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人不可不知的恆口歷史文化

2019-10-08   瑞成觀樓市

位於安康市的恆口鎮是陝西省十大古鎮之一,被譽為「三秦第一大鎮」。《明史》有載:「陝北有榆林堡,安康有恆口堡。」

對於這個千年古鎮的歷史,身為安康人的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個千年古鎮——恆口古鎮的悠久歷史。

源於秦漢

恆口古鎮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期,就有先民在恆口一帶耕織繁衍生息。

恆口鎮龍骨水車老照片

在新街、永豐和慶豐三村之間留有永豐秦漢的遺址。從考古出土的秦漢石質「半兩」錢範、銅鏡、印璽、西晉青瓷洗、天雞壺等文物得出佐證,恆口在兩千多年前,古人的經濟、文化就有了很大發展。

建於北宋

北宋年間,人口達到一定規模,始建"衡口"(恆口的前身),經濟得到大力發展。

恆口鎮老照片

《安康縣誌》第13篇中記載:"恆口在宋代已成大鎮,商品交流市場形成較早。"北宋年間,西北戰事頗多,而陝南山區則較為安定,從而使恆口的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

興於明清

明朝時期,恆口鎮已成為了當時頗具名氣的名鎮。有《明史》:"陝北有榆林堡,安康有衡口堡"佐證。可惜今日古鎮里的城堡只留下僅二、三十米的殘敗城垣,被當成了住家戶的山牆。

1928年恆口鎮古街一角

清康熙二十二年恆口由興安州管轄。清嘉慶三年(1798)臬司溫承惠率安康知縣趙廷麟捐千金,士民助役構築恆口城堡,牆高一丈五尺,建有東西南北四門,周長六百四十丈。自嘉慶以來,公廨、倉廒、會館、商鋪、書院、茶樓、酒肆、佛道寺院、作坊、棧房等行業布滿老街上下,七十二行一應俱全。

美麗恆河

據縣誌記載,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的湖、廣、閩、贛和黃河流域的晉、豫等地均有大量移民遷入,特別是湖北麻城和孝感的移民居多,占全鎮人口的三分之一。

恆口之心

恆口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擁有一條迄今我國北方保存較完整,且具有明顯長江流域文化特色的古街道,長達兩公里,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

現在的恆口遠景

古街現存明清歷史風貌的民居建築700餘戶,且戶戶相連,古街內留存老井5口,至今水源不斷。古街上醒目的馬頭牆昂首峭立,極富特色的多重式屋檐和多重式天井四合院布局,融匯了漢水文化與南北文化於一體的建築特色,可謂獨樹一幟。

恆口夜景

歷經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如今的恆口古鎮已經成為了文化旅遊名鎮,憑藉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成為了成渝、關天、武漢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