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原央視一著名主持人,退休後以書法「賣錢」的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大家關注的焦點是,該主持人退休後該不該做這樣的「生意」,這樣收費是否合理合法。對於他寫的東西,是否可稱之為「書法」,其水平如何,似乎議論不多。
其實,名人明星玩書法,官員商人玩書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書畫市場的日益繁榮,喜歡書法,學習、創作和收藏書法的人越來越多。表面上看,這似乎正在出現一種全民書法熱,但實際上反映了書法界存在的前所未有的亂象。
官方最先感覺到,書法似已成為領導幹部腐敗的工具,所以從黨風黨紀的角度,對領導幹部玩書法,以及提詞、提字作出了相關規定,從制度上遏止住了官員玩書法越演越烈的勢頭。
至於文化界、知識界、教育界,名人明星學者作家,等等,則沒有約束。於是,不少名人明星在退休後都喜歡玩書法,但大多數並沒有較好的書法基礎和美學修養,所以網上經常曝出名人明星因書法和文字鬧笑話的事情。一知名作家自稱自己的不是書法,卻大辦專場書法展覽;錯別字滿是,卻到處提寫標牌。有個商界名人隨意畫了「話禪」二字,既不是美術字,也不是傳統書法,更不是繪畫,愰如鬼符,結果拍出了468萬元的天價。名人明星的這種行為,也許就是「玩玩」的心態,但實際上對漢字的形態美及書法的健康發展,卻起了極端不好的導向作用。
一、 名人明星書法的大量存在,模糊了漢字的審美標準,降低了人們的欣賞品味。
本來,名人、明星,特別是退休老人玩玩書法,藉此修身養性,應該是當算是一種「雅好」,可問題是你寫的東西,是不是就夠得上叫「書法」或「書法藝術」,並拿來賣錢,還真值得打問號。縱觀玩書法的名人明星,真正夠得上「書法」的不多,大多只能算是「寫字」或「書字」。
為什麼現在名人名星「書法家」會特別多?原因很簡單,成了某一領域的名人明星後,最簡單也最能展現自己文化修養的東西就是寫字。中國人,混到名人明星這個層面了,未必還寫不來漢字?信手寫幾個,既賺了眼球,又體現了文化,還有經濟效益,何樂而不為?但假定叫全部名人明星都「會於會稽之蘭亭」,把每個人的「書法作品」都拿出來請中國書法家協會評審委員會「盲評」一下,恐怕稱得上書法的東西不多。
如今,很多名人明星不大珍惜自己的羽毛,把書法作為「秀場」,把自己的塗鴉之作,任意標籤為「書法」,稍有一點書法素養的人往往一看就知道,哪是什麼「書法」,純粹就是「寫字」或塗鴉。這不僅給人以「不謙虛」的印象,也暴露了自身文化修養的淺薄。你是某領域的名人明星,這就足已耀眼了,又何苦塗鴉漢字,以證明自己多才多藝呢?
由於名人明星行為具有廣延的示範效應,所以他們那些不具有美感的書法作品,往往「謬種」流傳,降低了人們的書法欣賞品味,如果去掉名人明星的光環,則與「江湖書法」無異。
二、 「江湖書法」的惡搞,正在肆無忌憚地損毀國粹書法。
書法界往往把有悖於書法基本要素和帶有雜耍性質的筆墨表演,如腳書、鼻書、性書,以及少數書畫專業人士表演的盲書、射墨書,等等,統統稱之為「江湖書法」。這類筆墨雜耍,不僅搞亂了書法的藝術審美標準,影響了漢字的本身的形態美,也給年輕一代及整個國民的書寫審美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這不是書法的繁榮,而是書法的衰落,是傳統書法藝術發展中的一種異化。這種異化的直接後果,是書法審美標準混亂,文化教育藝術界對書法作品美醜莫辨。
在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文化傳播猶如決堤的河水,泥沙俱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展示自己書寫的方式和內容。不少江湖書法通過各種渠道,千方百計擠進網絡及字型檔,造成其「我字體」即正宗的書法字體印象,以致網絡、影視、廣告,在書法作品的使用上沒有章法,大量違背書法審美規律的作品充斥網絡、螢屏,讓人們誤以為那些就是標準書法,就是標準的漢字美。例如當下影視、媒體和廣告業廣泛使用的「尚巍體」、「衛禹體」等行書書體,就是典型的江湖書法。
由於這些網絡字型檔里的江湖書法無需成本,取用方便,以致廣告業、影視業及各類媒體大量使用,這又反過來加大了這類江湖書法的傳播力度。這些江湖書法一旦貼上「現代、時尚、另類、吸睛」的標記,其傳播和影響,遠追顏柳歐趙、蘇黃米蔡,對普通民眾造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以致有學生把這類江湖書法當成了學習範本,從而加劇了全民書寫水平的下降,導致人們對書法審美意識的大面積缺失。
三、時代呼喚書法業界,面對書法亂象應當有所作為和擔當。
狹義的書法業界,最主要和權威的機構恐怕要數中國書法家協會及省、市、縣各級書法家協會了。這個伴隨改革開放進程而發展起來的群眾文化團體,之所以叫「書法家協會」,而不叫「書法協會」,也許是想有個「高門檻」,以便區別「書法」和「寫字」,區別書法專門人才和普通漢字書寫者。但縱觀各級書法家協會,其主要的工作就是發展會員、評選作品、開辦展覽及書法教學等項活動,對社會上存在的書法亂象,卻無法管控。難怪有書法批評家說,書法家協會沒有必要存在。這雖有失偏頗,但面對書法亂象,書協缺乏管理卻是不爭的事實。加之少數有名氣的書法家,不理會社會上對書法家「丑書」的善意批評,忽略書法與美術的界限,對書法與美術採取跨界融合,以創新出奇,忽略了書法藝術不同於其他線條造型藝術,更加劇了全社會的書法亂象。
