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典型案例介紹

2020-01-09     最高人民法院

各位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來介紹今天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10個典型案例。

2016年1月以來,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下,長江經濟帶各級人民法院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現代環境司法理念,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人民法院共依法審理各類涉及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刑事案件42230件,民事案件112265件,行政案件75591件,公益訴訟案件2945件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58件,為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同時應當看到,當前長江生態環境形勢依然嚴峻,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按照2019年11月召開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現場會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的要求,為進一步發揮生效裁判的評價指引功能,落實最嚴格的源頭保護、損害賠償和責任追究制度,最高人民法院從近年來人民法院審理的案件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0個典型案例進行發布。

這10個案例中,有7件系違法向長江干支流偷排、直排污染物的刑事案件,還有行政案件、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案件各1件。這些案例體現了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嚴厲打擊向長江干支流直排、偷排污染物的行為;二是統籌適用刑事、民事、行政三種責任方式,有效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國家、社會公共利益;三是責任追究一抓到底,不僅追究排污企業責任,而且追究企業法定代表人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四是堅持修復性司法理念,通過創新審判執行方式,確保生態環境得以及時有效修復。這些典型案例的發布,對於促進裁判標準的統一,監督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教育引導企業和人民群眾履行環境保護法律義務,推動長江流域協同治理和一體化保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下面,我著重介紹其中的四個案例。

被告單位安徽亞蘭德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告人呂守國等7人污染環境案,系通過暗管直接向長江違法排放有毒物質污染環境的刑事案件。本案中,人民法院在依法認定亞蘭德公司構成單位犯罪並處罰金的同時,對單位犯罪起決定、策劃、指揮作用的公司法定代表人、副總經理等主要負責人、高級管理人員,對安排工人偷排污水、應付檢查的車間主任等分管負責人員,對製造虛假監測數據的環保專員等責任人員,依法分別追究刑事責任。本案判決明確,實施污染環境犯罪行為的排污者既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也要履行生態環境修復義務、支付相關賠償費用;單位犯罪的,既要追究犯罪單位的刑事責任,也要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充分展示從嚴懲治環境污染犯罪的司法政策,有力威懾違法排污單位並對相關從業人員具有教育警示作用。

被告人姚多友等14人污染環境案,是一起跨省傾倒工業污泥污染環境的刑事案件。近年來,跨省非法傾倒固體廢物案件時有發生,環境風險日益凸顯。工業污泥中的汞、砷、鉻等重金屬及其化合物,大多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在環境中具有富集性且難以降解,若不經過正規處置隨處堆放,不僅嚴重損害生態環境,更可能直接危及人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故法律對工業固體廢物的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包括對跨省轉移、處置,均有嚴格規定。本案中,被告人姚多友等14人為牟取非法利益,分別作為工業固體廢物的接收人、介紹人、運輸人、非法處置人,上下協作、相互結合形成利益鏈條,涉案人數多、範圍廣、數量大,對長江經濟帶相關區域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被從重追究刑事責任。2019年2月,「兩高三部」聯合發布的《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明確規定,對於在長江經濟帶區域跨省市排放、傾倒、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的環境污染犯罪行為,依法予以從重處罰,進一步彰顯堅持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依法打擊固體廢物非法經營地下產業鏈條的決心。

資中縣銀山鴻展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訴原內江市環境保護局環境保護行政管理(環保)行政處罰案,是排污企業因違反環境監測管理規定受到環保監管部門行政處罰引發的行政訴訟案件。環境監測是環境管理的「哨兵」「耳目」,是環境監管最重要的基礎性和前沿性工作。排污者自我監測是環境監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彌補政府監測機構和社會第三方監測力量不足的重要方式。本案中,鴻展公司作為重點監控企業,對企業污染物排放的自我監測履責不到位,對自我監測中存在的問題聽之任之並造成污染物超標排放。環保監管部門針對鴻展公司的處罰決定,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既考慮其從重情節,在法律規定幅度內從重處罰,同時也考慮違法行為人的配合執法表現、未造成嚴重後果等因素,沒有頂格處罰。人民法院依法支持環保監管部門的嚴格執法和合理裁量行為,體現司法支持依法行政的力度和保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溫度,有利於警示排污企業自我約束,誠實守信,嚴格執行自我監測規範和標準,確保監測過程規範和監測數據真實,同時自覺接受環保部門監管,共同促進長江流域水體質量和生態環境的有效改善。

九江市人民政府訴江西正鵬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連新建材有限公司、李德等7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案,系在長江經濟帶區域內跨省傾倒工業污泥導致生態環境嚴重污染引發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在依法追究被告公司及各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基礎上,九江市人民政府充分發揮磋商作用,促使部分賠償義務人達成協議並積極履行修復和賠償義務;對於磋商不成的,則依法提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實現了訴前磋商與提起訴訟的有效銜接。為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制度,人民法院通過本案判決明確了以下兩項規則:經營者雖沒有直接實施傾倒行為,但放任他人非法處置的,應由經營者與非法處置人共同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數人以分工合作的方式非法轉運、傾倒污泥,在無法區分各侵權人傾倒污泥數量的情況下,應當共同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各位記者朋友,協同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高質量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人民法院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不斷健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典型案例的篩選與發布機制,完善裁判標準和審理規則,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為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助推長江經濟帶成為東方巨龍身上的「綠飄帶」和「黃金帶」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YEOiW8BMH2_cNUgOdu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