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特色的黔味菜:酸湯魚

2020-11-15     小企9999的吃喝玩樂

原標題:最有特色的黔味菜:酸湯魚

最有特色的黔味菜:酸湯魚

By 小企9999

貴州少數民族自古深居大山之中,漁獵為生,因缺少製鹽產業且環境潮濕,食物保存不便,因而養成了喜酸嗜辣的飲食傳統。酸湯製法以米湯自然發酵為湯底,配以木姜子、腌西紅柿、糟辣椒等多種作料熬煮而成。用以烹制各種肉類,湯味酸鮮微辣,肉質可口酸爽,一吃難忘。

第一次吃到這種滋味大約二十年前,在福州鐵路宿舍區的一家黔味小飯館,先是吃了一鍋酸湯豬腳,感覺豬腳這種頗有俗氣的食材竟有了空靈的仙氣。後來再領略酸湯魚,酸湯狗肉,無一例外地滿意,尤其是那酸湯,可口極了,每次不喝個三四碗絕不罷休。

又後來福州井大路開了家苗嶺酸湯魚,我也馬上成為常客。隔三差五就得去過把癮,真像他們牆上貼的那句貴州俗語:「三日不吃酸,腳下打竄竄。」

酸湯好吃除了那股迷死人的酸味,裡面還有一種似乎必不可少的神秘材料----木姜子。它會產生一種讓人吃了發熱冒汗的特殊調味油,帶有獨特的香味。很多好這口的熟客會叮囑:多加點木姜子(或木姜子油)。

酸湯最搭的肉類食材是魚,因為魚天生的腥味會在酸味湯汁的洗禮下變得更加鮮美。像屈原筆下的山鬼,神秘而多情。可選的魚類品種很多,但以淡水魚為宜,尤其以肉質細嫩,脂肪含量高的鲶魚科為上選。生活環境要求較高的清江魚(福建叫白阡魚),黃辣丁(福建叫黃骨魚)是上上之選。

酸湯魚的吃法比較粗豪,殺好的魚無需切塊,大的從背部割幾刀,似斷非斷在湯未沸即可下鍋。體型小的黃辣丁則整條下鍋,賣相似乎完全不用追求。很有意思,這麼大塊吃起來魚肉也不老。

再來說說酸湯魚的另一個重點----蘸水。

基本上,水豆豉,糊辣椒,豆腐乳這三樣應該是必備的底味,其他就可以根據店家的提供和客人的喜好自行添加了,有花椒粉,糟辣椒,鮮辣椒圈,折耳根......各種各樣悉聽尊便。

調料在客人的小碗中備好,等湯一開鍋,舀小半碗和調料一混合調勻,就是符合你需求的獨門調料。再等到魚煮熟,幾個人筷子下鍋一扒拉,眼看還連著的魚段紛紛斷開,差不多可以夾進調味碗了。

吃完魚,鍋底的酸湯完全可以接著涮菜,那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花樣百出不一而足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lvNyXUBdHeNs4oxVY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