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學習注意力難集中怎麼辦

2020-03-22     勁草雲


如何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1、維持學習的儀式感

維持學習的儀式感有助於考生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具體表現為:

(1)制定每天的學習計劃,將時間和要做的事情合理分配,並堅持執行計劃。切記不要將目標定的太難,可以具象化寫出攻克一道習題,背誦一個知識點等。持續完成計劃才能有所收穫。

(2)停止拖延,勞逸結合。線上學習的時間寬鬆使得考生更有可能將目標和計劃進行拖延。堅持完成計劃,同時給自己制定一個明確休息的時間。比如說學習20分鐘休息5分鐘,學習40分鐘,休息10分鐘。或者和老師教學的安排同步,這個要根據你自己的情況來設置。

(3)布置一個學習環境。除了制定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外在的學習環境也很重要。與家人溝通好學習固定的不被打擾的學習時間,提前整理好書桌,穿戴整齊等措施都有利於營造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習注意力。

2、做好學習筆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幾乎是學習必做的事項。同樣,線上教學因螢幕大小有限,老師注意力有限,考生更應該及時記下這些知識要點:

(1)記提綱

老師講課大多有提綱,這些提綱反映了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並且有條理性,因而比較重要,故應記在筆記本上。

(2) 記問題

將未聽懂的問題及時記下來,便於及時請教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懂弄通。

(3) 記疑點

對老師講的內容有疑問應及時記下,這類疑點,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錯誤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師講課疏忽造成的,記下來後,便於與老師討論。

(4) 記方法

勤記老師講的解題技巧、思路及方法,這對於啟迪思維,開闊視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並對提高解題水平大有益處。

(5)記總結

注意記住老師的課堂內容總結,找出重點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尋找存在問題、找到規律,融會貫通課堂內容都很有作用。

3、多溝通多交流

由於現在無法出門,利用自己手裡的QQ或者微信,與老師們溝通今天的學習自己哪裡不懂。

不要害羞,其實對於課程或者自己以前不懂的知識點都可以問老師,既節約了時間、也促進了師生情、更能讓自己在家動起來不再焦慮,減少知識漏洞。

4、拒絕非學習項目誘惑

考生通過手機、電腦等在線學習,但同時也會接觸到遊戲、電子書等耗費時間、影響注意力的內容。因此,考生需要拒絕此類誘惑,空閒時間可與多與家人溝通交流,有更多關乎自身未來的升學問題可以討論。

5、愛上學習

歸根究底,學習時一件自我驅動的事情,旁人無法過多干涉。因此,在學習中找到樂趣、愛上學習才是學習的終極結果。在這個過程中,考生可以通過制定、完成計劃,挑戰難題,分享收穫,與同學、老師和家長溝通等等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培養自己的學習樂趣。

老師可以做些什麼?

這段時間為了幫助考生在家備考,許多老師也是第一次用上了直播。整理了一些有助於改善教學方式的思考,如果覺得有用,也可以轉給你身邊的老師。

老師們要知道,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為主導,在線教育卻是以學生為主導。

在線教育使得強制性手段不再有效,學習時間隨心所欲;課堂想進就進,想關就關,隨時開始,隨時繼續;在學習過程中,環境因素未知;信息干擾也是未知;甚至在課堂教育中最有效的基於禮貌、榮譽、羞恥感的注意力引導手段也不再有效。

這麼多不可控因素,網絡教學如何才能達到最好效果?怎麼樣才能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學?

最簡單的方法是:向影視、音樂、文學、遊戲學習注意力控制的方法。

這四類學科看似與教育無關,但他們都同屬於非接觸式心理學模型,自它們誕生那天起,就從來沒有機會與用戶面對面,所以積累起了非常完備有效的理論與方法論體系,對在線教育有極大參考意義。

整體來說,在線教育需要向以上學科學習以下三個方面:

1、鏡頭化語言

常見的在線課程視頻,大多都是採用「一鏡到底」,中間再插入幾個空鏡頭,就算完事兒,但是在現在信息多元化的社會,這樣的視頻已經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了,在電視電影中,除了鏡頭推拉搖移之外,還會在1-4秒進行畫面切換,這樣做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注意力,在非接觸條件下,人的專注力通常只能維持4秒,因此「一鏡到底」的鏡頭語言,很難在線上取得成功。

2、遊戲化互動

遊戲可以實現雙向互動,在遊戲中,學生幾乎不會錯過知識點,在攻克難關的同時,就把所需的知識點記住或熟悉,所以遊戲心理模型,是目前最適合在線教育的非接觸性心理模型。雙向互動方式,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及時得到結果的評價反饋。

3、沉浸式體驗(結構化)

考生通常當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書,就會沉浸其中,暫時忽略周圍的現實,這就是沉浸式體驗,結構化,就相當於語文老師常講的「起承轉合」。

內容的結構化,首先是得將內容碎片化,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不斷變化與重複,從而構成完整的課堂,讓學生不自覺地沉浸其中。

將知識碎片化,重新排列組合成為適合在線教育的課程內容,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特殊時期,全國高中考生、老師和家長都關注備考學習,如果你有好的學習經驗,歡迎在文末「寫留言」處積極分享,一同努力。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學高分寶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t9-TA3EBfwtFQPkdXF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