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哪吒》:敖丙,才是那個最讓人心疼的孩子啊

2019-08-05     神奇麻麻在哪裡

最近《哪吒之魔童降世》大火,票房突破20億。趁周末,我帶瓜瓜一起去看了這部電影(其實是講給成年人的故事,瓜瓜有點看不太懂)。

電影給我感觸最深的,不是那個拚死與命運抗爭的主角哪吒,反而是男二,背負整個龍族崛起大任的龍太子敖丙。說實話,我很心疼敖丙

哪吒是混世大魔王,整日上躥下跳的闖禍精,不管別人如何誤解和排擠他,總有爸媽和師傅無條件的愛與包容。



而敖丙呢,靈珠轉世的他,是個從不犯錯的超級乖小孩。龍王被鎖在海底分身乏術,希望兒子修煉成仙幫龍族翻身。敖丙每日自覺辛苦練功,龍王和師傅只要關心下進度就可以了。乖孩子敖丙沒有童年,沒有陪伴,只有「使命」。就連自己在海邊交了一個朋友,都要被責罵.




李靖夫婦是理想中的完美爹媽,而龍王,卻更像現實里望子成龍的父母。

為人父母,我們都想當個好家長,希望孩子有出息,將來過得比自己好。但在成為好父母的路上,往往容易用力過猛。

最常陷入的誤區就是以愛之名,要求孩子「聽我的」,覆蓋孩子的想法、插手孩子的人生,把自己此生的遺憾變成孩子努力的方向。看起來是無私的愛,其實是自私的控制。

01

被愛控制的孩子,

聽話,卻沒有靈魂

看過一部台灣的短劇《媽媽的遙控器》,至今還記當時那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紀太太跟丈夫離婚,她只要了兒子小偉。她太希望兒子考上好大學,出人頭地了。可兒子竟然為了畢業旅行,偽造成績單。媽媽很生氣,這時一個神秘人出現,給了她一個遙控器,據說可以讓「小孩很聽話」。



之後奇怪的事情發生。兒子小偉發現,自己一直在重複同一天的生活。同樣的人,同樣的對話,同樣的事情……無限重複。




原來,媽媽用遙控器,操縱了小偉的時間!希望小偉能為偽造成績單主動認錯的她,不停地讓小偉回到偽造成績單那一天。於是,小偉的人生被卡在了這一天,無限重複。




幾近崩潰的小偉終於認錯。然而,事情並沒有結束。隨著媽媽控制欲的越發膨脹,小偉人生的噩夢也開始了。

為了讓小偉努力讀書,小偉媽媽從不顧忌小偉的感受,只要小偉有任何不隨願的狀況出現,她就會按下遙控器,讓小偉的日子重來。

不吃苦瓜,時間倒退;不穿媽媽買的新衣服,時間倒退:不喊「我一定好好學習,不辜負媽媽期望」的口號,時間倒退……



媽媽最常說的話就是:

你一定要告訴自己,我要努力讀書,要考上好大學,不要讓媽媽失望!



小偉對於媽媽不敢再有任何忤逆,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看到媽媽,甚至緊張到手捏衣角……

小偉第一次反抗,是因為喜歡上一個女孩而被媽媽反對。但媽媽不顧他的抗爭,再一次時間倒流,讓女孩,再也記不起他。




小偉崩潰了,他選擇自殺:割腕、觸電、跳樓……

一次又一次。 然而,他每死一次,媽媽都用遙控器「救回」兒子,重返那一天。




「你到底還要我再死幾次?」連死也死不了的小偉最終絕望了,也屈服了

——一切按照媽媽的指令來。

媽媽用遙控器養大的孩子,怎麼看都像是被訓練有素的鴿子。聽話,卻沒有了靈魂。

這劇情看似荒誕,卻也確實反映了部分家庭的現狀。有時候,父母的愛,是會傷人的。小偉媽媽剛開始的初衷,確實是為了小偉好。但在日復一日的控制中,卻逐漸失去了平衡。

正常的父母會給孩子建議,但選擇權還是孩子自己。而控制型父母會讓你,有一種無法喘息的壓迫感。一旦你想要做自己,他們就會用感情來綁架你,「我為你付出這麼多,你為什麼不懂感恩」,聽爸媽的要求是理所當然;不聽話就是「不孝」……

而被控制的孩子,即使看起來取得了父母的期待成功,考進了理想的大學,步入了「成功的軌道」,但他並不快樂。

02

被愛控制的孩子,沒有真正的快樂

我一個研究生同學,她擁有著常人羨慕的一切,長相、家境、學歷,畢業後工作也是家裡托關係安排的鐵飯碗。外人看起來一路平坦的人生,但她自己卻不怎麼開心,總說活得很累。

後來一次喝酒到微醺,她才吐露心聲。她說她的童年很不快樂,從小被父母控制著,父母讓她做什麼,她必須去做,尤其是學習成績,不敢有一絲馬虎。她沒有朋友也沒有什麼快樂,有男孩喜歡她,她先是害怕,然後就條件反射地拒絕。她是一個特別被動的人,總是懷疑否定自己,至今不敢談戀愛。

