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藝術史倒退400年的畫家,一生只畫一個裸女?

2020-01-07   LicorneUnique


「我想為藝術而永遠活下去。」

——安格爾


巴黎羅浮宮中裸女千千萬,但唯有這一幅畫中的裸女有點「變態」。第一眼,只見濃郁土耳其風情的藍色帷幔中,一妖嬈的女子,正手搖著孔雀羽扇,回頭嫵媚地朝你笑著。



再一細看,這女子象牙般的肌膚下好似沒有骨頭?她的脊椎硬生生被「掰」成了90度直角,一條胳膊直直落在巨大的臀上,腿部極度扭曲。連評論家都直說:「她背上至少多了三節脊椎骨!」



這樣一幅畫比例盡失的人體畫,究竟是怎麼出現在被稱為藝術聖殿的羅浮宮中?又是出自誰之手?


明日之星的崛起


1797年,17歲的多米尼克·安格爾,邁著他特有的孤傲步伐,進入了當時大名鼎鼎的畫家雅克·路易·達維特的畫室中,他的目標只有一個:成為真正的大畫家,用畫筆創造歷史,謳歌英雄。


達維特的畫室/1814/Léon Matthieu Cochereau


即使在達維特明爭暗鬥的畫室中,安格爾依舊是最特立獨行的那一個,一心埋頭在他的藝術世界裡,連達維特都對他的作品和天分讚嘆有加,還親自為他畫了一幅肖像。


達維特為年輕的安格爾畫的肖像。達維特是拿破崙最看重的宮廷首席畫家。


而這位既有野心又有天賦的年輕藝術家也並非只做白日夢的空想家,1801年他從法國藝術學院的羅馬大獎中脫穎而出,拿到第一名和前往羅馬留學的機會。


瓦阿伽門儂的使節/1801/安格爾拿下羅馬大獎第一名的畫


1806年,安格爾離開了巴黎,但他不忘留下自己的野心勃勃的巨作——一幅為拿破崙創作的帝王肖像——暗暗希望能在即將開幕的學院沙龍中震驚世人。然而他前腳才剛踏入羅馬的土地,後腳朋友們的信就帶來了噩耗。


王座上的拿破崙一世/安格爾/1806


事與願違,這幅畫非但沒有受到看重,還被評論家們口誅筆伐:


「他到底是如何這在這樣的天分、無瑕筆觸、精密細節齊聚的條件下,竟然成功地畫出了一幅失敗的畫?答案是他想達成某種與眾不同,震驚人世的目的...他的意圖讓藝術倒退400年,回歸野蠻...」

——其中一位評論家寫道


最偉大的肖像家


被巴黎學院派排擠,安格爾決定遊歷異鄉,尋找容身之所。在羅馬,他漫步在古希臘羅馬的遺蹟中,在美第奇別墅中作畫,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結為摯交。


美第奇別墅的景色/安格爾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1819/安格爾/鮮為人知的是安格爾的琴技與帕格尼尼相比也差不上多少,只是這一天賦常被掩蓋在他對繪畫的貢獻下。


能親眼見到拉斐爾的作品,站在西斯廷的穹頂下感受米開朗基羅的大作。巴黎那些負面的聲音也變得不再重要。安格爾只想做自己心中的藝術,他明白這是一場他一個人的藝術革命。


拉斐爾與弗納利娜/1814/藏於費格美術館/安格爾以這個主題畫了好幾個版本



教皇皮烏斯七世在西斯廷禮拜堂/1814/安格爾



然而他送往巴黎的歷史神話題材繪畫,卻連一幅都沒有被接受,在沒有官方的認可之下,安格爾只得接受各種「低級」的肖像畫委託維持生計。甚至安格爾一度淪落到在羅馬大街上為英國和法國的遊客畫素描肖像。


瑪麗·德·博爾德里恩小姐/安格爾


非常不情願地,安格爾憑著他精湛的肖像繪畫技巧走紅了。


有人曾敲響安格爾的畫室門問道:「請問這是那位肖像家住的地方嗎?「 安格爾怒氣沖沖地回覆:「不!這裡住的是一位畫家!「


貝蒂·羅斯查爾德男爵夫人/安格爾/1848



賽諾內斯夫人/安格爾/1814


縱使安格爾不願承認,但他的肖像確實是體現了他美學理念最理想的載體。他在達維特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種新的肖像風格,將素描的準確性和線條的優雅融合在一起。


瑪麗-柯羅蒂爾德-伊內·穆瓦特西耶夫人/安格爾/1856


19世紀歐洲宮廷和貴族家中流行東方風格的擺飾


母貝鎏金摺扇是上流社會夫人小姐必備的雅物


安格爾的優雅肖像畫風在貴族中間流行起來,各位伯爵夫人貴族夫人都前來委託他畫像,只因為他畫中的女子有種安靜的力量,莊重典雅又不死板,充滿生機。


布羅格利公主/安格爾/1853


安格爾精緻的筆觸不僅將人物優雅地還原在畫布上,還在服裝、首飾和環境上下同等的功夫,綢緞的光澤、蕾絲的透明感、珍珠的光華與真實的相比分毫不差。


布羅格利公主局部細節


到了晚年,安格爾的肖像已是出神入化,一張張肖像都在炫耀著他非凡的繪畫技巧。堪比照片的各種超寫實細節,將人物的靈魂鎖在那一瞬間。


奧松威勒伯爵夫人/1845/安格爾



再說他的宗教畫,老實說他畫一點都沒有神性,因為安格爾不信教,但是他的宗教人物都有著最柔美的外貌,雖無法使人膜拜,卻使人心醉。


百合聖母/安格爾


與浪漫派的對立


1824年,中年的安格爾終於等到了他的出頭日,那年的沙龍展會中,安格爾的作品《路易十三的誓言》大受好評。阿道夫·梯也爾 (Adolphe Thiers),也是未來的首相大人,評論道:「再沒有比這樣的轉變更好的了,這具有新風格的要素特徵!」


