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希望實現財務自由,與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相比,有些人更加傾向於創業。
俗話說「創業容易守業難」,在過去,白手起家在自身努力之下成為富豪的人已有很多,而富二代敗光家業的消息同樣也有不少。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人卻發現,現在創業的「風口」比之前多了很多,但能抓住其中機遇的人卻沒有多少,創業失敗而負債纍纍的人似乎也比之前多了些。
由此,也有很多人常說現在的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真是太「難」了,那麼生意越發難做的原因在哪呢?看完這4點分析就明白了。
1.傳統市場逐漸的飽和
而今,當發現某一行業有「造富」潛力時,很多人或將紛紛湧入,而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有「飽和」的那一天。在網際網路迅速發展的今天,做生意的價格自然也變得越發透明,其中利潤恐怕也不會有太多,加之同行之間或者與其替代品之間的競爭,這時,就有點很多人感覺做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2.業務的性質發生變化
過去,同行之間的競爭往往是通過提高自身的質量與服務來「碾壓」對方,然而難免有些人總想著「另闢蹊徑」,為了賺到更多錢,「偷工減料」甚至於去欺騙消費者。
這種行為自然不是長久之法,隨著各行各業的發展,自然會逐漸淘汰掉那些質量與服務差的公司。
3.實體經濟成本頗高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房地產行業發展迅速,在有些城市,現在的房價已經達到了好幾萬元一平米,這對很多普通人來說還是有頗大壓力的。
而實體經濟則不可避免的需要租賃或者購買門店,由此實體經濟的成本有所增高,加上與電商等行業的競爭,很多人在不想出門時,在家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對實體經濟也是有頗大的衝擊。
在以前,像餐館、服裝店等頗為流行,很多人也覺得這些行業很賺錢,可如今,餐飲等行業的風險也提高了不少。
4.許多居民的購買力下降
有相關數據顯示,房地產已成為77%的中國家庭的資產,而其他的金融資產只有23%,甚至我國居民中有抵押貸款的占據了80%,將近5.8億的中國人是沒有銀行存款的。
如此一來,許多居民在為了買房或者買車之後的購買力較於之前難免有所下降,甚至每個月都要還一定的車貸、房貸。
如果人們因為買房或者買豪華車等,大部分資金流向房地產或者某一其他領域,導致了消費能力有所下降,對於其他行業而言,難免也會造成衝擊。
其實,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做生意都不會太簡單,畢竟「萬事開頭難」,如果做生意真的簡單了,那世界上恐怕就不會有窮人了吧?
當然,生意難做與否,與個人的能力也有很大關係,不管什麼時候,什麼行業,都有精英人士或者公司湧現,由此可見,若想創業,還是應該提升自身能力,腳踏實地的去做,抓住機遇雖然重要,更高質量以及更好服務同樣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