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紳士文化,為何成為全世界的福音?

2020-04-15     君好哇

引言

紳士這個詞在中國和西方國家都很普遍,但是舊時期中國對紳士的定義與現在完全不同。紳士在中國又被稱為「士紳」,那些地方上有權有勢的人或者官僚退位之後都會被人稱作士紳。

但是西方國家對紳士的概念定義就完全不同了,他們把那些舉止優雅的男士單獨框出來,這才叫紳士。英國是紳士文化最為濃厚、發展最好的國家,在將近千年的發展演變中,紳士文化逐漸變成了全世界民族和國家學習和追捧的對象,為世界文化繁榮創造價值。

英國紳士文化源遠流長,獨特的紳士傳統和風度引得各國效仿

在英國人的眼中,成為紳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首先這名男子要有騎士的風範和良好品質,同時出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標準,英國的紳士大多都是貴族出身,加上從小就有良好的教育環境,自然會在舉手投足中展現出不一樣的風采。

那麼英國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紳士文化的呢?這就要提到英格蘭的紳士傳統和紳士風度了。傳統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經過漫長的發展演變,加上吸收各種優質因素,才能逐漸形成自己。紳士傳統也是如此,最初的英格蘭紳士傳統實際上融合了很多國家的文化精髓,比如古羅馬的美德品質和義大利宮廷文化等。

「禮儀又稱教養,其本質不過是在交往中對於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輕視或侮蔑而已,誰能理解並接受了這點,又能同意以上所談的規則和準則並努力去實行它們,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教養的紳士。」

只有在不斷地吸收和借鑑中,文化傳統才能漸漸形成和發展,最後英國誕生了完整的紳士定位理念。這就是英國紳士文化最初的樣子,一個結合了眾家之長的美和優雅的個體。既然是吸收的各國優質因素,那麼歐洲對於紳士的定義也是有所不同的。

每個國家的文化發展底蘊和社會背景不同,就會造就人們不同的審美觀點和角度,在英國紳士中很明顯可以看到這些別國因素。比如古希臘的美德,人們眼中的紳士是指那些公正的、善良的人,這個被稱為西方文明發源地的地方,擁有著千年的發展歷程。所以在對紳士的要求方面也是最系統、最嚴格的。在古希臘,紳士不僅要有財富和地位,還應該包含十二種品德和外貌上的優勢。

樣貌俊美,這是在很多國家都沒有出現的選拔標準,古希臘人明確規定,長相醜陋的人不能成為紳士,貧窮的人、石匠也沒有資格接受紳士評選。這樣的三條禁令基本打擊了古希臘一大半的居民,所以古希臘紳士也是少而精的。

第二個要說到的是法國對紳士的要求,法國比較出名的是騎士道,所以紳士也會和騎士文化掛鉤。那些正義勇敢,懂得維護弱小的騎士本身在法國(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很受尊敬,所以很多歐洲國家把騎士和紳士結合起來,那些仁慈、善良且彬彬有禮的騎士尤其關注對女性的保護,成為多數人認可的紳士。

義大利的紳士文化主要表現在他的宮廷中,外觀優美、崇尚清潔、懂得保護女性這些都是義大利紳士的表現,後來也成為英國對紳士的要求和必修課。

當然,除了吸收別國的紳士因素,英國本土也是有自己的見解,比如英國的貴族文化,這也是構成最終紳士文化的一個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紳士文化出現的奠基石。他們把貴族男子按照爵位等級排列開來,在相互制衡中出現了獨特的紳士傳統。

英國的紳士文化從傳統貴族文化基礎上發展而來,有一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背景

英國貴族精神是紮根於教育的基礎之上的,英國的貴族學校隨處可見,那些赫赫有名的學校為英國文化和貴族精神的產生立下汗馬功勞。比如英國的一位首相布萊爾先生,他從小家庭條件不好,但是父母卻用了很大的精力把他送去了當地最好的學校讀書,最後經過他的努力終於實現人生夢想。

這樣的例子在英國是很多的,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英國政府和家庭最為關注的,那些培養了很多名人、紳士的貴族學校甚至出現了自己的品牌,享譽世界。貴族學校並不意味著裡面的孩子能夠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相反,他們居住的條件也很艱苦,就像軍事化訓練一樣,每天不僅要受到嚴格的訓練,還得不到可口的飯菜。

睡著硬板床吃粗糧的英國學生從學校里就能培養出堅韌的精神和品格,這為他們以後的政治生活和貴族生涯奠定基礎,因此,貴族學校很少有奢靡、懶惰的風氣出現,家長們自然願意花大價錢讓孩子上貴族學校。

英國把貴族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公侯伯子男五種,他們和王權形成完美的制衡狀態,堅持追求自由、反對王權專制的主張,這才形成了引以為傲的紳士精神,真正為人民自由和權益而戰。

到了維多利亞時期,英國的紳士文化才算正式形成,一時間,全社會各階層人都向紳士文化看齊,那些不太富裕的中產階級和下層勞動者雖然不太懂得貴族(紳士)精神的內核,甚至偶爾還會因為自身局限性造成對貴族精神的衝擊,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密切了貴族精神與中產、下層階級的聯繫,使得紳士文化滲透到英國的每個角落。

中產階級的經濟衝擊、下層工作者在思想上的不同,這些都造成了紳士文化在英國的中和和讓步,既秉承了傳統貴族精神的崇尚自由品質,又有了中產階級的務實精神和下層人民的革新力量,社會各領域都受到紳士文化的影響,刻上獨特烙印。

現代社會的紳士精神和過去也有區別,不同國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了不一樣的紳士見解

人們常說中國無紳士,只有「君子」,「君子」一詞歷史悠久,是中國古代稱頌一些道德品格較高、不和世俗、官場等污穢之物接近的人,通常會把嫉惡如仇的詩人、詞人和那些清高的官員稱為君子。一般古代中國的君子是有知識水平或者有特殊功績的人,他們從外形上就與粗鄙之人有明顯差別。

「紳士」這個詞曾經出現在中國的古漢語字典中,因為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外來文化輸入較多,加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思想在那一時期廣泛流傳,所以「紳士」也跟隨著外國文化進入中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失敗之後,鄧小平覺得中國不應該有「紳士」這樣的稱號,與傳統文化完全不搭,於是才把它從字典中取消。

紳士的行為規範其實沒有什麼準確的定義,主要的方面就是老生常談的幾點:善良、有禮、舉止優雅、談吐自然……這和中國古代一致推崇的儒家仁愛、道家順應自然和一些基本道德規範也有牽連的地方,所以這是個綜合性概念。

在《易·同人·彖》中這樣描述君子:

「君子樂與人同,小人樂與人異。君子同其遠,小人同其近。」

中國古代「君子」和外國「紳士」雖然在說法上有著明顯的差異,但是把紳士一詞當作一個泛泛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了。新時代紳士精神首先在行為上要給人們以榜樣作用,其次就是成為新社會的風向標,帶領普通民眾走向更加美好的時代。

中國近年來推崇的民族精神和偉大復興的願望也可以結合紳士精神來實現,只有提高國人的綜合素質和全社會人內在涵養,整個社會才能呈現出平等、博愛的良好風氣。君子之風和紳士的得體大方並不衝突,可以在文化交融的過程中豐富自己,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英國貴族史》

《英國社會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sPQWjXEBiuFnsJQVBD3c.html