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荊楚。
4月8日零時起,湖北省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九省通衢」逐漸重啟。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城市日漸活絡,工廠蓄勢待發,農民春耕正忙……負重前行的湖北法院全體幹警迅速因時因勢調整工作著力點,助力湖北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為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築起法治的基石。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現場》欄目、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聯合舉辦直播活動,聚焦重新復甦的荊楚大地,記錄湖北法院人的堅守與擔當,光明網、中國青年網、今日頭條、快手等50餘家媒體、平台進行了實時直播,直播持續近兩個小時,1500萬網友在線觀看,為2月7日以來開展的八期「抗疫前線 法治報道」系列全媒體直播活動畫上圓滿的句號。
一江春水向東流,司法為民新征程大幕已拉起。
調解言和,停港兩月輪船起錨遠航
「武漢海事法院的發展與派出法庭幹警們的駐庭奮鬥是分不開的,希望駐庭幹警牢記初心、不辱使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審判工作中去……」4月8日,武漢海事法院的廣場內舉辦著一個簡單的送行儀式。該院院長呂小武語重心長地送別兩名特殊的法官,周炎華和左明輝。
兩位法官的崗位原本在千里之外的武漢海事法院重慶法庭和武漢海事法院宜昌法庭。外派法官一般兩年輪換一次,周炎華和左明輝離家較遠,平時幾個月都難得回家一次,又趕上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全院幹警決定為兩人舉行歡送儀式。
自武漢封城以後,周炎華和左明輝不能返回工作崗位,在武漢加入抗「疫」一線,下沉社區,擔當志願者。現離漢通道解封,他們心急如焚踏上返崗的征途,處理與航運有關的法律糾紛,保障相關企業復工復產。
疫情發生後,武漢的港口也按下了「暫停鍵」,貨輪停航、船員停工,熱鬧的長江陷入了平靜。一艘來自江蘇的貨輪因為疫情不得不壓港兩個多月,因為疫情不能作業,既不能發貨,也不能返程,造成了幾百萬的經濟損失無法彌補,船東要求武漢貨主給予補償,但是雙方卻就補償金額難以達成一致。
隨著武漢解封日期的臨近,這艘貨輪歸心似箭,但是難以成行,他們心急如焚求助於武漢海事法院執行局法官幫助調解。武漢海事法院執行局劉東副庭長一次又一次帶著執行員登上了的停靠在武漢軍山碼頭的輪船,進行調解。
在劉東和同事的反覆調解下,4月8日,貨主與船東終於達成了補償諒解,簽字、隔空抱手握拳,向調解的法官表示著感謝。涉案船舶終於可以起錨遠航,奔赴遠方,開啟新的征程。
搶抓農時,助力脫貧攻堅正當時
一年之計在於春。
正值春耕時節,4月8日,湖北省遠安縣人民法院院長、駐青峰村第一書記郭志華組織幹警購買回生物有機肥和復合肥278袋,並帶領幹警驅車一個半小時,趕到青峰村分發給139戶貧困戶,每戶發放2袋。
自湖北省逐步採取差異化策略精準推進復工復產後,遠安法院駐嫘祖鎮青峰村扶貧工作隊迅速與掛點嫘祖鎮青峰村溝通聯繫,幫助該村貧困戶春耕備耕,搶抓農時,在希望的田野上追趕春天腳步。
在化肥發放現場,遠安法院幹警和村幹部一起安排村衛生室醫生對到場的村民進行體溫測量,並由法院幹警現場維持排隊秩序,讓村民保持安全距離,帶好口罩領取化肥。為了方便住的偏遠的村民,遠安法院還組織了四組人馬,將肥料送到不方便到現場領取的貧困戶家中。
「疫情防控要嚴防死守,恢復農時又迫在眉睫,我們必須做到『戰疫』與『戰貧』兩手抓、兩不誤,確保貧困群眾疫情防控不漏一人、精準脫貧不漏一戶。」郭志華說。
