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珠海這位姑娘的舉動,挽救了國外一女子的生命!

2019-08-05     文明珠海

7月29日,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特色醫學中心血液科病房內,看到身體里深紅色的血液從針管流進儲血袋,珠海姑娘何健芳對著鏡頭露出兩顆小虎牙,用手指比出了勝利的「V」字手勢。

伴隨著嗵嗵的心跳聲,這位25歲女孩身體的血液流進分離機,其中的造血幹細胞被分離出來,在血袋中結成了215毫升乳紅色的懸液。當天,這一袋還帶著體溫的「救命血」跨越國界,「飛」到了萬里之遙的新加坡,進入一位苦等了3年的白血病患者體內。

上述畫面記錄的,是珠海市首位對國外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斗門區白蕉鎮衛生院急診科護士何健芳。

珠海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肖世明為何健芳頒發捐獻造血幹細胞榮譽證書

圖/珠江晚報 記者曾遙

一通電話「激活」一場跨國救援

對何健芳來說,生命中有太多不可思議的緣分。「小時候最害怕打針,長大後卻成為一名專給病人打針的急症科護士。」

18歲生日當天,她和同學一起挽起衣袖第一次義務獻血,完成了自己神聖的成人禮。而這一獻就是7年,連續獻血15次。2014年7月,她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


據了解,截至今年7月31日的數據,中國造血幹細胞資料庫中有2657297份造血幹細胞資料備份,而患者提交的81050份配型申請中,成功配型的僅有8680例,比例不到10:1。在非血緣關係的配型中,這一成功率更是接近百萬分之一。

5月7日,一場跨越萬里的緣分不期而至。那天正值何健芳連續夜班後調休。當天上午,她和閨蜜逛街。正走到一個水果攤前時,她接到了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

「對方告訴我,通過資料比對,我的造血幹細胞與新加坡的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當時腦子裡就嗡的一聲,感到自己肩負的救死扶傷的特殊任務突然被激活了,埋在心裡5年的願望就要實現了。這一切太突然,感覺很不真實。」何健芳說。

電話里,面對這份救死扶傷的請求,這位25歲的姑娘沒有絲毫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親情關」前動之以情 獲得母親支持

傳統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何健芳是家中獨女,做事一向很有主見,母親也一直默默支持她的工作。但不同於以往的義務獻血,這一次聽說女兒要捐獻的造血幹細胞就是常說的「捐骨髓」時,一向寡言的母親嚇了一大跳,馬上嚴厲反對,而且動員親戚輪番勸女兒放棄「捐髓」。

母親的反對、親人的質疑,沒有令何健芳改變主意。

「我是急診護士,每次出診都是與生命賽跑,現在有一個病人等著我去救,我不能見死不救啊。」「那個新加坡患者是個只比我大3歲的女孩子,可她已經在病痛的折磨中苦苦等待了3年。現在茫茫人海中我們好不容易配型成功,我不能眼看著她熊熊燃燒的生命之火熄滅。這太殘忍了,媽媽,我們一定要幫她。」 何健芳不停給媽媽做思想工作,轉變家人的看法。

何健芳在參加志願者活動

在她工作的白蕉鎮衛生院,幾年前就有一位同事給自己的家人捐獻過造血幹細胞,到現在身體一直很健康。

她還上網查資料,在造血幹細胞貼吧里尋找有捐獻造血幹細胞經歷的志願者,用他們的事跡來說服家人。

最終,身邊的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打動了家中至親。母親對她說:「你安心去做吧,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有了家人的支持,何健芳解除了後顧之憂。

為成功捐髓 每天暴走5公里

雖說過了最重要的親情關,但何健芳的這場跨國救援並沒有就此一帆風順。

5月7日,中華骨髓庫反饋何健芳造血幹細胞初次配型成功。5月17日,市紅十字會安排她前往珠海市人民醫院抽血進行下一步的「血樣高分辨配對」。然而,在做全身體檢時,她的兩項身體指標被查出異常。

原來,前一段時間因為同事染上乙型流感,何健芳也感冒了,還伴有一些咳嗽。「當時我們擔心是支氣管炎,檢查結果出來前我們都為她捏了把汗。所幸只是小感冒,並無大礙。」 珠海市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肖世明說。

作為一名急症科護士,何健芳經常值夜班,「下班累了就宅在家裡,很少運動。」 這為捐獻合格的造血幹細胞留下了一些隱患。

更為重要的是,「小何4月30日剛完成義務獻血,眼下又要捐獻造血幹細胞,我們擔心她的身體吃不消。」 肖世明說。


為了讓自己的體質達到捐贈要求,從6月12日開始,何健芳不顧傍晚的潮濕炎熱,每天都到附近的村道暴走5公里。「怕自己偷懶,也是為了壯膽,每次都帶上鄰居家的黑色小獵犬作伴,直到自己能跟上小狗撒歡的腳步。」

因為要增強體質,飲食上也相應多了起來。「次次都大汗淋漓地回來,媽媽很心疼,每天都給我做好吃的。」 何健芳說。

一開始還擔心吃得多會長太胖,結果一個月暴走下來,體重反而下降了。「從51.5公斤降到了50.5公斤,體質也得到了增強,達到了捐獻造血幹細胞的條件。」何健芳開心地說。

鼓勵對方做戰勝疾病的超級英雄

從5月7日到7月29日,一次奇特的血脈連接之旅、一場奇妙的跨國救援接近尾聲。

7月31日,從北京剛回到家鄉的何健芳還不忘為萬里之遙的新加坡患者加油打氣。

她為這位遠方素未謀面的小姐姐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英雄牌鋼筆,委託紅十字會轉贈給了對方。

「送英雄筆,是想告訴遠方的姐姐,要戰勝疾病做自己的超級英雄。同時,也祝願堅強的小姐姐,能帶著我們共同的心愿,重新開始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據悉,何健芳是我市第29位、廣東省第745位、全國第8679位成功捐獻者,也是珠海市首位對國外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志願者。

何健芳說,捐助造血幹細胞的行為稱不上偉大,但卻既特殊又平常。

特殊之處在於,非親緣造血幹細胞的配型,成功幾率接近百萬分之一,自己獻出血液就可以挽救一個萬里之外、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說它平常,是因為救死扶傷,本就是醫務工作者的天職,是她每天的工作日常。

何健芳在社交平台上完整地記錄下自己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經歷。「我希望更多人知道,捐獻造血幹細胞對身體不會造成很大傷害,希望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通過自己的小小奉獻,讓另一個人獲得重生。」

從斗門到新加坡,

這位白衣天使演繹了

一場跨國「髓」緣 ,

為她的勇敢善良點贊!

文/珠江晚報 記者廖明山、何進

圖/斗門區紅十字會

編輯/小明

來源/珠江晚報、今日斗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hS8YmwBUcHTFCnf8CW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