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追夢人|「甲魚哥」李戈銳:用一場「化學實驗」點亮特種水產養殖

2020-04-14   中國水產養殖網

「甲魚哥」李戈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紅網時刻記者 王義正 通訊員 歐陽欽君 印玉芬 常德漢壽報道

李戈銳,人送外號「甲魚哥」,是漢壽特種水產科研所(以下簡稱「特科所」)所長。因為位於西洞庭的常德漢壽縣,被譽為「中國甲魚之鄉」,而李戈銳所在的特科所就是專門從事甲魚養殖研究的科研機構,顧名思義,李戈銳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甲魚。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漢壽的特種水產養殖早已突破了甲魚一項,許多其他品目的特種水產業早已在漢壽落戶。然而環保要求越來越嚴,一些對水質存在明顯影響的養殖業都面臨退養的壓力。

「水池子」不能臭,錢袋子也不能癟。

「甲魚+桂魚+鯪魚」的綜合養殖理念就在李戈銳的一次又一次反覆摸索中瓜熟蒂落,其「『高效、高產、高質』+環保」的養殖模式可以彌補一些產業退養之後的空白。

甲魚性情溫和行動緩慢,一般不吃活物。桂魚喜動只吃活物,鯪魚是主要的食物。但鯪魚的飼養過程中如果密度偏大,一些死去的魚會影響整體水質。一般情況下,養一塘桂魚需要在隔壁養鯪魚作為食物供給。

「我們採取甲魚和鯪魚同塘套養的方式讓甲魚吃死鯪魚,而活鯪魚給桂魚吃,這樣一舉兩得。」李戈銳說,這樣就有利於將性價比拉升到最高,讓養殖收益最大化。

這就像是一場「化學反應」,甲魚是氧氣,桂魚是氫氣,而鯪魚是火柴,李戈銳將這根火柴劃燃了。

當然,李戈銳創新的綜合養殖模式所蘊藏的能量不僅限於此。「我們桂魚養殖的密度也比傳統的要大得多。」

李戈銳的「秘密武器」在於他自主研發了一種特殊的「飼料」,可以改善水中的微生物環境,同時配合對水溫、水質的精準監測和調控,基本可以保障每一塘都能大豐收。

「這種模式如果能在漢壽推廣開來,就可以有效解決因為環保而要退養水面所帶來的空缺,而且經濟效益或許不比以前差。」李戈銳說,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想方設法讓老百姓致富增收,是每一名黨員幹部的責任。

但讓人詫異的是,如今在特種水產養殖界鼎鼎大名的「甲魚哥」,卻並非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道」。

李戈銳曾經是一名語文老師,後來為了一名基層公務員,「現在是一名水產科研工作者,我自己也沒想到。」

上世紀九十年代,漢壽縣被命名為」中國甲魚之鄉」。然而,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特科所前些年的發展遭遇到了瓶頸,體制不順、人心不穩,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更不用說產生能促進甲魚行業發展的有用科研成果了。

縣委、縣政府想選拔一名有幹勁的年輕幹部來帶領特科所工作,在這種情況下,時任漢壽縣蔣家嘴鎮副鎮長的李戈銳進入了組織部門的視線。

李戈銳上任後, 通過一系列的舉措,逐漸打開了局面,職工穩定了,科研也有了起色。「中國甲魚之鄉」的名片也被越擦越亮。

「農人不可偷懶。若只裝出努力的樣子,結果只會來打臉。」這是2020年的第一天,李戈銳在微信朋友圈為自己寫下的新年獻詞。這個世界上從沒有平白無故的成功,李戈銳正是在不斷地學習、摸索、創新、堅持,才逐漸成長才在追夢的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