漢字是祖國語言文字的基本構成要素,書法創作首先是寫字,如果一個知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已經脫離了漢字的基本型態,那就很難說你的創作究竟是書法作品,還是繪畫作品。值得書法家協會和書法專業人士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當書法登堂入室成為大學藝術門類的一個碩博專業,美術界有從事書法工作的專門人才的今天,當代國人的漢字書寫水平究竟是提高了還是下降了?當然,這並非是說全民書法水平下降的責任就在書法家協會,而是說對漢字的形態美,對國粹書法,需要引起全民高度重視了。
廣義的書法業界,應當是指從事中國傳統藝術(書法、國畫、篆刻)和以此為基礎的藝術界、教育界、文化界人士。這是一個人數眾多的龐大群體,也應當是傳承書法等傳統文化的主要成員,但在國粹書法的傳承上 ,這部分人的書法素養卻是參差不齊,整體是趨於衰落的。
這種衰落的客觀原因,主要在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出現,和商品經濟的繁榮,極大地改變和縮短了信息交流的方式和頻率,作為信息交流基礎的文字,在信息傳導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是傳遞效率,其次才是審美的問題;更何況現在公務活動中,手書漢字的機會是少之又少,提筆忘字的現象廣泛存在。
書法衰落的主觀原因,則是50年代前後出生的一代人,經歷了「十年動亂」的斷崖式教育階段,其書法等傳統文化的基礎較差,而這部分人如今又是社會的精英,雖然其中不乏藝術、學術和文化精英,但這絲毫掩蓋不了這一代人國學及書法素養的缺失。所以,現在在文化人中,漢字寫得好的是少數,寫得不好的是多數。
以前,無論是文化藝術界,還是學術教育界,書寫漢字是基本的信息交流方式,學術水平和文化知名度,與書法素養是重疊的,學問高的人,書法再怎麼樣,也不會很差,而且一般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如郭沫若、趙朴初、啟功他們的字,一看就知道是誰寫的。而現在,文化學術水平與書法素養,是分離的,學問高的人,書法不一定會很好,書法好並被稱之為「書法家」的人,書法技藝的確不差,但學識水平可能不一定很高。由此也可以看出,書法從與學識重疊的傳統中脫離出來,成為一種專門的黑白線條藝術,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韓國和日本是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國家,漢字書法在這兩個國家源遠流長,但現在,韓日基本上實現了漢字與日常語言的分離,所以漢字書法就成為一種純粹的書寫藝術而獨立存在。也正因為如此,飽受民眾詬病的「丑書」也就率先在日本誕生了。但中國不能實行書法與語言的分離,因為漢字是漢語的基礎,文字和語言是緊緊捆在一起的,漢字不可能從語言中分離出來而獨立存在。寫字,是書法的基礎;書法,美化和發展了漢字。把二者割裂開來,認為日常利用文字的信息交流只是寫字,而書法是藝術的觀點,是極端錯誤的觀點。
面對今天世界性的中文學習熱潮,在我國已基本掃除文盲,建國已70年的新時代,每一個文化人沒有理由不對漢字及傳統書法藝術保持一份敬畏之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真正書法家的存在,才顯得更加重要。
由此可見,所謂「書法」,嚴格意義上應當是指以紙筆墨為工具和載體,依照漢字的書寫規律,以體現漢字美為特點的書寫行為及作品。所有不能體現漢字美的筆墨作品都不應稱之為「書法」;所有能夠讀寫漢字的中國人,都有責任把漢字寫端正規矩好看一點;所有從事文化工作的中國人,都應當努力培養和具備基本的書寫能力和鑑賞能力。不管是用毛筆還是硬筆(鋼筆、鉛筆、粉筆、塑芯筆),或是其他書寫工具,每一個使用漢字的中國人,都應當把任意塗鴉漢字看作是一種恥辱;每一個使用漢字的中國人,特別是文化界、教育界、書法界的人,都應該為漢字形態的更加完美而努力奮鬥。
令人欣喜的是,由國家文化部門和書法家牽頭的書法評價體系建設已在進行中,其文化界及知名書法家認為,書法審美及評價標準可基本分為五個層級:第一層技法層,看其是否有基本的筆法、字法、墨法、和章法;第二層形式層,看其作品的規範性完整性;第三層主題層,看其作品的內容題材涵義是否具有創意;第四層氣韻層,看其作品格調和韻味;第五層風格層,看其作品是否有獨創作和唯一性。被稱之為「書法」的作品,最低也應當具備第一個層級的特點。
今年,教育部門也正在探討將書法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加上如果對網絡字型檔的管理也能像過濾不良信息一樣過濾掉,廣告、影視和媒體從業人員,極大的提高書寫水平和審美意識,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大多數人把漢字寫好的基礎上,國粹書法的繼承和發展,將展現出更加燦爛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