,前途發展不理想,可以考慮在職的時候,考個實用的證書,或者在專業領域多鑽研,離崗創業,或者停薪留職,在家所在的城市另求發展。樹挪死,人挪活,體制內的工作雖然穩定,但性價比已經逐漸在降低,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完成可以另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