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周邊海量F35包圍,殲20數量不足,我們需要殲35戰機

2020-11-23     雷姐的機械空間

原標題:我們被周邊海量F35包圍,殲20數量不足,我們需要殲35戰機

前不久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年初透露出,F-35戰鬥機的生產線將會在2024年達到頂峰,雖然這次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放棄了年產200架的目標,希望在2024年達到年產180架左右。這一數字也是非常震撼的,在2019年,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生產了134架F-35戰鬥機,而且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要在2021年達到年產165架的目標。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F-35生產線

現今F-35戰鬥機的總訂單在3400架左右,而美國政府將會採購2456架,剩餘的F-35戰鬥機由十三個國家分別採購,當前的美國空軍已經裝備了約500架F-35戰鬥機,我國的周邊國家,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也購買了數量不少的F-35戰鬥機,最近剛剛和美國組成軍事同盟的印度也將會大機率選擇購買今F-35戰鬥機,目前部署在亞太地區的F-35戰鬥機約240餘架,同時這一數字還會不斷的增長。

F-35 脈動總裝生產線

而且現今的美國政府也在不斷的調整亞太戰略,會部署更多的兵力在亞太地區,F-22也將會現身在美國的亞太軍事基地中。從當下的國際形勢來看,美國不斷調整步伐,開始進軍亞太,同時美國的動作不斷,對我們的威脅會越來越大,短期內至少會有500架F-35戰鬥機部署在我國的周邊

我國該如何應對這一局勢?

當前的我國最尖端的殲-20戰鬥機的數量面對數量龐大的F-35戰鬥機是絕對的劣勢方面,而且在F-22部署到亞太后,我們的殲-20戰鬥機身上的擔子會更重的,雖然F-22已經停產很多年了,但美國還有187架在役的F-22,而且殲-20的造價非常昂貴,殲-20本身作為雙發重型四代機,如果盲目生產太多的話,會給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短期內殲-20的產量也無法滿足我軍的需求。如果按照最樂觀的情況看我軍在5年後殲-20可以列裝150架左右,但是面對亞太地區的威脅,我們對等裝備的缺口還是很大,在現在局勢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我們應當採取更加合理的措施。

殲-20身上的擔子比較重

首先我們必須要認識到面對周邊的威脅,同時也要承認我國與美國之間的差距,盲目的戰狼精神和義和團的效果沒有區別,在目前裝備優劣勢的情況下,我們應當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戰略部署,現代作戰體系裝備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海陸空的一體化進程越發成熟,制約敵方的空中力量可採用的手段不只是空中力量,我們可以利用原本的劣勢,亞太地區離我國本土近的情況,通過部署在東南沿海的S-400和紅旗-9等防空系統利用F-35隱身能力弱的缺點對其進行有效打擊,而殲-20重點針對敵方的預警機,我國海量的三代機通過數量彌補裝備質量差距,有效的動員起全國的空軍作戰力量,而且在提前預警敵方動作前也要利用好路基彈道飛彈,我國的航母戰鬥群對其做到第一步的毀滅性打擊,如果戰略部署的好,海陸方面的作戰力量會有效減輕空軍的壓力。

殲-16戰機

在近幾年我國對於國防力量的投入也越來越大,新型裝備的不斷列裝也扭轉了原本劣勢的地理位置,最為關鍵的也是要提高我軍的戰略容錯率,我們的容錯率越高勝算就越大。關於目前我國空中威脅,各位軍迷也應當拋棄原先的慣性思維去理解,制約敵人空中力量最好的肯定是通過空中力量去制約,但是在短期我國空軍無法做到時,我們就應當多從其他方面去考慮。

同時我們還應當加強我們的預警能力,預警能力的加強將會使我國的地面威懾能力極大的增強,在開戰伊始我們就能給敵方造成毀滅性打擊。同時我們還要從經濟上考慮,不要盲目的和美國展開軍備競賽,我們應當考慮更具性價比的戰略裝備,在這些裝備也會使美國方面的軍備擴張將其帶入漩渦之中。

等待殲-35列裝我軍,改變這一狀態

我們並不是現在才認識到F-35戰鬥機的優勢,這款戰鬥機的先進之處並不單單是其性能,而是其作戰理念的先進,F-35戰鬥機常常叫人詬病的機動性差和隱身能力弱等缺點,並不能壓蓋該機型的亮眼之處。

FC31可以說殲35的初始原型

而我們現在在開發中的殲-35戰鬥機,筆者認為該機定位與F-35相同,雖然沒有定型,可以叫殲-35來代替想像中的戰機。也將會採用F-35的理念來設計,同時還要加強原先的短板能力,殲-35戰鬥機的定位是一款制空型四代機,而且我國的殲-35戰鬥機將會擁有更加出色的隱身能力。未來的殲-35戰鬥機的隱身能力可以達到F-22的水平,近距離格鬥水平也會高於F-35,同時還要真正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加上這些年我國源相控雷達水平已經達到了一流水平,在殲-35身上裝備的源相控雷達的性能也會更上一層樓,在面對美國的F-35時會優先發現對方,進行超視距打擊。畢竟在空對空武器方面,我們的戰機也不弱。

航展上的殲-31原型機

而且殲-35的造價要低於殲-20很多,殲-35的定位就是一款高性價比的四代機,我國可以做到大量量產,用以抗衡在亞太地區的"包圍圈",在殲-35正式列裝後,也會極大的減輕了殲-20的壓力,使殲-20可以去針對更重要的戰略目標。並且可以作為下一代艦載機以及兩棲攻擊艦上的固定翼戰機使用,完全補充這一短板。

網友想像中的下一代艦載機

殲-35在列裝後不僅僅可以提升我國空軍的五代機數量,殲-35還可增加我國海量的三代和三代半戰機的戰略水平,殲-35也不單單是一款空優型戰鬥機,同時對於三代和三代半戰機,殲-35可以做到"A射B導"的能力,在殲-35列裝後會大幅提升我國空軍面對亞太地區的數量優勢,"A射B導"能力會使我們空軍的三代和三代半戰機增強和F-35等飛機的作戰能力,亞太地區四代機數量優勢也會縮減不少。

補充短板

從當下來看殲-35最快也要在3年內才可以列裝我軍和具備戰鬥能力,在殲-35正式亮相後,我們也要考慮如何做到像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那樣快速的生產F-35,當下制約殲-20產量最關鍵的就是航空發動機。如果我國不跨過這一難關,就不可能快速批量列裝殲-35,而且我們還要從多角度去考慮制約亞太地區數量龐大的四代機。但是只要殲-35列裝我軍,我國面對亞太地區的威脅就會少很多,希望殲-35儘早和廣大軍迷見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lWr83UBjdFTv4tAdxf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