春耕不僅關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也影響著農民一年的收入,對於湖北重要的農業大縣遠安縣,影響尤其深遠。
青峰村隸屬遠安縣嫘祖鎮,全村多為山地地形,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導致了青峰村村民缺水、交通不便等困難。全村現有戶籍人口2214人,貧困戶139戶272人,由遠安法院65名幹部結對幫扶。
遠安法院幫助該村將茶葉作為該村特色產業,納入「一村一品」工程,2019年,在已發展1200餘畝茶園的基礎上新發展茶園300畝,並將村茶廠回收、提檔升級,增加貧困人口就業渠道,讓貧困戶、村集體共同增收。
隨著天氣逐漸回暖,青峰村逐漸進入春茶採摘季,幾百畝茶園長勢喜人。但由於倒春寒,茶園收成較往年還是受到一定損害,遠安法院駐青峰村扶貧幹警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4月8日,在青峰村茶園裡,一壟壟整齊的茶樹在陽光中吐露春芽,幾名採茶工正在茶園裡採摘著綠茶。郭志華主動聯繫遠安縣茶葉合作社專家來到青峰村茶園現場講解茶園管理要點及春茶採摘標準。
為實現茶業穩產增收,遠安法院扶貧幹警鼓勵企業改變銷售模式,等春茶上市後,幫助茶企通過網店、微信和銷售熱線及現代物流網絡最大限度的穩定客源和市場,儘量減少人員流動和接觸。
解封不解防,堅守社區防疫「最後一環」
滔滔江聲伴著市井喧囂,充滿人情味的武漢街頭,車輛多了起來,人聲熱鬧了起來。武漢的商業、物流、社會服務等各項功能正在加快修復和激活。
「我所值守的小區是連續四十七天無疫情小區,現在我們繼續實施比較嚴格的封控管理,提倡居民非必要不外出,但是又允許復工復產的憑綠碼進出,所以我們更忙了,既要驗車,還要看車裡面有沒有載其他人,所以程序更多了一點。但解禁來之不易,是無數人的奉獻才有今天階段性的勝利,所以我們要站好最後一環崗。」4月8日,在武漢市江岸區台北街雲林社區小區入口處,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法院下沉幹警郭奕君正挨個給進出小區的居民量體溫、查看相關證件。
疫情防控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
解封離漢通道不等於解除防疫,打開城門更不等於打開家門,武漢市要求要繼續做好小區封控管理工作,江岸區法院下沉幹警依然堅守社區防疫「最後一環」。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郭奕君和同事就一直在疫情防控一線崗位,詳細摸排記錄信息、對樓道等進行消毒、出入人員登記、防疫知識宣傳、幫助居民採購生活物資,每項工作都做得一絲不苟。
在這場疫情抗擊戰中,江岸區法院184名幹警都加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他們迎難而上,分別下沉至江岸區9個卡口:台北街道雲林社區、花蓮社區、寶島社區、和美社區,永清街道仁義社區、新天地社區、後湖街道美廬社區、東方社區和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
自全員下沉起,184名幹警每日準時至各對口社區,聽取社區安排,服從社區指令,從拉網排查體溫,勸導群眾服從封閉管理要求到幫助社區進貨、分菜、上門送菜,到幫居民買藥送藥等等,從早上8:30到晚上8:30堅守崗位,認真負責完成工作任務。
「疫情尚未完全結束,我們仍要繼續堅持,毫不鬆懈地站好最後一班崗,把防疫措施抓緊抓實抓細,在保持疫情防控毫不放鬆的前提下,助力復工復產,我相信,武漢的明天會更好。」面對未來,郭奕君信心滿滿。
歷盡千帆,極目楚天,信心與希望,在春天裡升騰。
來源: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
記者:孫航 程勇 梅瑰 蔡蕾 | 攝影:李光輝 吳黔 | 編輯:冼小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