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座右銘是「我才不管你們要什麼呢,我只想拿到我要的。」最擅長的是利用情感控制身邊的人,而且越親密越好下手。比如我可以利用愛人對家庭的責任感處處都按照我的要求做,也可以利用下屬害怕失業的責任感變相要求其加班,還可以利用孩子害怕被拋棄的恐懼心理讓其乖乖聽話,甚至可以利用父母對我照顧不周等產生的罪惡感而無度索取。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有45年心理治療經驗的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將類似以上這些行為稱為情感勒索。
如果你想知道作為一名情感勒索者的我,在控制別人行動方面有什麼「豐功偉績」,或者你想掙脫別人以愛為名的操控把戲,做一個快樂、洒脫的自己,那你可以看看《情感勒索》這本書,這本書將情感勒索這件事分析的頭頭是道。《情感勒索》的作者蘇珊·福沃德有45年心理治療的從業經驗,同時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她的另外一部作品《原生家庭》曾被梁文道《八分》推薦,另兩部作品《恨女人的男人們和愛他們的女人》和《有害的父母》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可憐的情感勒索者
其實平常我與普通人無異,甚至在擅長的領域還能取得優秀的成績。但作為一名「合格」的情感勒索者,潛意識裡我不在乎過程只在意結果,所以我極度害怕失敗,放在人際關係中表現的就是最害怕被人拒絕。我也搞不清為什麼會這樣,總之遇到過多次挫折以後我的潛意識就會指引著挫敗感與恐懼相聚,讓我知道:如果不能按照我預想的結果發展,後果將是我所不能承受的,故而我總是對別人的拒絕小題大做。所以有時候你覺得沒有按照我說的做不是什麼大事,但對於我來說卻是巨大的災難。
不得不說,作為一名情感勒索者,我內心某處是荒涼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對某些同類人來說,他們是在一個充滿憂慮和不安全感的環境中長大的,所以長大後會充滿失落感和依賴性;還有一些人的天性就是如此,再加上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多加矯正,成長的過程都是被無助感和無能感包圍,長大以後便通過控制別人來滿足自己的身體無助感和無能感;另外一些生活一直都順風順水的人也容易成為情感勒索者,因為從小生活優渥,要什麼有什麼,從未有機會培養出對失望和挫折的能力,最終形成了情感上的低能兒。
其實,每次準備啟動情感勒索時都是我最恐懼的瞬間,因為你的拒絕對我來說就是世界末日,我甚至都以為我們的關係就要到此結束了。所以我就抓住你的痛點,妄想把你綁在我身邊,期望終有一天你能發現我的好。我為了達成自己的需求已經失去了對後果的判斷力,根本不知道那些通過我日常總結出來的小技巧取得的勝利,其實已經對我們之間的關係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說實話,我極度害怕我愛的人受到任何傷害,更害怕失去你們這些對我來說重要的人,甚至可能其實我已經失去我所愛,但是我不面對這些對我來說意味著失敗的結果,所以我只能嘗試用你最在意的方式威脅你聽我的。
總之,我不過只是情感上的可憐蟲罷了。
控制原理
長久練習以後,我能不假思索地對你拒絕我的行為做出反應,讓你產生情感上的不適,這樣你就會為了使自己恢復到情感的舒適區而做出我期望的行為。我是如何做到的呢?那就是抓住你們的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
恐懼感
恐懼感是人類無法避免的,我們能夠通過各種途徑形成恐懼感,比如嬰兒期無人照料的恐懼感、作為群居動物怕被群體排斥的恐懼感等,這些恐懼感都會深深地刻畫在心裡。這是我要控制你的重要砝碼之一。
我與你親密無間,所以我清楚地知道你害怕的是什麼、會緊張哪些事物,儘管我不是故意要找這些破綻,但我擅長無意之間捕獲你們散發出來的恐懼瞬間。於是,當我想要你按照我說的做時,我就會依據那些令你恐懼的過往引發你的恐懼心理,並放大恐懼讓你無所適從。雖然我常常用的話術也就那麼幾個,比如「我要離開你」、「我不再愛你」、「我要發脾氣了」、「我要擾亂你的生活」、「我要跟你魚死網破」、「我要把你開除」等,但每次使用都效果顯著。
責任感
責任感原本是倫理與道德形成的基礎,是不可或缺的行為準則。但當你們衡量對他人責任的水平失衡,過度強調對他人負責時,我的可乘之機就來了。
當我需要你滿足我的需求時,我會不斷地向你明示、暗示我曾經為你付出了多少,告訴你社會傳統中對你我之間之責任的評判標準。比如「孝順的孩子就應該回老家陪父母」、「我是你的父親(母親),所以我的話你必須聽」、「我是過來人/上司,我的話絕對不會有錯」、「我曾經在某次幫過你,現在該是你幫我的時候了」,對於責任感爆棚的人來說,這些話簡直就是戳在心上的尖刀。
