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巨頭「倒下」,拒絕馬雲的「邀請」,寧願燒光庫存也不降價?

2020-01-20     陸水新知

曾幾何時,快時尚服裝品牌憑藉「快速、優質、低價」的優勢,迅速搶占大部分的市場份額,比如ZARA、H&M、優衣庫這些國際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後,很快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與之伴隨的是,本土品牌受此影響,業績大幅下滑,有的一年關掉數百家門店,有的直接被淘汰退出市場。可現如今,曾紅極一時的國際時尚品牌也陷入了十分困難的局面。

真維斯作為澳大利亞的本土品牌之一,後來被楊釗、楊勛兩兄弟收購後才開始進軍中國市場,當初品牌的定位就是讓年輕人都買得起,憑藉「物超所值」的優勢,迅速吸引到大量的客戶,銷量一路高漲,曾一度是休閒服裝行業的領頭羊。在最巔峰時期,真維斯在中國內地有2500家門店,年銷售額達到50億港元。

此後,真維斯對市場充滿了信心,將年收入目標提升至100億港元。卻不曾料到,公司業績不增反降,一路大幅下滑,短短的5年內,營收跌至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而現在,真維斯母公司旭日集團將其業務剝離,位於澳大利亞的真維斯公司進入破產清算程序。這個曾是一代人青春回憶的服裝巨頭,就此落幕。

對於真維斯的沒落,一方面是因為產品設計跟不上時代潮流,另一方面是沒有及時轉型做電商。而H&M這個作為全球快時尚行業的鼻祖,同樣在中國敗給了「電商」。

H&M來自瑞典,創立於1947年,主要經營平價女裝,產品遍布28個國家,在全球設有15個辦事處,3000多家門店。它從2007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憑藉時尚大方、百搭平價的優勢,很快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但是,從2017年開始,H&M在中國市場經歷長達十年的穩健增長之後,首次出現業績下滑。而此時,H&M還在不斷擴張門店數量,導致企業的利潤和毛利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H&M在鼎盛時期,拒絕馬雲的「邀請」,其實就是拒絕讓品牌加入電商平台。

正因為如此,H&M失去了提升業績的重要機會,等覺悟之後,為時已晚。銷量大幅下降的同時,庫存大量積壓。為了解決這個問題,H&M選擇一個非常極端的方式,直接燒掉,5年內燒光了60噸庫存。

​其實,很多國際大品牌都是採取這樣的方式,目的就是為了保存品牌的聲譽和形象。如果打折促銷的話,就會有很多消費者專門等到打折的時候才買,那樣H&M推出新產品時,銷量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加重庫存壓力。不過,很多消費者覺得這樣銷毀服裝的方式不環保,且浪費資源,於是逐漸棄它而去。

又一外企「敗走」中國,寧願燒掉也不降價?5年燒光60噸庫存。其實,H&M不僅在中國市場出現銷售疲軟,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遇到同樣的問題。為了轉型,H&M推出服裝租賃業務,而且是會員制,這能否成為該品牌的救命稻草呢?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4oQuw28BUMKGWtVORB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