路易十三的誓言/安格爾/1824


而當安格爾躋身主流的同時,這也意味著新一派的「非主流」誕生了。評論家的槍口指向了下一位「仇恨對象」——德拉克洛瓦 (Eugène Delacroix)以及他所代表的浪漫派。


《薩丹納帕勒斯之死》/德拉克洛瓦/1828


導師達維特去世後,安格爾接任了新古典主義的領頭人位置,奉素描與線條為主,對一切新流派都竭盡全力地打壓,只為維護新古典主義最後的尊嚴。


查爾斯七世加冕禮上的聖女貞德/安格爾/1854


對過去藝術過度的崇敬,使安格爾成了極端的守舊派,不過對此他有自己的解釋:


「請問著名的藝術大師哪個不模仿別人?從虛無中是創造不出新東西的,只有構思中滲透著別人的東西。所以從事文學藝術的人在某種程度上說,都是荷馬的子孫。」


荷馬的禮讚/1827/安格爾在構圖和題材上參考,致敬拉斐爾的《雅典學院》


他風光之下,亦不忘貶低對手,諷刺著浪漫主義推崇的魯本斯「就是一名屠夫,他筆下的肉體是鮮肉,畫面有如肉鋪。」


魯本斯的《瑪麗·美第奇抵達馬賽》,安格爾不喜他筆下過於風韻的女子和過份的色彩


他與德拉克洛瓦發生口角紛爭,從沙龍吵到殿前,世博會上相遇又再次爆發爭論,直到在一次聚會上,兩位對頭相遇,安格爾在飯後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怒火,端著一杯咖啡走向對頭:


「繪畫!繪畫是誠實的!是榮耀!」激動中他打翻了手中咖啡灑了一身,他怒不可遏地起身,拿起自己的帽子說:「這太過分了!我該走了,這是在羞辱我!」


Honore Daumier的諷刺漫畫,左德拉克洛瓦:「線條就是顏色!」,右安格爾:「色彩是烏托邦。唯線條長存!」


安格爾離開後,德拉克洛瓦竟沒有生氣,而是極其風度地表示對安格爾藝術成就的肯定,並補充說:「天才總是會被孤立;而狹隘往往是其存在的必要因素。」


美的回眸


往往對手才是最懂你的人,這老話句話一點也沒錯。安格爾的心確實是「狹隘」的,在美的追求上,他最是鑽牛角尖。同一名女子,他一畫就是一生,只為成就心中的「永恆之美」。


女浴半身像/安格爾/1807/這是他在人體上探索美學的第一步。


從最早在羅馬遊學的第一年,他向法國的藝術學院提交的「期末考」作品就是一洗浴女子的半身像。從此,這位包裹著頭巾的黑髮女子的身影就常年出沒在安格爾各個時期的畫作中。有時她獨自背身而坐,有時她又與一眾女子在澡堂嬉戲。


瓦平松的浴女/安格爾/1808


小浴女/安格爾/1828


土耳其浴室/安格爾/1863/法國巴黎羅浮宮


安格爾常在同一姿勢,同一張畫上打磨3、5、10年...每一筆的落成背後都是長久的深思和一張又一張的素描練習。



他只一心想在她們身上找到那一根蘊藏極致美學的「線」。多加三節脊椎骨算什麼?比例失真也無所謂!這些的犧牲在視覺的美感下都不重要。


「也許正因為這段修長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懾服住觀眾。假如她的身體比例絕對地準確,那就很可能不這樣誘人了。」

——安格爾的學生杜瓦爾為老師辯解道


大宮女/安格爾/1814/法國巴黎羅浮宮



1856年,76歲高齡的安格爾,歷經36年終於塑造出了他心中的維納斯——《泉》。這名少女手攬水罐,臨水靜立,明麗的面容,純潔無暇。她是安格爾內心抽象美與現實少女的完美結合。


泉/安格爾/1820s-1856/法國巴黎奧塞美術館


有一位評論家參觀了《泉》後說:「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褪去一切修飾,光裸的身軀不著片褸,卻又不帶一絲情慾,氛圍乾淨而又克制,讓人的視線順著她的身材曲線起伏,從頭到腳,只感到純粹的美。



安格爾或許是在晚年變得頑固不化,但他的執著也終讓他在美學上闖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既不屬於浪漫主義,也不是純粹的新古典主義了。這種感性又理性的美只屬於安格爾。


對現代藝術的影響


1855年,這位老頑固走了,但他的藝術和名字卻在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筆。1905年20世紀初,安格爾走後的半個世紀,畢卡索和馬蒂斯走入了安格爾的回顧展,此後他們便以安格爾的學生自居。


左:安格爾的《伊內·穆瓦特西耶夫人》右:畢卡索的《拿著書的女人》1932


畢卡索從安格爾的畫中窺見肖像的秘密,看到了解構的藝術;馬蒂斯看到了色彩的造型,稱讚他是以色彩勾勒形體卻不扭曲他們的第一人;百年後那群超現實主義更是從中瞥見了自己的夢境。


上:安格爾的壁畫下:野獸派畫家馬蒂斯的代表作之一《舞蹈》


左:安格爾的《半身浴女像》右:超現實主義攝影家曼雷的作品《安格爾的小提琴》1924


抽象表現主義大師達庫寧更稱:沒有他,就沒有我們。


他曾仰望群星,而當這顆星芒散發出熾熱的光時,他已經成為了別人仰望的對象。


想了解更多藝術八卦?快關注公眾號LicorneU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