她厭惡極了父母設計的人生,卻也知道父母為自己辛勞了半輩子,因此又戰戰兢兢怕自己做不好,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活在極大的壓力和焦慮中,沒有幸福可言。

心疼!她之所以能被父母控制,其實是因為她更懂事:總把歡樂送給父母,痛苦留給自己消化。



演員鄭爽的人生,也是被父母安排的。母親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讓鄭爽進演藝圈,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因為自己年輕時候就想從事演藝事業。為此,他們在鄭爽12歲就把她送出家門,千里學藝。



可是,鄭爽和爸爸一起參加綜藝《旋風孝子》時,曾幾次跟爸爸抱怨,說自己不適合娛樂圈。

但她同樣是一邊牴觸,一邊又怕辜負父母,不得不繼續留在演藝圈。她甚至成了唯一一個退出微博以及其它一切社交平台,自己搞個專屬APP的藝人。一邊想要退出名利場,一邊又不得不留一個出口。


很多時候,父母因為無法到達自己想要的人生,就會寄希望於孩子。但孩子在父母的殷切希望下,卻總覺得自己是一顆棋子,而不是被愛著的小孩。鄭爽常在網絡上暴露自己沒有安全感,就連父母的愛,她都覺得不穩定。

如此矛盾的她,不知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會不會像我那個研究生同學一樣哭泣。



活在父母殷切的希望和控制下的孩子,一旦承受不住壓力,就很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

《哪吒》里,當龍王讓每條龍挖下身上最硬的鱗片給敖丙製成「萬龍甲」,當他說出「這是龍族等待千年的機會,你的成敗關乎全族命運」時,每個字都像一個千金砣砸在乖孩子敖丙身上。他眼神里沒有殺氣,只有害怕。



最終,當敖丙發現哪吒才是正義的一方,他必須在正義與「龍族重託」之間,做抉擇。痛苦的他選擇了正義,內心卻無法原諒那個「背叛龍族」的自己,最終主動進入天雷劫,看似是為救哪吒,實則是走向了自我毀滅:無法面對被自己辜負了的父母,只能把這條命都還了……

被控制的孩子,無法獲得真正的地成長,也得不到真正的快樂,更無法真正認同並愛父母。

03

愛是尊重,不是控制


作家月下客曾寫過這樣一段話:

最有意義的教育,就是在足夠了解自己孩子的基礎上成人之美。如果他是鳥,就讓他高飛,如果他是魚,就讓他下水。

愛是尊重,不是控制。父母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給他們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想讓他變成的人。

孩子能不能幸福,並不取決於他能飛得多高,走得多遠,而在於他心裡有多少滿足,多少快樂。他是隨心所欲,還是身不由己?他來到這世上,是走出了自己的人生,還是只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活著。

這世界上,最終能夠站在金字塔頂端的精英只有5%,而剩下的95%,都將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而如何讓孩子即使普通也能有獲得幸福的能力,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才是我們作為家長最想要看到的吧!

瓜媽最後說:

其實,我們80後這一代,小時候或多或少都生活在父母的殷切期待下。我父母一直覺得學好文化課、考個好大學是唯一的出路。不過,我非常感謝他們大部分時候還是很尊重我的意願,我一直記得我媽在我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跟我說的一句話,她說,我相信你的選擇,我也相信你會為你自己的選擇負責。這句話雖然給了我自由,卻讓我變得更自律。

現在我們自己終於也為人父母。看完《哪吒》之後,我也在反思自己平常對瓜瓜的教育,到底哪些是「為他好」,哪些是帶著滿足我自己「期望」的影子。還好,每當我的期待和瓜瓜自己的想法有衝突時,我幾乎都會耐心地聽他怎麼說,不會一味要求他聽我的。

就像那天瓜瓜同時要參加足球比賽和畫畫比賽,我讓他自己決定,其實我心裡是有一個預設答案的(更希望他參加畫畫,因為足球是集體項目,少了他其實影響並不大),但是我還是把權力交給了他,最後他選擇的和我心裡的想法一致,說實話我心裡有一點小竊喜,但是如果他選擇了足球,我想我也會支持他的選擇。

我也問了身邊的幾位媽媽,我們這些新一代父母,大都比較開明。都更希望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被我們刻意打造的樣子。正如泰戈爾所言:「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而又給你光輝燦爛的自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hKyYWwBUcHTFCnfYwj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