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基金清盤那些事兒

2019-07-24   騰博國際王先生

關於基金清盤那些事兒!

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公募行業進入清算程序的基金產品超過100隻(A/B/C份額分開計)。而2018年,清盤基金的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400隻



許多小夥伴估計疑惑:什麼情況會觸發清盤?看著2019年還算不錯的A股,為何基金清盤突然多了起來?假設投資的基金清盤了,我該怎麼辦?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基金清盤?

基金清盤是指基金資產全部變現,將所得資金分給持有人,也就是購買基金的你。

那麼,達到什麼條件會觸發基金清盤呢?

一般情況,連續60日基金資產凈值低於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200人的,就會觸發基金清盤的條件。



為何會清盤?

近幾年,公募基金結構性改革全速推進,在模式單一、同質化嚴重、委外監管趨嚴、業績表現差等多重因素交織下,公募基金遭遇清盤的現象愈發普遍。

如果要深究基金清盤加速的原因,最主要原因還是來自於政策推動。一是,在新的監管要求下,過多的迷你基金會直接影響基金公司新基金的審批速度;二是,對委外業務的加強監管導致委外資金贖回,直接導致了這些機構定製基金規模大幅縮水,為避免空耗人力物力,只好清盤

此外,在資管新規下,保本基金、分級基金等產品受到各種政策約束,使得這些基金後期運作難度加大,直接影響了這些基金的「生命周期」。

除了政策變化,影響基金清盤的因素還包括市場環境和基金表現。比如2018年,宏觀經濟下行疊加A股大幅度下跌,拖累了基金的凈值表現,而一些長期業績不理想的基金更是投資者贖回的主要標的。

基金清盤的3種情況

1、封閉式基金到期。封閉式基金一般都有一個存續期,到期後如果不延長存續期,就會進行清盤。但此時的清盤,並不意味著基金出現投資虧損,反倒有可能是賺了錢。由於封閉式基金到期需要清盤時,本金和投資收益都會返還給投資者,所以只要基金沒有出現投資虧損,清盤就不會給投資者造成損失。

不過,現存的封閉式基金已經不多了,大概占所有公募基金的12%左右,所以這種類型的基金清盤並不常見。



2、開放式基金達到清盤條件。開放式基金沒有固定期限,所以不存在到期清盤之說。但開放式基金也有兩個清盤條件,一個是連續20個工作日基金凈值低於5000萬,一個是連續20個工作日持有基金的人數不足200人。

首先,對於基金凈值低於5000萬這點,有可能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一個是遭遇基金持有人的大量贖回,二個就是投資出現虧損。兩個原因中更多可能還是第二個原因,因為如果一隻基金能為投資者持續賺錢,相信不至於會遭到大量贖回,除非是一直在虧錢。如果是因為投資虧損而導致的清盤,對投資者來說肯定會有不小損失。不過投資的錢也不是都拿不回來,除非是該基金虧的一分錢都不剩了,只要基金凈值不為零,多多少少還是能拿回來一點。

其次,對於股東戶數的不足,其實也跟凈值不足5000萬差不多,因為正常情況下一隻賺錢的基金,不會連200個投資者都吸引不過來,只有一直虧錢的基金才會被投資者徹底拋棄。

3、新基金募集規模不達標。無論是封閉式基金還是開放式基金,在首次公開募集時都有一個最低規模,一般為5000萬。如果沒達到規模,就意味著基金髮行失敗,需要進行清盤。不過,這種情況的清盤,作為基金髮起方的基金公司,不僅需要把投資者的本金悉數返還,而且還需要支付在募集期內的資金利息。所以清盤對投資者來說不會有什麼損失。

總的來看,能讓投資者產生較大損失的,主要是基金因投資虧損導致凈值不足5000萬的清盤。投資者如果想要規避基金清盤風險,只要不去買那些凈值較低或持有人較少的基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