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中國是一個提倡"百善孝為先"的國家,當然在世界各地的家庭生活中,孩子們孝順也是家庭和睦的一個很大因素。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在以孝順為主的氛圍下,社會上仍然會出現許多孩子不贍養老人、許多年邁老人流落街頭的不良現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很多時候,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是在模仿父母,簡而言之,父母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父母的榜樣作用,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家長對自己的父母言語上不尊重,或者對其生活起居沒有過多的關懷,孩子們也會有樣學樣。
1.頂撞父母,惹父母生氣
很多時候,孩子總是很調皮,時不時地惹父母生氣。在言語上頂撞父母,行動上做一些不尊重父母的舉動。
但是我們還是得分清楚情況:有些時候是因為我們誤會了孩子,孩子情急之下才說出不好聽的話,但是我們依然要制止他們這種行為。還有一些孩子就是故意和父母唱反調,你說往東他偏偏往西,這種行為我們就要多加註意和教育了。
2.不懂得認知錯誤,將責任推到他人身上
做錯事情了,首先要意識到自身的錯誤,並且加以改正。但是很多孩子總是為了逃避責任或者害怕被家長責罰,就死不認帳,並且將所有的過錯都推到他人身上。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沒有責任心、做錯事情也會變得理直氣壯。變成一個自私自利的、愛推卸責任的人。
3.沒有一顆感恩的心
不懂得感恩是孩子將來不孝順最危險的一個標誌。我們在生活中難免會看到:小孩子吃完飯跑去玩耍,留下長輩在一旁收拾桌子、洗碗;家裡如果有好吃的東西,孩子也不懂得讓爸爸媽媽先吃,只知道自己品嘗等行為。
這種孩子就是只知道接受別人對自己的關懷和愛,卻絲毫不懂得怎樣去愛別人、沒有一點感恩的心,慢慢地就會變得冷血無情,認為別人對自己好是天經地義的。
1.不要單方面一昧地為孩子付出
很多時候,家長們總是在單方面地為孩子付出。一日三餐、上下學接送等。如果我們一直在付出,孩子們會慢慢覺得理所當然。
所以,當我們在付出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向孩子們索取一點"回報"。就比如我們在做完家務活的時候,讓孩子們幫自己捶捶背、捏捏腿。孩子在這種情況下也會知道父母平常在照顧自己的同時,還要做家務,是非常辛苦的。
2.和孩子們講述自身工作的不易與艱辛
很多孩子之所以天真爛漫、不諳世事,源自於他們未曾涉足社會且父母對其保護得很周到。
我們在日常的聊天中也可以和孩子們談論工作日常,向他們講述現實的殘酷,行業競爭的激烈的。讓孩子們明白賺錢養家是一個非常辛苦的事情,他們才會變懂事一些。
不過,我們講述工作的艱辛時,要注意好度。這個"度"指的是,我們不能頻繁地向他們講述,且描述的過程中不能誇大其詞。否則孩子們的心理負擔會加重並且恐懼以後的生活。
3.對於孩子的要求,不可皆是"有求必應"
由於現在很多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將自己所有的心血傾注在孩子身上。當孩子們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都會二話不說地答應下來。
其實這種行為只會導致孩子慾望變得越來越大,當某一天,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孩子極易會變得暴戾,甚至嗆聲父母、反抗父母。
所以,當孩子向我們提出要求的時候,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要不要滿足孩子的要求。或是讓孩子用自己的行動去獲得滿足要求的機會。
總結:學會感恩是孩子孝順的一大要素,父母的行為舉止,對孩子的教育也是讓孩子學會感恩、孝順的關鍵。所以父母們必須時時刻刻嚴於律己,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