罪惡感
罪惡感是道德的指南針,正常情況下,如果我們做了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為,罪惡感就會讓我們產生自責等不舒服感,以防止下次再犯或對錯誤行為進行及時的改善。一般來說,當我們對其他人做出了一些具有傷害性的、違法的、殘酷的、虐待的或不誠實的行為時,罪惡感就開始發揮他的作用。作為一個情感勒索者,為了使你能乖乖地聽我的話,我已經練就了十分的功力來操控你的罪惡感發揮作用。
怎麼讓人產生罪惡感呢?方法很多,比如推卸責任。每當我想讓你聽我的,我會告訴你我現在的麻煩都是你造成的,我心情不好是你的錯,我生病了是你的錯,我工作出錯了也是你的錯……總之都是你的錯。這時如果我真是你關心的人,你一定會為我當下的處境產生罪惡感。
當然,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並不一定需要分開使用,甚至三種感覺放在一起效果更佳。
四種勒索形式
雖然情感勒索的目的都是讓你滿足我的需求,但達成目的的形式卻各有不同。《情感勒索》一書將「勒索」形式分為4種。
施暴模式
施暴是最容易被識別出來的,因為這種模式表現出的反應最為明顯。使用這種模式操控別人的人如果遭到拒絕,一定會立刻就做出激烈的反應。反應的方式呈現兩種極端,一種是暴跳如雷,被蘇珊·福沃德稱為「積極施暴者」;另一種就是默不作聲,被蘇珊·福沃德稱作「消極施暴者」。
積極施暴者是最難相處的,因為他就像一個行走的炸藥包,只要「被拒絕」的引信一被點燃,瞬間就要爆炸。他絕對有能力將你的生活搞得雞犬不寧,最差也要讓你不開心。消極施暴者則相對安靜,但是他們是冷戰的能手,從來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感受,只是擺出臭臉和冷漠讓你猜。
自虐模式
相比施暴模式一副高高在上的態度,自虐模式則將自己看作一個需要被全方位呵護的小孩。採用這種模式的人的內心便是「我知道你足夠愛我,捨不得我受半點傷害,所以我就將自己看作控制你的籌碼,你不滿足我的需求我就傷害自己給你看,我就不相信你不就範!傷害我之前我還要把責任推卸給你,讓你產生「我的痛苦都是由你造成」的認識。」
悲情模式
悲情模式主要就是利用你的罪惡感。我會展示高超的演技,用沮喪、沉默甚至含在眼睛的盈盈淚水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受盡苦楚的可憐人,並且通過各種暗示讓你知道,我現在這麼慘,全都是因為你沒有滿足我的需求造成的。除了這種無言的情感折磨之外,還有一部分悲情模式就是訴苦,讓你體會我現在處境之差,讓你知道如果沒有你,未來我將嘗盡失敗的苦果,而且我失敗這件事也要算在你頭上。
引誘模式
引誘模式是最隱秘、最不容易被發覺的勒索模式。在我們兩個相交過程中,我會給你很多正面的承諾,可能關於愛情,也可能關於事業,或者關於金錢,當然,這些承諾都是有交換條件的。要想得到我承諾給你的東西,必須完成我提出的條件,比如我可以助你晉升,但前提是你要做我的秘密情人。我真的會履行我的承諾嗎?當然不會,我的承諾不過是拴在毛驢前面的胡蘿蔔罷了。
四種讓人妥協的方式
我們情感勒索者利用情感控制人都是分三步走,即「提出需求——施加壓力——最終妥協」。我們知道,想要你們妥協就要想辦法讓你們覺得我們的想法是對的,至少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讓你們乖乖妥協也是有策略的。這些策略在《情感勒索》一書中描述的非常清楚。
二分法
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將之命名為「二分法」的操作方式其實非常常見,簡單來說就是由我將我和你分為正確和錯誤的陣營,通過軟硬兼施的手法,讓你認為我是正確的,而你是錯誤的,進而屈服於我的要求之下。
當然了,之所以你能被我說服,其根本還是因為你堅信我是一個心地善良、處事正確的人。我抓住這一點,先對你這個人以及我們的關係加以肯定,如果這時候你不答應我的要求,我就開始為你貼上負面的標籤,責怪你破壞了我們之間的關係,從而讓你覺得自己沒有按照我說的做確實是錯的。到這裡,我相信如果你還是原來的那個你,你一定會再次就範。
病態化
當我的情感需求無法滿足時,我可能會利用病態化的方式讓你妥協。如果你不妥協,我就想辦法讓你知道「你不完成我的請求是因為你心理有病」,如何向你證明呢?就是挖出過去你曾經歷過的那些令你懊悔不已或痛徹心扉的痛苦過往,給你分析出那些由你造成的失誤,將整件事的責任都歸結到你身上,如果勒索者還具有一定的專業背景,那讓你深信自己「病」了就更簡單了。
蘇珊·福沃德認為「病態化通常的起因是慾望無法達到平衡」,即當情感勒索者感覺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時,就開始通過證明對方情感上的低能使對方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冠之精神疾病讓對方對自己的精神狀態產生懷疑,所以這種「勒索」方式比二分法還要有威力。
