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合力,108歲老人在濰坊市中醫院成功置換髖關節

2020-03-21     濰坊高新傳媒

2020年3月6日,在濰坊市中醫院手術室內,運動醫學科主導,多學科聯合成功為108歲高齡老人實施完成髖關節置換手術。在以人為本的理念指導下,融入中醫正骨思維,醫患雙方合力化解手術風險,成功跨越高齡難關,為老人延伸了健康長壽之路。經過術後13天康復觀察,老人恢復下地行動,疼痛感消失,這位生於民國前1年的高壽老人,邁著她的一雙小腳出院回家了。

108歲高齡老人成功置換髖關節,術後第二天開始下地。

108歲老太冠居城區壽星 不慎遇上「最後一跤」

李思雲老人生於1911年農曆11月,時逢晚清與民國交替,之後歷經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年代,親歷了新中國成立,現年齡108周歲,居住於濰坊市濰城區,被家人和街坊奉為至寶。老人平素身體並無大礙,飲食起居基本能夠自理。2月29日,老人在家中從衛生間走出時不慎摔倒,瞬間髖部出現劇烈疼痛,伏在地上不能動彈。家中子女一時驚恐慌亂起來,幾個人小心翼翼的把老人抬到床上,休息觀察一天之後發現疼痛不減,大家更加焦急,馬上撥打120送至濰坊市中醫院。

術前病例討論。

該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張振鵬接診後,通過檢查確診為右髖粉碎性骨折。在臨床上,高齡老人由於骨質疏鬆導致此類骨折十分多見,而且對於九十歲以上高齡老人來講,有「最後一跤」的說法。這是因為如果不能進行手術治療,保守臥床兩三個月內,持續的疼痛和活動受限,就會引發一系列諸如心肺功能降低、發燒、血栓、局部感染褥瘡等問題,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痛苦將成為老人生命健康的考驗。

醫患雙方溝通確定方案 108歲老人親自「拍板」

在X光片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老人的右下肢呈現外展、外旋、短縮畸形,斷端移位明顯。診斷很明確,沒有什麼困難,難題在於選擇保守還是手術治療,如果選擇手術治療,如何化解術中風險。除了對手術專家的技術有極為苛刻的要求之外,患者家屬的意見至關重要。

通過檢查,老人除了不可避免的骨質疏鬆之外,存在心功能不全,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且脈壓差較大,肝腎功能異常及低蛋白血症,白蛋白僅26g/L,再加上此次創傷對老人的打擊,使得血紅蛋白一度下降到69g/L,這些狀況大大抬升了手術及麻醉風險,稍有不慎,老人就可能走不下手術台。

經過多學科會診,骨傷科學科帶頭人譚磊副院長、張振鵬主任帶領科室醫護人員反覆討論,綜合評估認為:老人體內器質性病變問題較少;身體條件通過術前中西醫結合支持治療可以提升改善;運動醫學科所依存的大骨傷科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關節置換技術積澱深厚,高齡老人關節置換經驗豐富;手術是目前唯一能夠化解「最後一跤」的治療手段。

術後查房。

進一步討論,手術治療可選擇髓內固定或者髖關節置換,髓內固定依然需要較長時間的臥床修養,髖關節置換三天內即可下地行走,能夠迅速擺脫骨折創傷帶來的問題,綜合考量,髖關節置換最適合老人健康需求。

家屬在傾聽治療意見之後,既想積極治療,又擔心手術風險。在商討過程中,一五一十的把情況告訴了老人。沒想到,老人聽後當即「拍板」:「做手術,冒點風險也值得,出了問題不賴大夫。」老人的話,猶如把沉甸甸的信賴交付到了張振鵬手中,大家經過深入討論,確定了多學科聯合,術前體質改善支持,髖關節置換及粉碎性骨折部位固定的手術治療方案。

多科聯合為老人保駕護航 手術刷新全省高齡紀錄

術前,採用中藥外敷內服,實現骨折部位化瘀消腫,體內潤腸通便之效果;聯繫輸血科為老人進行輸血支持,補充白蛋白,改善提升體質指標;會同心血管病科、麻醉科、骨傷科專家進行多學科會診,確保生命體徵平穩,為順利手術打下基礎。

骨傷科、麻醉科、心血管病科等科室聯合手術,為老人保駕護航。

張振鵬主任帶領實施髖關節置換手術。

3月6日,老人被推入手術室,運動醫學科、心血管病科、麻醉科等專家團隊已經做好周密準備,手術室護士提前梳理術中事宜,切實做到萬事俱備,確保遇到任何問題都能從容應對。老人生平第一次進手術室,為了消除她的惶恐,手術護士握著老人的手,通過談話轉移注意力,看到護士臉上暖暖的笑容,老人情緒放鬆,生命體徵平穩。

麻醉順利實施,手術順利開啟,各項檢測平穩進行••••••時間就是一切,大家默契配合,注意力集中統一,一切顯得緊張而有序。手術室里,除了儀器的滴答聲,和團隊成員之間應答聲,沒有任何多餘的聲音。

術後查房。

主刀專家張振鵬主任完全沉浸在手術之中,憑藉豐富的經驗和靈巧的雙手,骨折部位切開、損傷清理、粉碎性骨折固定、植入人工髖關節,整個過程紮實利落,僅用30分鐘,整台手術一氣呵成。

老人緊緊握住張振鵬主任的手,表達感謝之情。

術後第1天,老人開始坐起吃飯,第2天可下床短時站立,第3天藉助扶步行器能夠緩慢的行走,這一切預示著老人的康復將會非常順利。每次查房,老人總是緊緊握著張振鵬主任和董永娟護士長的手,告訴大家感謝為她治好了病。老人的子女們懸著的一顆心也終於落地了,在病房裡重新恢復了往日四世同堂的幸福時光。

護士長董永娟精心護理老人。

經過術後13天的康復觀察,老人恢復良好,3月19日上午,在家人的陪伴下,在大家的祝福中,老人邁著她的一雙小腳出院回家了。

骨傷科學科帶頭人譚磊副院長接受省、市各級媒體採訪。

該院骨傷科學科帶頭人譚磊副院長介紹:該例手術刷新了山東省髖關節置換最高齡紀錄,而手術成功也並非偶然。濰坊市中醫院骨傷科在濰坊市開展人工關節置換技術非常早,其下設科室關節骨科、運動醫學科、骨關節病科、東院區關節骨科等目前年開展全髖、全膝關節置換手術800餘例。從上世紀80年代初期開展第一例手術至今,無一例出現感染,創造了關節置換38年「零感染」的記錄,其中年齡最長的108歲,最年輕的29歲,其中100歲以上的老人有6位,90歲以上的達100多位,數量居全市之首,國內亦很少見。

來源:半島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d2MAHEBfwtFQPkdgIhJ.html









嗨!老夥計!

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