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最辣的火鍋,住最老成都特色的院子,做最安逸的芙蓉舊夢」,勒就是成都。可是,作為吃貨,火鍋、麻辣燙、冒菜、串串香、缽缽雞,你真的分得清嗎?
圖/圖蟲創意
火鍋君的前世今生
文字記載里,最早的火鍋,是涮兔肉,即「撥霞供」。還有觀點認為,8000年前的中國陶鼎,是火鍋最早的雛形。
圖/網絡
先秦時候的古人,雖說慣吃生冷食物,也很聰明地發明了加熱熟食的方法。這種加熱方法稱為「濡」。先把食物到煮到可以吃的程度,再放到熱好的調料里入味,隨後在盛滿調料汁的染杯里二次加工。這個工序嘛,就有點像在火鍋底料里涮肉了,可以讓食物變得更加濃香。
南北朝時期,有了銅火鍋的出現。到了唐朝,火鍋已經是民間宴席上的當家之一。
圖/圖蟲創意
明清的時候,更不得了啦,火鍋更是頭號流量網紅。康乾盛世,曾有「千叟宴」的1550隻鍋,成為超級火鍋大爬梯。就連乾隆幾次下江南,都是每到一地,必須吃上一頓鍋子才算罷休。
圖/圖蟲創意
現在,火鍋品種更多,各有風味。一星期不重樣也是妥妥兒的,星期一毛肚火鍋、星期二羊肉火鍋、星期三白肉火鍋、星期四牛肉火鍋、星期五菌菇火鍋……可以說,火鍋讓生活更美好!
圖/網絡
隨著吃貨們越變越懶,自熱火鍋也橫空問世。加點水,就可以在短短几分鐘內綻放成咕嚕咕嚕的饕餮美味。吃不到火鍋時,拿它解解饞還是可以的。
圖/圖蟲創意
而且就算吃不到火鍋,我們還有麻辣燙、冒菜、串串香、缽缽雞這些火鍋的子子孫孫呀!
冒菜:一個人的狂歡
想吃火鍋但沒人陪?別擔心,冒菜君可以解決你的煩惱。
圖/網絡
在成都,冒菜是把菜放在竹簍里燙好後,放碗里吃。坐在大排檔,守著老闆的一口湯鍋,看著肉、海鮮、豆腐、青菜、菌菇、粉絲先後在小竹簍和湯料中上上下下幾個來回,堪稱一場視覺盛宴。
老闆會問:「重辣、微辣、還是不辣?」,根據口味要求盛到碗里,再舀一勺湯汁,一碗熱乎乎的冒菜就出鍋了。
圖/圖蟲創意
冒菜的精華,在於湯。精心調製的獨家香料,是店家吸引回頭客的關鍵。冒菜的湯汁可以直接喝,這也是冒菜和火鍋的主要區別。
麻辣燙:一地一味,人家不是來自四川的娃
成都的小夥伴表示了,一直很好奇到底啥子才是麻辣燙,只曉得冒菜、火鍋和串串,最多加個缽缽雞。
圖/soogif
外地人眼裡最有代表性的麻辣燙,應該是遍布全國的——張亮麻辣燙、楊國福麻辣燙。是將各種素菜、葷菜串成串,放在展示櫃供顧客選,選好後交由店家烹煮,再加入各種調料、湯料加以調味的即食「麻辣燙」。
圖/圖蟲創意
說起麻辣燙,又不得不提撫順麻辣拌。
圖/網絡
和麻辣燙原料相似,麻辣拌是在食材煮過後瀝干水分,加鹽、陳醋、糖、花生碎、辣椒、孜然、麻油等拌勻後食用的地方美食——撫順人在麻辣燙的基礎上發明的,改良過的甜酸口味,滿足了無法吃辣的人想吃麻辣燙的願望。
另一個麻辣燙的近親是麻辣香鍋。
圖/圖蟲創意
將肉、海鮮、脆腸、筍片混合炒制,加入可以吸收各種肉類和海鮮鮮味的腐竹,混合起來,就成了讓人垂涎三尺的「一鍋香」。
圖/圖蟲創意
串串香vs缽缽雞:你倆為啥長得那麼像?
串串香,是最接近火鍋形式的燉煮美食,也因此有了「小火鍋」之稱。不過,它和火鍋的區別,也是大大的有。
圖/圖蟲創意
火鍋鍋底豐富,魚火鍋、雞火鍋、牛雜火鍋、肥腸魚火鍋……鍋的形狀也多,有圓鍋、同心圓鍋、太極圓鍋(鴛鴦鍋)、九宮格鍋等。而串串香通常只有紅鍋。
簽子串起了串串,也串起了缽缽雞。但缽缽雞從容器到湯底,都更加講究。
圖/網絡
缽缽由土陶燒制而成(也有用紅黃相間的瓷質龍紋仿古罐的),裡面裝著紅底湯,浸著事先煮好的熟食。湯底為土雞熬成,湯麵上飄著一層鮮香四溢的土雞油。「原始」的缽缽雞,串上的料是香嫩的土雞肉和雜碎。
圖/網絡
缽缽雞有紅油和藤椒兩種口味,可以選擇一樣來一缽。缽缽雞區別於其他類似美食的一個重點是:它是冷的!
圖/網絡
好嘛,講了這麼多,你暈了嗎?麻辣燙、冒菜、串串香、缽缽雞,大家同宗同族,都是火鍋延伸品。
圖/網絡
所以,現在是吃一頓涮肥牛、蝦滑、羊肉、毛肚、豆腐、萵苣、菌菇......的火鍋?還是串串香、冒菜、缽缽雞?
文丨斯亮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