聯合陣線
作為情感勒索者,當我發現我一個人已經無法控制你的時候,我就會找「外援」一起圍攻你。外援的最佳人選無外乎你最相信、最親密的那些人,比如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最親密的朋友,如果這些還不夠說服你,那我還會尋找權威人士的理論,比如心理專家、過來人、相關書籍或文章等。
還記得家庭聚餐時被眾人催婚的場景嗎?那就是聯合陣線最典型的操作場面了。
消極比較
應用消極比較進行「勒索」時,「你看看人家」這句話是我最常用的。實踐證明,這句話能給造成自我懷疑和恐懼的心理,通過向你表達別人都能為我做的事你卻辦不到,從而讓你感覺自己渾身都是缺點,讓你產生自己對我不夠忠誠的罪惡感。
最常用這種方式的就是父母,我們的父母會這樣對我們,而我們作為父母也會這樣對自己的孩子。這種方式會讓被勒索者活在一個消極的情緒中,對心理的影響自然很強大。
終結被勒索
我知道被情感綁架是一件十分令人惱火的事情,因為我們不但抓住了你的軟肋,還是你最在乎的人,為了維護你我之間的親密關係不出現裂痕,你不得不在情感的控制下做一些違背你內心的事情。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一書中為你指明一味忍讓只能讓我們的關係越來越糟。現在,讓我們跟著蘇珊提供的方法嘗試改變一下我們之間的相處模式吧。
第一步:改變自己
我是一個正在自省的情感勒索者,所以被我情感勒索人要想改變還相對容易一些。如果「勒索」你的人沒有這份自省,那麼改變就由你開始吧。
你要改變你輕易稱為勒索對象的特質,從內心中告知自己你是可以抵抗勒索的。在改變自己潛意識這一方面,蘇珊在《情感勒索》一書中為你提供了一個心理暗示的方法。首先你要跟自己簽署一份約定,保證自己能夠堅持改變的決心(這種充滿儀式感的行為在心理暗示上非常重要。)。然後你要每天不斷地告訴自己「他給我的壓力我能受得了」。最後你要不斷對自己說肯定的話語,這是你堅持改變的加油站。
第二步:SOS策略
SOS策略主要分為三步,即停下來——冷靜觀察——制定策略
停下來就是停止你的滿足情感勒索者的行為。當情感勒索者提出要求時,你不要立刻給出回應,不要為了對方的需求著急,要告訴他你需要時間考慮一下。要知道,現在該著急的是提出要求的人,而不是你。
剛開始,當你沒有立刻滿足對方需求時將承受來自他的巨大壓力,這種感覺確實非常糟糕,但這種現象非常正常,所以你要學會與這些不適的感覺對話,並了解這些不適給你傳遞了什麼信息,與不適對話。
冷靜觀察要求你從情感勒索的把戲中抽身出來,以旁觀者的態度重新審視你自己和情感勒索者狀況。先看對方提出的要求,搞清楚對方真正要的是什麼,這個要求是真的出於愛還是也夾雜著威脅或不耐煩,還要觀察當你沒有立刻滿足對方需求時他的反應是怎樣的?接著觀察自己對這個要求的反應,要知道自己對這個要求的第一想法是什麼,還要知道你當下的感受是怎樣的,再看看當下你的身體有哪些反應?最後觀察對方哪些操作讓你情緒爆發。是大喊大叫、沉默不語還是拒絕溝通?通過以上觀察,你最終可以連出一句話,那就是「當情感勒索者……時,我就感覺……」如此你就真正滴將自己的感受、信念、行為聯繫到一起,讓自己慢慢習慣冷靜地思考問題,而不是隨便就被對方「操控」。
制定策略就是要採取具體的行動終結人際關係一邊倒的狀況。蘇珊為讀者提供了四個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要擺脫的對象有危險性,那麼你必須要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求救。
策略一:非防禦性溝通。情緒緊張容易讓人進入「戰或逃」的模式,使人充滿防禦性。這種情況下的溝通只會讓情況更糟。所以與情感勒索者溝通時不妨嘗試放緩自己的語調,放鬆自己的情緒,用平和的語調與對方溝通。
策略二:化敵為友。如果情感勒索者發現你是站在他的對立面,那麼就會輕易勾出他內在的挫敗感,使得他的情緒更加激動,反應更加激烈。如果你把他拉到你這一邊,邀請他與你一起想辦法解決他的問題,則彼此之間的緊張情緒必然得到緩解。
策略三:條件交換。當對方提出要求時,為了保持你的自我完整性,使得雙方的關係能得以保持,可以要求對方也滿足你的一個要求作為交換。
策略四:運用幽默。幽默是溝通中的一大技巧,在應對情感勒索這件事中,如果在與對方交鋒的初始時間,用一個玩笑將氣氛緩和下來,情感勒索者的威壓自然減弱,你的話也更容易被他聽進去。
《情感勒索》是對情感勒索事件的剖析,從情感勒索者的內心、方式、手法、原理,到被勒索者的特質、影響即掙脫方法都有涉及。對於生活在熟人社會我們來說,幾乎每個人都發生過情感勒索,同時也曾被勒索。情感勒索的迷霧蒙蔽了我們情感發展的去路,而《情感勒索》則是情感順利發展的指南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